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汇总 | 神经内科常用数据

作为一名神经科医师,有些专科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比如那些曾经我们学习过的关于神经病学方面重要的数据,你还记得多少?

1
关于脊髓

脊髓全长 42~45 cm,自上而下共发出 31 对脊神经,对应 31 个节段,分别是 8 颈节(C1~C8)、12 胸节(T1~T12)、5 腰节(L1~L5)、5 骶节(S1~S5)、1 尾节(C0)。

颈髓节段较颈椎高 1 个椎骨,上中段胸髓较相应胸椎高 2 个椎骨,下胸髓较相应胸椎高 3 个椎骨,腰髓在第 10~12 胸椎,骶髓在第 12 胸椎与第 1 腰椎水平。

脊髓有 2 处膨大,颈膨大 C5~T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腰膨大 L1~S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脊神经在皮肤表面的分布有节段性:T2 对应胸骨角水平,T4 对应乳头水平,T6 对应剑突水平,T8 对应肋弓下缘,T10 对应脐水平,T12、S1 对应腹股沟水平。

脊髓表面有 6 条纵行沟裂:前正中裂(1 个)、后正中裂(1 个)、前外侧沟(2 个)、后外侧沟(2 个)。

脊髓膜有 3 层: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 2/3 区域,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后 1/3 区域。

2
关于脑神经、瞳孔、反射

脑神经一共 12 对,面神经支配舌前 2/3 味觉,舌咽神经支配舌后 1/3 味觉;三叉神经分 3 支,第 1 支为眼支,第 2 支为上颌支,第 3 支为下颌支。

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 3~4 mm,直径 <2 mm 视为瞳孔缩小,>5m 视为瞳孔散大,且注意儿童瞳孔稍大,老年人稍小,单纯瞳孔不等大见于 20% 正常人群。

常见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对应 C5~C6,肱三头肌反射对应 C7~C8,桡骨膜反射对应 C5~C6,膝腱反射对应 L2~L4,跟腱反射对应 S1~S2。

常见浅反射:腹壁反射对应 T7~T12,提睾反射对应 L1~L2,跖反射对应 S1~S2,肛门反射对应 S4~S5。

眼心反射中,检查者用示指和中指对对侧眼球逐渐施加压力 20~30 秒,正常人脉搏可减少 10~12 次/分。

脑膜刺激征中,检查 Kernig 征时,如小腿伸直受限且出现疼痛,大小腿之间夹角 <135°,视为 Kernig 征阳性。

皮肤划痕试验中,如划线后白线条持续超过 5 分钟,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3
关于颅压、脑脊液

正常成年人左侧卧位腰穿压力 80~180 mmH2O,儿童对应的数值为 40~100 mmH20;颅内压增高是指病理状态下颅压 >200 mmH2O,颅压降低是指颅压 <60 mmH20(另外一说 <80 mmH20)。

颅腔内容物主要有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种,其体积分别占颅腔容积的 80~90%,10% 和 2~11%。

腰椎穿刺时,可选择第 4~5 或第 3~4 椎间隙进针,深度为 4~6 cm,术后至少去枕平卧 4~6 小时。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主要产生部位是侧脑室脉络丛,其产生的量占脑脊液总量的 95% 左右,成人脑脊液总量平均为 130 ml,其生成速率为 0.3~0.5 ml/mim,每日生成约 500 ml。

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范围为(0~5)*10^6/L,主要为单核细胞;蛋白质含量为 0.15~0.45 g/L;正常脑脊液氯化物含量是 120~130 mmol/L,为血氯水平的 1.2~1.3 倍。

正常脑脊液糖含量为静脉血糖的 1/2~2/3,其正常范围为 2.5~4.4 mmol/L(45~60 mg/ml),当脑脊液血糖与静脉血糖之比 <0.6 时,可认为脑脊液葡萄糖水平降低,而 <0.4 时则强烈提示细菌性脑膜炎。

4
关于神经系统辅助检查

DWI 多数在缺血 2 小时内(最早在缺血数分钟后)即可出现异常信号,是最精确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技术,特别是对超早期诊断价值很大。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在核磁上信号有所差别:

  • 超早期,即发病 12 小时内,T1WI 和 T2WI 信号变化不明显,可有脑沟消失及脑回肿胀,且 DWI 可出现高信号;
  • 急性期,即发病 12~24 小时,梗死灶呈等 T1 或稍长 T1、T2 信号,DWI 可出现高信号;
  • 起病 1~3 天,长 T1、T2 信号+水肿和占位效应+DWI 高信号;
  • 起病 4~7 天,显著长 T1、T2 信号+明显水肿和占位效应+DWI 高信号开始降低;
  • 起病 1~2 周,水肿和占位效应逐渐消退+DWI 信号降低+T2 信号强于 DWI;
  • 起病 2 周以上,囊变+软化+局限性脑萎缩征象。

MRA 对 <5 mm 者动脉瘤易漏诊。

正常成年人脑电基本节律是 8~13 Hz 的 α 节律(清醒安静闭眼放松状态下),波幅为 20~100uV,主要分布在枕叶和顶部;

诱发电位绝大多数波幅很小,仅 0.1~20uV。

当大脑前动脉或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120 cm/s 时,当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80 cm/s 时,提示有脑血管痉挛可能。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主要用于整体认知的简单评定和痴呆的筛查,不同研究具体化界值不同,比如宣武医院认为文盲组界定值 16~17 分,小学组 19~20 分,初中及以上 23~24 分。

MoCA 量表主要用于 MCI 患者筛查及早期 AD 患者筛查,宣武医院制定文盲组界定值 13~14 分,小学组 19~20 分,初中及以上 24~25 分。

5
关于神经系统疾病

偏头痛一般持续时间 4~72 小时。丛集性头痛平均发病年龄约为 25 岁,几乎发生于每日同一时间,头痛持续 15 分钟至 3 小时不等,发作频率从一日 8 次至隔日一次不等。紧张型头痛多在 20 岁左右发病,发病高峰为 40~49 岁。

正常成年人脑重 1500 g,占体重 2%~3%,在安静状态下流经脑组织血流量为 50~100 ml/(100 g.min),占每分心搏量 20%;脑组织耗氧量为 3.5 ml/(100 g.min),占全身耗氧量的 20%~30%;脑葡萄糖消耗量为 5 mg/(100 g.min),24 小时约需 108 g;平均动脉压在 50~150 mmHg 之间脑血量具备自身调节功能。

脑细胞缺血缺氧损害分 2 个时相,第 1 相为突触传递衰竭,其对应局部脑血流(rCBF)阈值为 20 ml/(100 g.min);第 2 相为膜泵衰竭,其对应局部脑血流(rCBF)阈值为 10 ml/(100 g.min)。

全脑血流完全中断 6 秒出现意识丧失,10 秒自发脑电活动消失,5 分钟神经元发生不可逆损伤。

在正常血糖水平时,一般 rCBF<16 ml/(100 g.min)持续达 1~2 小时脑组织即可发生梗死,高血糖时,对应脑组织梗死时间 <1 小时。

短暂性脑缺血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 1 小时,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且无责任病灶证据。非心源性栓塞性 TIA 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发病 24 小时内,ABCD2 评分 ≥ 4 分或轻型缺血性卒中(NIHSS 评分 ≤ 3 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21 天。

急性脑梗死中,颈内动脉系统占 80%,椎基底动脉系统占 20%;脑梗死 3~5 天后脑水肿达高峰,7~14 天坏死脑组织发生液化,3~4 周后可形成胶质瘢痕。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 6 小时,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 8 小时。

准备溶栓者,血压需控制在 <180/100 mmHg,急性期脑梗死高血糖常见,需控制在 7.7~10 mmol/L 水平;发病 3 小时或 3~4.5 小时,需尽快给予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使用方法是 rtPA 0.9 mg/kg(最大剂量 90 mg)静滴,其中 10% 在最初 1 分钟内静推,其余持续滴注 1 小时;如没有条件使用 rtPA,且发病时间在 6 小时内,可考虑尿激酶,使用方法是尿激酶 100 万~150 万 IU,溶于生理盐水 100~200 ml,持续静滴 30 分钟。

未行溶栓的急性脑梗死应在 48 小时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 150~325 mg,阿司匹林不能使用时,可使用氯吡格雷,在溶栓 24 小时内不推荐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以免增加脑出血风险;对于大多数合并房颤的急性卒中,可在发病 4~14 天之间开始口服抗凝治疗进行卒中二级预防。

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又称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其梗死灶直径 <1.5~2.0 cm,约占全部脑梗死的 20%~30%。

脑出血降压目标 160/90 mmHg,降压不能过快。脑出血时,壳核出血 ≥ 30 ml,丘脑出血 ≥ 15 ml,小脑出血 ≥ 10 ml 或直径 ≥ 3 cm 需考虑尽早手术。

血性脑脊液中每 1000 个红细胞约导致蛋白增高 1 mg/dl;放脑脊液疗法中,每次释放脑脊液 10~20 ml,每周 2 次。

血脂异常患者需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目标值,主要以 LDL-C 为血脂的调控目标,将 LDL-C 降至 2.59 mmol/L 或使 LDL-C 水平比基线下降 30%-40%,对于已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等高危者,不论基线 LDL-C 水平如何,需将 LDL-C 水平降至 2.07 mmol/L 以下;对不伴已知冠心病的非心源性卒中患者,推荐强化他汀治疗,降低 LDL-C 至少 50% 或目标 LDL-C<1.81 mmol/L(70 mg/dl)。

前循环供血范围约占脑的 3/5,右侧颈总动脉平均长度 9.5 cm,左侧颈总动脉平均长度 12.5 cm,内径约 5~7 mm,约 50% 的人群其颈总动脉在 C4~C5 水平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脑血管介入时,对于正在服用二甲双胍者,如肾小球滤过率 ≥ 60 ml(min.1.73m2),则术前不需停用二甲双胍,用造影剂后需停用 2~3 天。

颈动脉狭窄分 4 级,<50% 为轻度狭窄,50%~69% 为中度狭窄,70%~99% 为重度狭窄,99%~100% 为极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

一般认为在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发病时间在 6 小时以内,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发病时间在 24 小时以内可行机械取栓,机械取栓禁忌症中:血小板计数 <100*10^9/L, 近 2 周内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近 3 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血糖 <2.7 mmol/L 或 >22.2 mmol/L,预计生存期 <90 天。

颅内动脉瘤 80%~90% 位于前循环,10%~20% 位于后循环,根据动脉瘤大小可分小型动脉瘤(<5 mm)、中型动脉瘤 (5~10 mm)、大型动脉瘤 (11~15 mm) 和巨大动脉瘤(>25 mm)。

在造影剂相关并发症中,应用造影剂 1 小时内发生的不良反应称为速发过敏反应,1 小时~7 天内发生的为迟发过敏反应。

慢性酒精中毒、严重全身性疾病、低钠血症纠正过快(24 小时纠正幅度 >15 mmol/L,48 小时 >18 mmol/L)时容易发生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在临床上纠正低钠血症时须缓慢进行,不用高渗盐水,升高血钠幅度不超过每小时 1 mmol/L,24 小时升高不超过 10 mmol/L。

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多见于 5~35 岁,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发病年龄 11 岁,以神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 19 岁;亨廷顿病多见于 30~50 岁;小舞蹈病多见于 5~15 岁;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多见于 60 岁以后,平均约 55 岁;脊髓空洞症多见于 20~30 岁;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以 20~40 岁男性多见,而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多在 10 岁以前发病。

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 10 g/L 时黄色脑脊液可自行凝结,称为 Froin 征。

在神经纤维瘤病 I 型中,皮肤牛奶咖啡斑是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数量在 6 个以上,青春期前直径 >5 mm,青春期后直径 >15 mm。

策划 | 陈文筱  

投稿 | sakura_82475@tom.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孤立性海马梗死一例
脑梗塞介绍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都需要吃降脂药吗?
干货!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该怎么办?
血脂不高,为什么还要吃降脂药?
有的人血压、血脂、血糖都不高,为什么也会患脑梗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