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2014

读书2014-7:沈文冲《毛边书情调》
   毛边书作为书装艺术中别具一格的样式,发源于欧洲,由欧洲传至日本。我国自20世纪初始有毛边书,乃是因为有鲁迅先生的提倡和躬行。
   《毛边书情调》一书是江苏省电视台南通记者站主任记者沈文冲的大作。沈文冲自诩是爱书之人,业余喜好读书、淘书、著书。因为喜爱毛边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零星地从当时的书刊与报纸上陆续读到一些谈论毛边书的文章,觉得颇有趣味,于是有意识地开始收集,后整理编撰成《毛边书情调》。辑入有七十余篇大小文章,格调高雅有之,出言不逊者亦有之。文章出自近百位不同时代、不同层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之手。
    陈学勇在序言中谈到“《毛边书情调》将有助于发展‘毛边党’”,还说“《毛边书情调》于做出版工作的编辑和研究出版工作的学者自另有其价值,若要考察中国现代出版史,则应该翻翻这本书的”。


    一、何为毛边书?
   所谓“毛边书”,鲁迅先生曾有解释云:“三面任其自然,不施切削”。从书脊上看,宛然一本可以插架的书;倘若放在案头,就往往被误认为未曾切裁的半成品。读毛边书,得耐着性儿边裁边读。经过裁切的书口,手感绵软、发毛,故曰:“毛边”。鲁迅先生十分喜欢毛边书,自诩为“毛边党”,“毛边党员”们尊他为“毛边党党魁”。
   毛边书是时代的产物,是书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起源于法国,法国讲究的文学作品都是不切口的,出版商为便于当时的读者在读罢后按自己的喜尚重新装订,便将当初上市的书都做成了“毛边本”。封面一般用绿色或橙色纸写上作者名、书名、丛书名、出版者名,等等,没有现在所谓的封面设计,都用穿线装,一贴一贴的钉在一起。所以,拿到这样的书,都要用裁纸刀一页一页地裁开,才能阅读……读完之后才拿去装订作坊装上封面。那时封面可选用羊皮、花布,用金银或其他颜料印上你喜欢的样式;或者索性你自己来装。有人说,“毛边本一定是要有可读性的且页数不多的书籍,所以在日本将“三毛本”(即三面切口不切齐的书,亦称“原毛本”)仅用于诗集等图书。
   真正的毛边书的规格是:只裁地脚(下切口),不裁天头(上切口)和翻口(外切口)。不裁天头和翻口。目的有二:一是毛边书是持赠给好朋友的,应属于非卖品,相信好友是知音,更相信好友一定会裁开看。另一个目的是,一般情形之下看书时是翻阅书的翻口即外切口一侧,时间长了,书边会变脏发黑,那就用大型切纸刀顺着边切一切,边上就又干净了。
   中国最早出现毛边书时,书店认为是不合格产品,被退回出版社或者是印刷厂。
   新中国诞生后的1951年10月,上海平明出版社印出了傅雷译著《欧也妮·葛朗台》毛边书。此后,实在是毛边书被冷落的一段很长的时间。而今,所谓的“毛边书”,实际是属于出版文化的研究范围,已经引起一定人群的注意,多少应该不会再出现书店认为那是半成品,坚决不收而退货的局面了。
    二、鲁迅与毛边书
   要说陆逊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想必不会有人反对。鲁迅一生读书、教书、编书、校书、译书、写书、印书、藏书,可谓与书有不解之缘。毛边书是他一生的钟爱。
   中国的毛边书发轫于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兄弟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书籍不切边我是始作俑者之一”,鲁迅还自诩“毛边党”。他喜爱作为西方书籍文化具体体现的毛边书,一生积极倡导,坚持力行,经他翻译出版的书籍和他自己的著译六十多种,十之八九是留有毛边的。他甚至对出版商说:“别的不管,只是我的译著,必须坚持毛边到底!”当然,每种书刊所留的毛边书数量,一般不过十来本而已。
   而从1909年开始,27年间鲁迅始终不渝地对毛边书这种图书装帧样式怀有一种特殊的嗜好。他第一次印制毛边书时,对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说:“我不要切边的,非毛边不行,你能将就买客,当然也可以将就我。切边的我决定不要,你带回去好了。” 
   鲁迅喜欢裁看毛边书。切光的都送了人,自己是在裁着看,他认为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这正是鲁迅之所以为鲁迅,也即他的伟大和不可及之处了。
   所有的“毛边党们”一致尊鲁迅为中国“毛边党”鼻祖。唐弢说,“就我所知,将毛边书从书根移到书顶,终于固定下来,的确是从北新书局开始的。这当然和‘毛边党’首领鲁迅有关。因为鲁迅的书影响大,从小说到杂文,书出的比较集中……”
    三、毛边书的好处和弊端
   喜爱毛边书。当你裁的时候,可以回忆刚才看得上什么,到你裁好了,再接下去看,就没有‘随看随忘’的毛病”。在毛边书阅读完毕后,将容易污损的书边裁去,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装订,乃是美事。毛边书还可以使本来排印已很疏朗的书刊天地更加显得开阔,令人看了赏心悦目,文人墨客读书时可在书边作眉批笺注,记感想心得,一经评点,书我融汇,就真正变成读者自己的书了。一本书是一件艺术品,而毛边书从形式在上制造出浓郁的历史感,自有其魅力。唐弢对毛边书早有好感,他认为,“毛边书朴素自然,像天真未凿的少年,憨厚中带着稚气,有一点本色的美。至于参差不齐的毛边,望去如一堆乌云,青丝覆顶,黑发满头,正巧代表着一个人的美好的青春”。
   不喜爱毛边书的,认为看时费时费力。试想,“如果全国内平均每天单有五万人在读毛边装订的杂志及书籍,每日每人平均十分钟而说,那末,全国内的一般读者,每天就空耗去四百多万个钟头”(方君)。
   可我想想,其实喜爱还是不喜爱,都是一种选择。个人还是很倾向于欣赏毛边书。喜爱毛边书,应是文人雅士的一种人生态度,寻找的就是那种边裁边读的那么一种精神上自我放松的感受,追求的是一种文人雅士的人文情遇调。徐雁先生说:“是否家藏‘毛边书’并欣赏之,乃是检验主人在书文化世界里,能否从‘厨房’的物质层面,昂然而入‘厅堂’的精神层面的重要尺度”。对喜好读书的人而言,边裁边读,是一种古典与现代、脑力与手工相结合的特殊“劳动”,也是一种可与不可求的一种意境和情调,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显得尤为感性,更显耐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子善:毛边本种种
寻迹鲁迅:鲁迅与毛边书
我的毛边书情缘
陈德弟:终于有了探讨毛边书的《参差》
什么是毛边本书籍?为何鲁迅终其一生痴迷收藏毛边本?
谢其章:谈毛边本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