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盐城的阿凡提” 沈拱山

沈拱山(1790-1855)  盐都沈家墩(今盐都区郭猛镇卞戴村)人。盐阜地区民间的一位智士能人,被誉为“盐城的阿凡提”。

  沈拱山祖籍苏州,他是沈家从苏州迁居盐城的第七代后裔。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年时代的沈拱山,天资聪明,才智过人。嘉庆初年,考取秀才。当时,朝廷上下政治腐败,国势衰弱,官吏大多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贪污收贿成风。秉性刚直的沈拱山,看透官场,他不畏权贵,蔑视仕途,胸怀正义,嫉恶如仇。在民间,沈拱山机智争邪恶、敢为民立言的故事流传很广,被誉为“盐城的阿凡提”。

减粮税  十岁据理胜知县

儿时的沈拱山就表现出能言善辩的天赋。九岁时,他打官司告倒了损人利己的叔父。十岁那年,盐城乡下发大水,庄稼欠收,知县却不减税收。沈拱山深感不平,就找了一根长烟袋竿,独自走进县衙。知县见沈是小伢子,感到滑稽得很,就问:“你今年几岁啦?”沈拱山说:“我今年整一百岁,我祖父六十岁,我母亲三十岁,我今年十岁,加起来一百岁,一岁也不少。”知县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说你人小不懂事,人的岁数怎好加起来算呢?”沈说:“是啊,老爷不知,我们乡下今年遭水灾,一亩地只收了二十斤粮食,三十斤秸草,把泥草根刨起来称,一亩田地倒有五十斤,这三样加起来才有去年的粮食多,可老爷的粮税却一个也不减,老百姓哪能拿秸草和泥草根来缴钱呢!”县官见十岁的小伢子都敢与他说理,心想:这不是闹着玩的,若有人上告,乌纱帽还保不住呢!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吧,于是对沈说:“你说得有理,本官也早替老百姓着想了。”当即下令把当年的税收减了。

抗水灾  一夜堆造七里圩

道光年间,官僚、地主兼并土地严重,且愈演愈烈。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沈拱山对这些官僚地主恨之入骨。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八家圩”,差不多三、四年就要发生一次水灾,农民饱受痛苦。遇上这样的年景,生活就更加艰难。农民很想造圩挡水,但“八家圩”当时由八家地主分段占有,当洪水来时,首先经过“八家圩”中的“七里塘港”段。占有“七里塘港”段的这家地主既不肯出钱,又不肯出力,还不允许农民来这里挖土造圩。沈拱山很是气愤,于秋后的某一天发动了群众,上至八十三的老者,下到手里搀的小孩,就一晚上的时间,把“七里塘港”圩做得又高又大。地主见生米煮成熟饭,也没办法。沈拱山的号召力和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令农民们拍手称快。

对诗文  机智追回教书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沈拱山的点子电越来越多,胆子越来越大,加上他仗义善辩,常常将那些以富欺贫、敲诈老百姓的地主劣绅们驳得体无完肤。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仗义救人于危难,既是一个善良的侠义之士,又是一个强硬的铁嘴讼师,是人们心中的救星。他有一个堂兄原在盐城东乡教书,一次带着十五两纹银回家过年,途中在“对诗文店”对诗文,奸狡巨滑的店主以“风吹马尾千条线”为上联,这个堂兄虽有一点文才,但想了很久始终对不出下联,结果只好输光了教书的薪水,带着满肚子的忧伤回到家中。沈拱山知道后,便急忙登门询问,并加安慰。第二天,沈家兄弟一路走到冈门(今龙冈镇),到一家熟悉的杀猪店,借了一把杀猪刀。那堂兄一见,心中大惊,以为要杀人,急忙劝阻,沈拱山笑着说:“兄弟尽管放心好了。”到了盐城中市桥头“对诗文店”,沈拱山就叫“对诗文”,店主见生意上门,满脸高兴。沈拱山主动说出上联:“刀砍汝首七斤二。”店主说:“这上联完全可以驳倒,你怎么知道我的头是七斤二呢?”沈拱山一把抓住店主的辫子,一手举起刀子,装作要真砍的样子:“我这一刀砍下去,准是七斤二两,不信,让我砍下来,请你过秤!”店主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认输,又听沈拱山驳倒了昨天他出的上联,乖乖地将十五两银子奉还给了他们。

设悬念  巧治官府马屁精

县衙里有个新当差的,除了拍马屁有术,就是干坏事,别的一无所长,一天不拍马屁,心里就憋得慌,老百姓对他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马屁精在大街上遇见了沈拱山。沈拱山故意拿出一块黄铜长命富贵锁片儿,让马屁精看。马屁精以为是金的,伸手一把就抢了过去。沈拱山怒喝道:“你找死啦!这块金锁片儿,是我送给知县新娶的三姨太的见面礼,你竟然也敢抢,你的头不要啦!”马屁精一听是送给知县新娶的三姨太的,早凉了半截。但想到孝敬老爷三姨太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白白放过。他赶快换了副面孔,嬉皮笑脸地缠住沈拱山说:“前次我被你老儿也捉弄得够苦的啦,这一回你这人情就让给我做吧,咱俩的前仇从今儿起一笔勾销,要不然的话,咱白刀进去,红刀子出来,日后有你好果子吃!”沈拱山一听,笑着说:“看你急得这样子,刚才我是逗你玩的,我晓得你两手空空的,不敢去见知县老爷,特地赶制了这块金锁片儿,让你做个见面礼,怎么样?算够交情了吧!”马屁精听了欢喜不已,竖起大姆指对沈拱山说:“你真是个爽快人。”他谢了沈拱山,转身就要走。沈拱山一把拉住他,嘱咐道:“你要记住,知县新娶的三姨太,住在县衙后院东厢房内,你可干万别走错了门儿,惹知县别的姨太太生气。”这马屁精从没见过知县的太太,这时听沈拱山一说,他头也不回就飞奔县衙后院。他走到厢房门口,朝里一望,知县正陪着太太吃午饭昵。冷不防马屁精走进来,“扑通”往太太面前一跪,双手捧着铜锁片儿,结结巴巴地说:“这是小的孝敬三……三姨太的长命富贵锁,望三……三姨太赏脸收下。”知县听马屁精嘴里喊着左一个三姨太,右一个三姨太的,弄得愣在那儿摸不着头脑。可太太一听,他原来是孝敬三姨太的,那可了不得啦!顿时像打翻了醋坛儿,气得顺手把滚烫的肉汤连碗往马屁精头上一扔,马屁精被烫得在地上乱滚。太太又站起来,伸手一把揪住知县的耳朵,“啪啪”就是两记耳光,哭着骂道:“你这老不正经的混账东西,瞒着我在外边找野婊子寻开心,还天天来骗我,让我蒙在鼓里,我也不想活了,这条老命与你拼了一块儿烧周年纸!”她边哭边揪着知县的耳朵打,打得知县眼里直冒火星子。马屁精哪里知道,这知县素来怕老婆,哪里还敢在外边找什么姨太太,马屁精这次来拍马,让知县凭空地挨了老婆一顿冤枉打,好容易才挣脱了太太的纠缠,知县气得叫人把马屁精押下去,狠狠地揍了八十大板,还把他赶出了县衙。

戏昏官  妙语好似阿凡提

沈拱山不畏权贵,机敏过人。有一位新上任的县太爷,对沈拱山的才能耳闻多日,却有些不服气,打算试一试他的才学。于是亲自登门,几句寒暄之后,县太爷指着胸前官服上的图案花纹问道:“你知道这叫什么?”意思我是朝廷命官,你不能和我不分上下,没大没小的。可沈拱山装作不晓得,回答说:“这个我认不得,倒像我家床上的枕头顶子。”县官老爷回来后,觉得沈拱山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神奇,连“补服”都认不得,便将此事说给夫人听。不料夫人说:“人家骂了你,还蒙在鼓里呢!枕头里塞的是稻草,他说你的‘补服’是枕头顶子,就是把你比着个枕头,骂你一肚子穰草!”听了这话,这位县太爷如梦初醒,哭笑不得。也正因为沈拱山经常为穷人打抱不平,从而得罪了不少当官的。晚年的沈拱山为扶贫济困,伸张正义,义举颇多,先后与七任知县、三任知府进行说理斗争,为此,曾七次坐牢,保释后仍刚正不阿,继续和这些官僚进行抗争。最后一次,审讯他时,他仍辩得县官无法定他的罪,但又不敢放他,只好将他关押起来。沈拱山于清咸丰五年(1855)在狱中遇害,享年六十五岁,葬于沈家墩。

  沈拱山的故事绝大部分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流传很广,经久不衰。盐城市淮剧团曾编演过大型淮剧《沈拱山》,通过艺术形象,再现了这位机智、传奇的人物。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沈拱山的故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也收入了沈拱山的传说若干篇。沈拱山作为民问机智人物被广为传颂。

  沈拱山的一生留下许多有影响的故事,他的故事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其生命力取决于强烈的人民性。沈拱山既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又是个劳动者。他以智慧、勇敢给人信心,他以诙谐、幽默给人启迪,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一种向往和满足,有关他的故事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越来越引起民众及专家的重视。

  参考书目: 《盐城市志》,《郭猛志》。      (盐都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长
明清奇案之新婚之劫
他不惜毁尸放火、与情人私奔,并承担罪名成全爱人,结果却很意外
明清奇案之“两姨讼婚”案
清末四大奇案揭密《太原奇案》(二)
清代奇案:女尸之首引出男尸之身,连环案环环相扣,小偷破奇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