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来技术辨忠奸


(这是一篇关于“信任”的历史随笔,约2700字,阅读需时6分钟左右。)


哥哥信公公,弟弟信东林。信你或不信你,背后总有一番故事。


一)弟弟


在腾讯视频看了电影《绣春刀2·修罗战场》,拍得还可以,而且故事的编排也很有意思。


片中,北斋先生,东林党人,要灭魏忠贤,要换皇帝,弟弟朱由检'谋害'皇兄朱由校,在龙船上做手脚。


最后,床上病恹恹的哥哥对弟弟说:“来,我弟要做尧舜。”就这样,弟弟赢了,东林党赢了。


这个小情节,正史有记载。公元1627年,兄终弟及,朱由检从哥哥手中接过帝位,成了明朝的崇祯皇帝。


他上台3个月,在东林读书人的簇拥下,将魏公公“阉党”一网打尽。东林文官弹冠相庆,变天了,好日子到了!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弟弟信东林党,杀“阉党”,大明并没有实现中兴,反而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17年后,李自成杀入北京,弟弟上吊自杀,身边没有一个东林官僚,陪伴他的却是一个阉党王承恩。


二)哥哥


哥哥朱由校,是帝国的第15个皇帝,年号“天启”,庙号“熹宗”,1620年九月初六登基,1627年八月十一日病亡。


哥哥只活了23岁,只做了不到7年的皇帝。在明末时期写就的大量文章里,哥哥常被讥笑,人送外号“木匠皇帝”。


他们讥笑他痴迷木工,不务正业。“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每营造得意”,忘记吃饭,忘记寒暑。


他们讥笑他傻不拉叽上了魏公公的当,大肆用低贱的“阉党”,而不用“爱国”的东林读书人,贻误江山,云云。


文章都是读书人写的。当时,东林党是最大的读书人,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哥哥信公公,用公公,深深得罪了那时的文臣官僚。


哥哥是聪明人,可惜死得早。例如,在位短短七年,他和他信任的公公辅政团队,领导军民打赢了几场大仗。


这些仗,对内对外都有。天启2年,平息山东白莲教;天启4年,在澎湖打败荷兰;天启6年,“宁远大捷”打败后金。


三)三殿


我们把目光放“木匠皇帝”四个字。这个用来讽刺哥哥的外号,背后隐藏的却是另一番宏大故事。


时间往前推移,公元1597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皇宫再次突起大火,居然把“三殿”烧为灰烬。


“三殿”在当时名叫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即今天故宫里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是国家极端重要的政治建筑。


三殿,是帝国脸面、国家象征。三殿尽毁,如同美国白宫、国会大厦、自由女神像一夜之间被恐怖分子炸掉。


可见,这场大火对帝国政治生活的严重冲击,要有多大就有多大。正常情况下,三殿需要马上重建,刻不容缓。


但是,如此重大而紧迫的国家头等大事、超级工程,朱由校的爷爷明神宗,终其余生,都没有重建起来。


整整23年过去,在紫禁城里,光秃秃的三殿遗址,犹如帝国面上的三块癞疤,成为无言的耻辱!


四)预算


三殿建不起来,不是不想建,而是“没法建”。火灾过后,惊魂未定的明神宗要求文官内阁“即议修复”。

 

工部很快提交“大工”预算:白银3000万两。把神宗吓呆了。天啊,这可是户部10年的财政盈余!


当时,帝国财政已捉襟见肘。户部太仓每年额收税银不过300万两,而“九边”一年军费就超过此数。


边军年年缺饷,户部时时告穷。用神宗的话说,“官民两竭”。工部提出的这个天量预算,怎么拿得出来?


为了筹钱,文臣内阁提出了很多办法,诸如开征矿税、复征罚脏银两、汇积各省财政结余、发动官民捐献,等等。


可惜,这些政策,一如既往在庞大官僚系统手里变了样,成了层层经办人中饱私囊的绝佳机会。


几年下来,筹钱不到百万,连预算零头都不够,反而造成民怨四起。神宗放弃治疗了,在剩余的23年皇帝生涯,他龟缩偏殿办公。


五)公公


这时,哥哥朱由校匆匆上台。他刚满16岁,身边有个53岁的老太监,不是别人,魏忠贤公公。


出身贫穷的魏公公,入宫30年,头发熬白了,才从底层倒马桶太监,晋升为东宫太子一个才人的伙食管理员。


命运很奇妙。这个才人,恰好为太子生了一个长子。公公伺候才人,自然而然也连带伺候这个小皇孙。


煎熬了那么多年,公公极度珍惜这份工作,对才人和小皇孙有种说不出的忠诚与依恋,伺候主人一丝不苟,全力以赴。


公公手把手将小皇孙带大。想象一下,400多年前,夕阳从紫禁城头落下,公公抱着小皇孙,絮絮讲故事、哼歌曲。


在那十几年的岁月里,公公一定会讲到皇宫里三殿遗址的耻辱,讲到重建预算大到离谱,讲到征税过程中官员的贪墨。


这个小皇孙,就是哥哥朱由校。因这层关系,他与公公的感情,他对公公的信任,异乎寻常的不一般。


六)重建


朱由校决心重修三殿。他即位之初,马上下诏:“传起建皇极门殿,择日兴工。”


对于工部的天量预算,他怀疑,他不信。他用了最笨但也是最好的办法:自己学木工,钻技术,分贤愚,辨忠奸。


哥哥真的沉下心去学。他聪明,学得快,“自操斧锯凿削,巧工所不能及”。他成了建筑工程专家。


哥哥的任职日志《明熹宗实录》,记载了他掌控三殿重修的各个关键施工环节:兴工礼、立金柱、升金梁、竣工典,等。


天启六年九月,“皇极殿成”。次年,“中极、建极殿成”。作为帝国权力象征的三殿,终于再次屹立在紫禁城里。


那么,哥哥重建三殿,实际上花了多少钱?睁大眼,看清楚,一共是白银5957519.7684161两。


你并没有看错,就是这么变态,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个数字不是我编的,是明朝的官方文告。


《明熹宗实录》载:“工部奏,三殿大工……报竣,……所费银计五百九十五万七千五百一十九两七钱六分八厘四毫一丝六忽一微。”


七)造化


以前,每逢为内廷兴建或修葺工程,工部官僚冒领工料价款、贪污中饱已成惯例。何况修三殿属于大工,更是机会难得。


现在,他们遇到“木匠皇帝”,真正的内行,专家中的专家。工程的猫腻,官员的伎俩,逃不过他法眼。竣工决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600万两与3000万两,差距达2400万两,文臣官僚虚报工价高达5倍之多。太黑了。这才是真正的祸国殃民。


胆敢联合起来蒙骗朕。东林党人,文臣官僚,在皇帝眼里一文不值,公公们得到极大重用。天启五年,皇帝诏令烧毁全国书院。


魏公公也贪,但是,他所有的赃款加起来,也很难超过2400万两。而且,公公们忠心,人少,办事高效,远比当时的文臣官僚强。


信任,才是要害。有明一代,层出不穷的“宦官专权”现象,骨子里揭示的正是皇帝对文臣官僚系统的不信任。


可惜,造化弄人。三殿刚完工,哥哥病亡。弟是亲王,没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没当过家。北斋先生们在他耳边日夜忽悠,“太监是奸臣”。


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的弟弟真信了。上台后立刻铲除“阉党”。崇祯二年,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杀净宦官,重用东林。


原本艰难的朝局,彻底失衡,一面倒贪污腐化、惯于内斗、空谈误国的东林文官集团空前膨胀。弟弟中兴大明的梦想,破灭。


1644年,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撤出北京,一把火将紫禁城焚毁,哥哥亲手重建的三殿未能幸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皇帝后悔杀了魏忠贤,临死前竟偷偷派人祭奠他,这是为何?
东林党拥立潞王,反对派拥立福王,胜利者为何会是江北四镇?
明亡,怨谁?
1594年,因为直言批评朝政而遭到罢官的...
宦官权势那么大,皇上不害怕吗?
铜井千年采金秘史---毛生擂鼓喊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