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芗斋谈养气


         芗斋先生授拳时尝以意气力三字用或气力并称,极重气宇。而所授养气之理在于不为害,其法至简至易,本于自然以鼻呼吸要细匀而无声,而以匀静自然为其要诀。今言气须知此气及指呼吸碳氧二气而言,并须先进明人身动作与呼吸运用之原理。习拳养气调息呼吸以运用呼吸所生之弹力以尽拳之妙用,非如世人练成大肚子即是气功名手之谓 也。气充力强为习拳之结果,气之顺逆虚实关系人之壮老勇怯,而身体四肢筋骨之运使变化因之赖之。气之于人为无量供应,引人生原动力之所由生也。欲力之强大须从养气人手自不待言也。养气功夫亦可谓这理气功夫,气系呼吸碳氧二气而言,前已言之,用呼吸方法使身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此种吸引功能全身血脉之摧动,由此可知气在体中或在体餐养之用之变化。神乎至于无形,微乎至于无声,引自身外,充于体内,操拳功也,灵妙莫可推测,静也严肃莫可撼移,无不基于此气,非养之有素,何能臻此养气之道,岂可忽哉。 讲养气者多矣,或胸内努力以鼓荡两肺,或沉气腹内以求充实,而气结不通者皆不明养气之理者也。养气之理在于呼吸自然,即不许用力来鼓荡,亦不许故用我意之支配,不急不迫徐徐为之,顺其自然能于不觉呼吸而为呼吸,全身血脉动荡方能与呼吸相合,无论行动立止均能如此,方得气肃真实功夫,而后得孟子浩然之气,而明至大至刚之奥蕴矣。

    芗斋先生日:“世大夫常以坐功为禅学之秘,自认己得且极是矣,其实不过口云自然,岂盘腿一坐便不自然。即使练之无害必无所得,只知一时之神经清。呼吸静,不能明此非具体功夫也。”气贯全身为养气要诀,气非通畅关节不能敏活也。盖国呼吸而血液为鼓荡浑身各种细胞(毛发气孔)均同时为鼓动而生吸引之动作。此种呼吸动作乃拳之基本动点。从此基点发生之操作乃合理自如之动,动能自如然后方得天然生生不己之气而知其真滋味矣。全身毛发同司呼吸与鼻呼吸互为应合。毛孔呼吸对于人身之功能实大于鼻呼吸而人不自觉。故言气功者多论鼻息而鲁及于毛孔。要知调息以匀静自然为要诀,是呼吸免去急迫短促使肺量增强与毛孔呼吸互为应合,故曰鼻息调而毛孔呼吸匀(一致)。但知鼻息而不知毛孔呼吸者对于气力运用恐难入妙境。以其不能明内外之气运养而裕裕也。肺量增大在于垂肩虚胸(心窝微收),穷胸挤背者误也。试自知拳要虚内取气为虚中之 实。

    芗斋先生曰:“动时要于身外留有余不尽之力与气,而浑身毛发直竖如戟(气达稍端方谓之气足),不见力处正是有务处,不觉呼吸时正在呼吸。”应于此处去下功夫。或有问曰,芗斋先生曾云:用神用意勿用力能养气调息、川流不止,使神意与气合便得此道之真主宰和其奥妙机远矣。前言养气不许故用我意之支配而用神用意,勿用力一语而又重在用意,岂非矛盾耶?答日:“未也。”不许故用我意支配者,乃不许故意使气如何动用,以防滞其气而失于自然也。所谓用意系以意体察,使气归自然,全身周到而保其匀静也。语虽不同而其用意则一。前者用则助,助则暴而乱其气,后者用则勿忘得于自然而气肃不 可不知也。养气常讲求调息及不如求在外。使气不去调而自意之所问,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行发力,顺乎自然,出露体外。由此可知吾人之运动,源之于意,而意之于身有全体统一之性。知悉之,觉察之应付动静虚实互为根用,乃均一意所为。欲达此妙用须要领会芗斋先生二争力之生发和一意之支配二语。意气力运用于自身之外,尚须有其运用之空间。意气力之守中处一,舍此空间不能成其妙用。所以习拳有此身外空间为运使,方能尽其 运化之妙。

     芗斋先生尝言:“练拳如空气中游泳,意在身外,守中身内自然匀整”,又言:“习拳存意,使意离开己身不合道理,执著已身事更糟”,即此之谓也。习拳须具精神、气质、养练合一这要诀方成其为拳。欲达此境须求之于存意。欲言存意须先知学者习拳之通病在欲求速效速成,乃是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能阻气血之运行,使真力不能外发。过于助长,欲速不达,故制止身心用力是第一要事。制止之法即为存意,存意检身稍觉用力便要挽回,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回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之人,其气力方能畅达。周身应运外发无往不利,此即用力不可,反为力所害之谓也,学者直熟思之。“意存动之先”为习拳要诀,觉古人千言万语尽于此矣。要知力随动生,基于争力而以取势为主,系由静而动,由动而静,动静所生之势也。运力得势则随意动作,无不得力,此则存意勿吃力之实功所谓“得意应手”,“意到便成”者是也。势欲左行者先顾于右、势欲右行者先顾于左,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俱不可从本位经情一向。古拳谱云:“用力如春蚕吐丝”,又曰:“起势如挑担,进步如槐虫”。虚中取实以势为之,变化得宜。先以顺拖,继以逆送,即详势字运用也。顺拖逆送互根为用,同时并俱。芗斋先生曰:“习拳须知来势去势。”来字去字颇堪玩味,存意在此来去二字则得之。若先如何用力,再后如何用力,此样讲来则非矣(意存动之先,其动已止而意仍在,乃指示初学之语,亦求知求得求存之途径也)。

    芗斋先生曰:“操拳能做到不用心处方好”,又曰:“写意”,两语最为微妙。意非外面来至身内,而是由身内达于外面。芗斋先生复言:“身外须有意,此意仍存于身。” 学者宜善领悟也。一习拳宜知拳理、拳意、拳形,将意存于周身之外,使意在身外领取,身上法度神经自然得之。专习拳之外形,不知拳理者,劳心乱意,不但终于获益,恐身反为之伤。

        芗斋先生曰:“意足不求形骸似,意足者神足,动则合意而得力,不求合而自合也。”习拳时时刻刻想着芗斋先生“为什么此一动?此动作目的是什么?” 二语去体认去努力, 无有不能成者矣。习拳讲求存意,须知得意为其前一步工夫。不能得何以言存?何谓之得意,须先知何谓之意。意字解前已言之,毋庸再赘,知字工夫要在动静变化中求之。无论如何一动便要先问为什么有此一动继要问此动是否合于需要?大小关节曲折面积及点力有何作用?更要问此动洽应时机否?尤要检查动后全身处处是否完整舒适如不动之时。习拳如此用功,无不得意者矣。存意做到无有不至,身之动静完整舒适,非知意之存在者弗能。以意检身,以身知意,意自能存;意存不出于虑求,则拳功臻于几微。故曰脑中想存意者不能存意者也。因此一想便将一点意用错。所以习拳者能自知意,做到得意,由得意做到存意,再臻至不知存意而意存,方达知意得意之真境界。芗斋先生日:“有形有意都是假,意到无心始见奇。”即此谓也。先哲伦拳尝言“守神专一”,此说明得到存意真境后之情形和作用也。工夫不到如此境界何能言及自然,身动与意相忘方得勿忘而免助长之害矣。讲到存意,学者最易误解,认定存意乃一种欲望作用。须知助长之病 多生于欲望。

        芗斋先生曰:“教尝以求放心,讲求勿忘以免助长。并尝以尔雅勿念勿忘来解释勿之真义。如此看来欲望必须根除,拳功方臻神化。”此理当不谬也。芗斋先生论养气尝言气调则妄念平,能无念而神自清,神方能心意定。心意定,动则神归气足而如不动之时,如斯方谓之能动。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乱游、精不妄动者,乃从存意养气入手得来之功夫也。


弘扬大成,传播健康

即刻加入我们,加入站桩行列

QQ群:103389986

网站:www.wangzhenqing.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存意与养气
《拳学新编》--齐执度
拳学新编
中国最强古武术秘笈(快失传了)
八极拳·内外兼修的匠心之道
《拳学新篇》王芗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