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讲,国学核心思想倡导的是“中庸”,中国人的创新意识不强正是源于此。你怎么看?

“中庸”是儒家最根本的思想。其实也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智慧。但这一智慧在孔子时代知道的人就很少了。而且大多数人把它庸俗化了。而到我们现在社会,明白它正真含义的人几乎没有了。

孔子解释易经时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个一是太极,二是阴和阳。阴和阳是指任何事情的两个极端状态。比如好与坏,黑与白,荣与辱,行与思等。但大多数人在实际中进行方法选择时却不是选两端中的一端,而是比较这个两端的方法,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比较符合实际的两端中间的方法。

这个情况就是所谓的中间状态。最切合实际情况的中间方法就是中。所以“中”是变化的,是很难的。上古流传下来的中华心法“永执厥中”,以及中国古代“执其两端而用中”。里面的中都是这个意思。但却不是两种相反意见正中间的意思。更不是调和的意思。

庸,就是常的意思。但常不是平常的意思,而是道德经书里所说的那个常。就是一个事件由于经常处理,已经有了一套习以为常的办法。是很正确的办法。所以肯定不会是两个极端。而是混合了两个极端,达到在两个极端中间平衡了的办法。所以是符合规律的办法。 。所以常,一是对中的补充说明, 二是做法符合实际规律的意思。

由此可见,中庸乃是非常高明而不容易掌握的方法。所以孔子才感叹中庸方法的难以实行。所以现在创新水平不高和中庸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相反,假如真正掌握了中华智慧——中庸,那他的创新能力会得到上百倍的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之道与待人处事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骨髓
中庸之道对当今司法审判的方法论意义
执两与用中
【中庸之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被误解最多的一句话
什么是“中庸”?领悟“中庸之道”,是打开中国人智慧的一把钥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