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小学生遇上苏轼》引发父母焦虑,网友:另一种形式的“拼爹”

苏轼又火了一把!他一定想不到,在自己出生后980年的国庆节,被一群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了个透彻......

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啥?苏轼在景区中有多大的品牌价值?苏轼的“朋友圈”是怎样的?最近几天,朋友圈被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10万+文章《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刷屏了,吃瓜网友纷纷感叹,自己六年级还在玩泥巴,人家的六年级已经在用大数据研究苏轼了......

事情是这样的,针对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了解苏轼生平、吟诵苏轼的诗词、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等,并在老师推荐下观看了纪录片《苏东坡》。

临摹苏轼书法、创作画作

利用课前演讲了解苏轼生平,在晨读时间吟诵苏轼的诗词

暮省时间进行游戏飞花令

小朋友们还跟着康震,一起品读了苏轼的作品

谁是康震?《中国诗词大会》评委

老师还推荐学生,观看了纪录片《苏东坡》

大招来了,请开眼!

这些学生还利用国庆假期,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老师作为学生的贴身军师,都把课题研究群置顶,方便随时关注。

认真研究的样子

改到崩溃的11稿......

你恐怕连想象都不敢这么想,一群“别人家的孩子”,对苏轼的3459首诗词和生平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主题各有不同,比如《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行走的苏轼》、《苏轼 vs 李白》、《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等。

内容有多烧脑,请自行感受一下。再对比自己孩子的课外作业——什么做手工、种花草,都弱爆了好吗?

人家六年级的学生爬程序做数据分析、中国知网也不算什么了,资料要查哈佛在线图书馆的,资料找到了再来个OCR识别,再来做个对照表,做的表可以快速搜索苏轼每一首诗的具体年代……

算了,不说了,好像我真的能看懂似的......

看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吧,大概分为这几大流派。

献上膝盖的

@CandiceCandyCan61:同样是小学生,一些人在认真追星,一些人通过优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早早就睁开了眼睛看世界!

@会跳的坦:我小学的时候还不知道数据是为何物……

@Coco_pororo:是在下输了……老阿姨连篇论文都编不出来!

@想拥有艺兴般的意志力和执行力:从起跑线上就开始输了……

@TL之灵:这就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结果,非一二线城市的家长看这个新闻都惊呆了,感觉自己孩子比别人差了一个光年。

大加赞赏的

曾猿:我不评价在这样课题里孩子自己的发挥占多少,因为显而易见的是绝大部分的课题绝对是父母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量。比如大数据分析吧……你要我如何相信一个小孩子对编程的熟悉已经达到了可以爬数据分析词频的程度了?

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在这个活动背后透露的一些现象。在这些严谨的课题里每一个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这样的一个逻辑过程言传身教给了孩子。这样的活动其实给家长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方法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

@有匪君子000:虽然论文的逻辑思维是父母的,但有这样的起点,只要孩子参与其中了,收获肯定也会很大的,还是会超同龄人一大截。

深深质疑的

不想说话:作为一个清华本科毕业生,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上清华大学比上清华附小容易。

萧定权:就报告来看,其方法之科学,逻辑之缜密,考据之严谨,思想之成熟,令一众研究生也叹为观止,自愧弗如。但……语文不是感性的吗?苏轼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吗?

燕小六:......不管文章是自己独立完成还是家长协助完成,我确信,他们很难事后继续耐着性子细细品读体悟其中一两篇诗词文章,或者对苏轼的一生深入探究。一旦这些作业被树立为典范,一大波家庭怕是要哭天抢地了。

九天: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典范了吗?小学生真的需要通过研究苏轼和旅游产业的关系以及高频词分析苏轼的文章才能体现教育的成功?让孩子们安安静静读读诗不好吗?什么叫基础教育?孩子们真能读懂那些原始材料吗?清华导师们的学术技能留着好好认真带带自己那些研究生吧,他们有的半年没和老师见面了,学术规范还不如那个娃呢……

机智旁观的

@好难的起名字:神一般的小学生的背后,一般都站着一位高深莫测的爸爸。

Bienews:从这些报告中,我大概猜到了这些孩子家长的职业。

正如网友们的议论纷纷,这些报告的确“研究”出了诸多问题。

能否反映小学生的真实水平?

对于网上对这些论文,特别是《大数据》一文,认为孩子父母可能也参与了比较多,文章能否体现小学生的真实水平的质疑,清华附小校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质疑并没有依据,也不懂小学生。父母参与课程是避免不了的,孩子有疑问回家问父母,难道就是父母代替孩子吗?太武断了。孩子们的研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看过网友的评论我就放心了,即便是点赞的网友,貌似也无法说服自己这论文完全出自小学生之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沈艳在看完文章和学生的“小课题”后表示,忧虑早就超过了欣喜。

“小学生的论文题目都如此老气横秋吗?大数据……就是成年人,大抵也不太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有什么用处、该怎么用、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吧。

孩子们开会,分工、确定主题。然后查找资料。先找到两本工具书,然后“在爸爸的帮助下”,又找了很多其他资料。手工查询每一卷诗创作的年代和地点、做对照表考察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关系,再然后分析统计……这么繁复大量的工作,真的可以由几个孩子在八天内完成?”

是否拔苗助长?

一位重点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撰文直指,现实的教育是:家长拔苗,老师点赞;老师拔苗,家长叫好。

文章中还指出,这种超越儿童年龄的拔苗助长,有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总觉得要让儿童少年老成,或者少年就能成就一番伟业,那才能光宗耀祖,才能青史留名,那才是教育的成功,那才是完美的人生。

教育过程中的拔苗助长,短期看成就斐然,但长期看则是造成儿童未老先衰的罪魁祸首。

北大教授沈艳也表示,如果这些工作,主要是老师授意、“爸爸”执行,那么目前的署名就是教十多岁的孩子从小养成将别人的工作当做自己的来报告的习惯。如果有孩子将来真以学术为业,无论他们多么有才华,单单将别人的工作别人的贡献写成自己的,就足以断送他们的学术生命。

据说有家长对学校这些做法提出疑议时,有班主任很冷静地告诉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想上北清,就得这样”。但是,如果可以给大学教育者发声的机会,我想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精通研究的套路、习惯做花拳绣腿的研究,到大学或者成年阶段,孩子只怕很难有真实的创新和自己发自内心喜悦的人生。

纪念苏东坡,简简单单带着孩子们一起品味几首美好的诗词、或者去吃顿东坡肘子是否更有乐趣?

这样的研究意义何在?

北大教授沈艳质疑:研究回答了什么问题?小作者大抵问的是:“归来”这个词出现了 157 次,是苏轼诗词中出现最多的词,苏轼是到处云游吗?提到“西湖” 92 次、“江南” 84 次,这么多频次是不是和他的人生经历相关?……可是,这些问题为什么需要回答?为什么需要用“大数据”回答?只要读一读苏轼生平,或者经典作品如林语堂《苏东坡传》,答案并不难找到吧?

结论呢?是苏轼关心民间疾苦,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幽香”。哦,还有意外发现,说,因为“子由”出现的频次最多,所以发现苏轼和弟弟子由手足情深!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天性喜欢探索,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们,写出了有模有样的报告,但除了觉得他们会用大数据很厉害之外,并不清楚他们回答了什么有趣的问题。为炫技而研究、为完成任务而研究,是很多研究的通病。难道十一二岁的孩子,也要从小学会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相信研究就是去从百度这类搜索引擎查找二手资料、再捏合在一起吗?

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爹”?

清华附小这些研究苏轼的小孩子们,背后显然能看到“爸爸”的参与,有人就质疑说,没个好爸爸,清华附小学生还能“遇到苏轼”吗?

按照清华附小2017年的招生简章,父母有一方为清华大学本部事业编制教职工的“二代”,或者“三代”,则拥有入学资格。

重点中学一线语文教师表示,家长对学校活动的“深度参与”,不仅仅表现在各种文体活动上,也开始入侵到学生的学业中来。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目的是为了什么?是真正为了学生的成长,还是为了在各种活动的评比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比拼的是学生,还是比拼的是家长?另一种形式的“拼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否真正有好处?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学校、老师的初衷都是好的,孩子们也确实在研究中付出了很多努力。孩子们的热情应当得到认可和保护,可是,他们的童真和创造力也不该被无情忽视掉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年少有为”有的应该是少年该有的作为,而一心想让儿童成为大人,超越人生的某个阶段,在应该“志于学”的年龄就想着“不惑”,这样的人生该有多么扭曲不堪。孩子从来无需急着遇见谁,以守望幸福的姿态,你静听一朵花开的时间,他刚好遇见最美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研究苏轼写论文引质疑 校方:已习以为常|苏轼|小学生|课题
回应 | “当小学生遇到苏轼”引争议, 校方:研究已“习以为常”
清华附小的小学生已经得为“学术生命”负责了?
清华附小学生大数据分析苏轼:家长仅有技术帮助
别人家孩子:小学生用三千多首诗词大数据研究苏轼
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别只会羡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