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常之人,必做非常之事 | 九维

 

       接上文。崇祯帝上位后,求才若渴,决定重新起用一个先前被阉党逼得辞官回家的大牛人。谁呢?袁崇焕。

 

此人,就是《碧血剑》中男主角袁承志的老爸。袁承志是虚构的,袁崇焕是真实的。而且在崇祯帝登基之前,他就功勋卓著,名满天下。

 

金庸先生写完小说《碧血剑》后,觉得不过瘾,又写了篇历史著作《袁崇焕评传》。金庸认为:“他的英雄气概,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梁启超也认为:“假使袁督师之前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则满洲军不能越辽河一步;假使袁督师之后也能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则满洲军犹不能越榆关一步;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

 

个人感觉,以上的评论并无夸大。像袁崇焕这样,能以一己言行影响国家安危,以一身进退影响民族兴替的,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

 

但袁崇焕是个争议极大的人。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他并不是什么大英雄,而是大汉奸。本人的文字一向是正能量的。写袁崇焕,当然也采取梁启超大师和金庸先生的正能量说。

 

对袁崇焕的争议,全是因为他强烈的个性。

 

设想一下,即使再有才华和能力,在晚明那种一沟死水、朽木污泥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股认死理的蛮劲、火一般燃烧的强烈个性,如何能迅速扭转战局,陡然间金声玉振?

 

非常之人,必做非常之事。

 

袁崇焕是非常之人,做的是非常之事,在当时和后世引发争议也就是自然的了。

 

袁崇焕,广东东莞石碣人,进士出身,是一个文人,不是武将。他不会武功,大概连基本的骑马射箭也不会。

 

但他却喜欢读兵书,研究战事,收集当时的战况信息。

 

中进士后,他被分配在兵部。与人谈论当前战事,总能谈得头头是道,引起了上级的注意。

 

那时是天启二年,崇祯帝还要六年后才能继位。

 

那时的战事是什么情况呢?后金的努尔哈赤所向无敌,后金迅速崛起。

 

努尔哈赤以祖宗遗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家,创业,数年来东征西讨,百战百胜,从未吃过一次败仗。

 


而且他与明军作战,每一次战斗都是以少胜多,已连续三次杀得明军全军覆没。几年间,已覆灭了明军几十万,并得到了抚顺、铁岭、沈阳、辽阳等重镇。

 

当时的明朝,提到后金“辫子兵”,都谈虎色变。

 

袁崇焕进兵部后不久,恰逢又一次明军全军覆没,满朝惊惶失措。

 

这一仗过后,后金军就可以直逼山海关了。

 

最严重的问题是,明军打一仗败一仗,百战百败,信心已失,山海关是不是守得住,谁心里也没底。而万一山海关丢了,清兵就可以长驱直到北京了。(注:为了叙事方便,大家看得顺畅,从这节起,我们就称满洲军、后金军为清军,虽然后金改称“大清”还要在多年以后。)

 

因此,明朝廷被吓得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京师戒严。

 

就在流言四起、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一个人,一匹马,出山海关考察。

 

回来后,他写了详细的报告,结论是:“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便可守得住山海关。”

 

报告写得很有见识,结论却是狂气十足。

 

在平时的官场,上级可能会骂袁崇焕狂妄,甚至会免他的官。

 

但这个时候,明军百战百败,上前线就是送死,不被敌人杀死,也会被自己人治罪。躲还来不及呢,哪有主动送上去的?

 

现在突然冒出袁崇焕这么个傻子,主动请战,上级想都没想,就同意了,给袁崇焕升了官,让他去辅助守护山海关。

 

袁崇焕终于得到了前线效力的机会。

 

初到山海关,他便以远大的见识,杰出的才能,以及不怕死的精神,被上级倚重,被下级爱戴。

 

这时,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战略。他认为,在沈阳、辽阳等重镇已尽归清军的情况下,清军可直达山海关下,太危险。他提出,要在山海关外一百公里处的宁远筑城、守卫,作为第一道防线。

 

这个将战线前挺100公里的战略,吓住了所有人。因为山海关是天下第一雄关,兵精粮足,都没人敢说一定能守得住。前挺100公里建新城,那是100%守不住啊,完全是送死。

 

没有人支持袁崇焕。

 

袁崇焕就越级上报自己的想法。在官场上越级上报也是忌讳,是要被治罪的。但那时,也没人顾得这么多了。袁崇焕的战略构想竟送到了大学士孙承宗手中,孙承宗也是个有见识的人,支持袁崇焕的想法。

 

当孙承宗主管战局的时候,他马上派袁崇焕带1万人到宁远筑城,守卫。

 


袁崇焕这个非常之人,再一次做了非常之事。

 

当然,他这个战略是基于他的学识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自有他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崇焕为何是大明对清作战的不二之选?
世间已无袁崇焕,从此关宁铁骑渐行渐远
【名臣名将】宁远巡抚丘禾嘉
兴城古城与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
清军南下,孙承宗的7个子侄、6个孙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孙家百余口人壮烈殉国,孙承宗临死前发誓:“只要孙氏不绝,必灭清!”
旧作重拾:山海关怀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