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来炼丹(十二)南天双星—和尚皇帝与道士丞相的炼丹往事

公元六世纪的中国,有如正在开展一场科技竞赛。南北双方都竭尽全力,努力炼出金丹。

北朝选手花费了数十年时间却没有取得最后成果。这绝不是他们存了心忽悠皇帝,他们真的已经尽力了。事实上南朝选手也好不到哪去,同样花费了数十年时间和大量的金钱。不过他们最后还是终于上交了一份答卷,炼出了让皇帝满意的金丹。

这是怎么回事呢?还得从南朝的历史说起。

在南北朝时候,由于南方出了军事奇才宋武帝刘裕,使得南朝战力一度强于北方。但天不假年,宋武帝壮年而没。北方政局逐渐稳定。南方却陷入了内乱。

这源头还是因为宋武帝是武将夺权上位,开了个坏头。南朝因为要维持与北朝的战力均衡,又不能轻易对武将动手,加上皇室内乱此起彼伏。武将也就乘势而起了。

树起叛旗的是齐王萧道成。他在宋室的内乱中逐渐一步步掌握了权力。萧道成出自兰陵萧家,乃是汉丞相萧和后裔。刘氏虽是帝王之后,却早已末落,从来就不得南朝各大士族之心。这也就给萧道成夺权创造了条件。

齐高祖萧道成

萧道成称帝后,萧家一族鸡犬升天,其中有一位叫“萧衍”的十五岁少年,文武双全,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和重用。这时的皇帝绝对没有想到,仅仅在二十三年后,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会把自己对宋皇室的事再做一遍。这位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梁武帝。

其实南齐皇帝如此信任萧衍是有原因的。毕竟一笔难写两个“萧”字。但他们忘记了,皇位面前,就算是父子兄弟都会变成生死仇敌,何况族弟?不过毕竟同姓“萧”字,在夺位后,萧衍还是头痛得很,因为到底是萧家人,自己当皇帝的话也就意味着要继承齐的“正统”,也就是要把萧道成这些表伯伯的牌位继续供奉下去,而不是供奉自己的爸爸、爷爷。这让他有些不乐意。

就在这头痛的当头。有人送来了一本册子,上面几页的图纹都隐约成为一个“梁”字,这可把萧衍给乐坏了。于是改国号为“梁”,这意味着他继承的是天之正统而不是齐朝之正统,这样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把自己的父祖迎入太庙而把齐朝的太祖高祖赶出去。

在这件事上,这个出主意的人有了大功劳。而这并不是他与萧衍的第一次交往。因为他就是有名的“华阳隐居”、茅山上清派第九代掌教—陶弘景。

梁武帝

陶弘景也是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虽然比不上萧家富贵,但正好与葛洪出身的葛家、许逊出生的许家算是同乡。与萧衍一样,他经历了萧齐代宋的过程,不过那时的他已经二十三岁,于是更看不惯一些,在官场上又打拼了十三年,实在还不习惯,干脆跑去归隐,正式入道了,加入了上清派。

陶弘景与萧衍早有交往。这次在关键时刻屡屡出手,深得萧衍好感。于是在后来治国时,萧衍也多次咨询其意见。其意见住住影响国策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得陶弘景声名大振,权重当朝,于是有了“山中宰相”之称。

梁朝在萧衍和陶弘景的共同经营下,国势蒸蒸日上。但其实陶弘景并不是一个贪权之人,他如此热心参与国事其实还是想借以发展道教。然而事情似乎并不象他所预料发展。萧衍在登基时似乎还是道教之友,并且关心过道教的建设。然而在仅仅两年后,即公元504年,他就宣布“舍道事佛”,转投佛教怀抱,说什么“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180度的转变呢?这恐怕还是得从佛道两教的源头上找答案。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佛教在一创始之时就形成了教团。而道教教团是到张天师才正式创立的,而且很可能是受了佛教的影响。这样起步时间就比人家晚几百年。加上古印度崇尚思辨,而中国更注重实用。这样在义理上佛教的确远胜于道教。于是梁武帝舍道事佛也很正常了。

陶弘景

但是其实萧衍并没有完全断绝对道教的希望。于是同样在这一年,梁武帝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请陶弘景为自己炼金丹。

据陶弘景后来回忆说,事情是这样的,在天监三年(504年)的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说:“丹亦可得作。”而在同一个晚上,萧衍也梦见有人对他说:“有志无具,于何轻举,式歌汉武。”(这几句大有汉朝遗风。其意义就是:有成仙的志向却没有工具,怎么能够成功,试着学下汉武帝炼丹吧!)于是找来陶弘景炼丹。陶弘景开头还为难,因为他没有炼过丹,所以说:“我怎么可以学李少君?”但在皇帝再以梦里的情形告之他后,终于还是接下了这个难题。

这时,两人都没想到,居然一干就是几十年。

这个梦很多人都怀疑其真实性。原因很简单,因为双方都有直接的利益结合点。萧衍一则想通过丹药为自己找到佛法外的另一重保险。二则,他继承了自晋宋而来的正统观念,认为自己是中华大地真正的主人。在这之前北魏已经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炼丹。身为“正统”的南朝是万万不能被比下去的。而陶弘景呢,当然是为了上清派的发展。但是他的“为难”也不是故意装出来的,因为他的确没炼过丹。这就象核研究院的专家不一定就明白多肉是否具有防辐射能力一样。上清派的特长是打坐凝神,而不是炼丹。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即使是道门内部,懂炼丹的也是十中无一。这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的是化学家的活,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金钱。光是药物这东西,就不是有钱能买到的。原因很简单,当时中国南北分裂,南朝控制的很多地方没有需要的矿物,如永昌银、武都雄黄、青海戎盐,即使是皇帝也得不到。有些炼丹家没办法了,需要雄黄怎么办呢?只有去铁厂的烟囱里搜集。因为中国的铁矿很多含硫,当炼铁时,把含硫的废气排出去,就在那些地方凝结成为雄黄。质量虽然远不如武都的,但聊胜于无。

但是陶弘景也无法推辞。因为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医学家。做为上清派的掌门,也必须承担起兴盛道教的任务。他是一个政治嗅觉很灵敏的人,否则也不会得到“山中宰相”的名号。这个时候,北魏孝文帝已经死了,佛教重新大兴,道教陷入一个低谷,必须有某种因素,能够再次将其刺激起来。北方炼丹多年都没有取得突破,这对道教不能说没有影响。

这次炼丹与北朝的那几次一样,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是,陶弘景在这时展现出了他惊人的能力。在炼丹前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以确保成功。幸运的是这些计划在他的著作中保留到了今天,能够为我们审视评判这次炼丹提供完整的依据。

做为一个大派,上清派有很多丹书,但到底炼什么丹,怎么炼,这必须经过谨慎选择。对于我们外行人,似乎所有的丹都一样,但事实上它们有很大的区别。陶弘景反复对比了三十多种丹方,分析其优劣,最后选择了以“九转丹”为目的。

所以选择这种丹,除了基于原料、技术方面考虑外,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九转丹是上清三大丹法之一,地位非凡。第二,九转丹是有明确的传承的,它来自一部神秘的丹书——《太清丹经》。其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丹书。

太清天老君

所谓“太清”,指的就是老君居住的“太清天”。后世说老君会炼丹,大祇源自此处。上清派有记载,这部丹经是由汉代一位名叫“李仲甫”的仙人传出,经左慈南传,最后成为上清丹诀。现在看这种传承几乎就是神话,但身为道士的陶弘景相信其真实性。

虽然有国家力量支持,还有前朝秘籍,然而炼丹依然是件苦差事。陶弘景在摸索中前行,《太清丹经》虽然是盏指路明灯,但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填补。身为一教之尊的陶弘景不得不忍受烟熏火燎之苦。他往往白天不能睡觉,晚上就在丹炉边打坐到破晓。但一年年过去了,金丹还是没有炼出来。

陶弘景把这些原因归结于药物不佳,梁武帝也接受了他的说法,还尝赐给他更多的财物,但不同意他放弃炼丹。这也让陶弘景内心十分矛盾。炼了九年,也失败了九年。他甚至一度想过自杀,或者说是“尸解”来从这项任务中逃掉。因此梁武帝也不得不让他休息两年。

陶弘景不炼了,梁武帝也就暂时放弃吃仙丹的理想了吗?才没有呢。其实本来就在陶弘景刚开始炼丹一年后,司天监就上奏:有少微星现于楚地长沙分野。这是野有贤士的征兆。萧衍于是派人寻找,找到了一个名叫“邓郁之”的道士。

相比陶弘景,邓郁之妥妥的是专业炼丹人士。在他被找到之前,已经和一个叫徐灵期的道士一起研究炼丹很多年了。而且徐灵期已经丹成飞升了(后面会说这种飞升是怎么回事。)。

炼丹开炉

于是萧衍特别供养邓郁之,也就是权做充当陶弘景的后备。现在陶弘景多年炼丹不就,是用得着邓郁之的时候了。

结果邓郁之果然专业,第一次炼丹就获成功。

但后面的事就变得诡异起来了,史书上的记载多自相矛盾。情况也只能靠猜测。

很有可能邓郁之丹成后并没有把它上交给萧衍,而是自己吃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报复,因为他被萧衍投闲弃置了七八年。当然那是因为邓的名望远远不能与陶相比。但没有萧衍的投资。他是无法炼成丹的。

没几天,邓就“飞升”了。其实以道士的说法就是“尸解”了,他的尸体如生,很久都没腐化,这被认为是尸解成仙的特征。但在我们现代人眼中看来,其实也就是被丹毒死了。但这毒效过了几天才发,有些少见。

丹药真是毒药吗?也不见得。因为陶弘景和梁武帝对丹毒都有清醒的认识。陶弘景认为,炼烧出的丹如果没有五色光华,就是毒丹。在另一个记载中,萧衍得到了邓郁之的丹药,但他没有吃下去,而是建了座楼把它藏起来,说:“待我升龙辔。”意指象黄帝一样乘龙升天之时,其实也就是要死前服用。

不管邓郁之到底是成仙还是成鬼,萧衍又找回了陶弘景,继续让他帮自己炼丹。又炼了七八年。陶弘景感觉成功了,他决定要试验一下。

对于陶弘景的试验,并不是象北魏王朝那么野蛮,拿活生生的人命来试验。他是要将丹药投入铅中,按丹书记载,铅会化为黄金。这当然是违反现代科学常识,而且单就量计算,也不会是简单的置换反应。就在他准备这样做的时候,似乎听到有人对他说:“不需试,试也不可能得到。”

陶弘景将这视为神旨,毅然毁了自己炼了十八年的丹药。重新炼制,这一次集中了以前的所有经验,终于在炼丹二十年后,丹药发出五色光华,成功了!

服丹飞升

但也不清楚陶弘景有没有试验。反正他把丹药献给了萧衍。史书上说萧衍吃了丹药,但时间对不上。

不管如何,这次炼丹行动可以说以圆满收场。陶弘景声名愈响,萧衍的统治也相对巩固。

而且陶弘景通过炼丹,掌握了很深的冶金知识。他曾经送给萧衍自己亲自炼成的两口钢刀,象极了太上老君的做派。

十二年后,陶弘景去世了,终年81岁,他的肢体柔软,被认为是尸解之象。民间传说他本来早该成仙了,但因为在自己的本草著作中用了动物药,有杀生害命之嫌,因此搁误如此之久。

萧衍活得更长得多。事实上,除开南越武帝赵佗,尽管没有一统天下,在乾隆皇帝之前,他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活了八十六岁。但他的长寿原因被归于信奉佛法,而不是丹药。

萧衍本可以活得更长久一些的,但在他统治的晚年,北魏发生了分裂,分成东魏和西魏。战火在北方展开,一名叫“侯景”的将军南渡来投奔他。也许是从中看到了一统中华的希望。萧衍很信仰侯景,却没想到他后来发动了叛乱,把自己软禁起来当人质,于是连病带气,死了。民间传说他是被饿死的。

侯景

从此梁武帝炼丹之事被人遗忘。世人多说丹药无验,丹药有毒,但却忽略了个关键点。从陶弘景的炼丹经历来看,有人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掌握在魏晋都还称得上领先世界的冶金知识。他到底是谁?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仙人?

恐怕我们永远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茅山道士,被称为山中宰相,还给神仙排定等级座次
一僧一道一帝王
万万没想到!茅山“四宝”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梁武帝萧衍:十全强人与道德洁癖严重患者的一生
今日明说 27 | 山中宰相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