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绘画 |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雾海上的旅行者》

油画《雾海上的旅行者》(德语:Der 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约于1818年于德国德累斯顿所作的作品。这幅画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画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现收藏在德国汉堡美术馆。

画作名称:《雾海上的旅行者》(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作者: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年份:约1818年

原作材质: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原作尺寸:94.8cm×74.8cm

馆藏处:德国汉堡美术馆(Kunsthalle Hamburg, Hamburg, Germany)

画面


油画《雾海上的旅行者》是一幅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一个孤独的人物伫立在山顶岩石上,凝视着眼前令人敬畏的无限风光。远处的岩石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恍如人间仙境,云层间隙的金光预示着这是一个早晨。云雾也反射着天空洒下的晶蜜透亮的光芒,让画作散发看一种奇异的彼岸世界之感。

从构图角度来说,男子刚好站在画的中央,山岩和远方山坡的水平线都以他为基准。山岩上男子的深色轮廓与山间弥漫着的白色云雾以及天空的色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

在前景,一个年轻人站在岩石峭壁上,背对着观众。他身穿深绿色大衣,右手握着手杖。他的头发被风吹得很凌乱,眺望着浓浓的雾海。

△ 站在岩石峭壁上的旅行者

目睹着眼前的风云变幻,这位旅行者是何种的态度或表情?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认为这幅浪漫主义杰作给人一种矛盾的印象:“暗示着对风景的掌握和其中的个人的微不足道。我们看不到脸,所以不可能知道是否年轻人面临的前景令人振奋,或令人恐惧,或两者兼而有之。”

这位旅行者脚下不同寻常的岩石在Kaiserkrone山可以发现。

△ Kaiserkrone山石,1998年拍摄

在中景有几条巨石从云雾中浮现出来,就像露出海面的礁石。由于云雾使低处的景物比较模糊,无法感知巨石到底有多么高远。右侧的一些巨石上可以看到的小树,这是仅有的能够提供真实尺度感的物体。

△ 左侧中景中的巨石

右侧中景中的巨石

中景中的岩石群是拉滕(Rathen)附近的Gamrig岩石。

△ Gamrig岩石,2012年拍摄

在远处,褪色的山脉在左侧高起,在右侧逐渐平缓,弥漫的云雾无限地伸展开来,最终与地平线融为一体,与云层密布的天空变得难以区分。

△ 远景左侧的山脉

画面左边远景的山脉可能是Rosenberg山。Rosenberg山是捷克共和国易北河以东波西米亚瑞士的主要山峰,海拔619m。其近乎圆锥体的形状使其成为北波希米亚山脉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山的上部由玄武岩构成,而在山脚下也发现了砂岩。山的两侧覆盖着几乎原始的落叶林,其中巨大的山毛榉和美国梧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 Rosenberg山,2007年10月31日拍摄

画面远景右侧是一座平顶山,这座平顶山使得画面显得更为平衡。

△ 画面远景右侧的平顶山

画面右边的远景是Zirkelstein。Zirkelstein是萨克森施韦茨最小的一块台地(英语:Plateau、table land),一座树木繁茂的锥形山丘,拥有引人注目的40米高的砂岩台地。萨克森施韦茨又称萨克森瑞士,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山区,与捷克共和国境内的波西米亚瑞士共同组成易北砂岩山脉。该地是著名的旅游、攀岩胜地,拥有中欧独一无二的白垩砂岩岩石景观、幽深的山谷、平顶山和峡谷。

△ Zirkelstein台地,2006年6月8日拍摄

按照弗里德里希的惯常做法,他的风景画在野外速写后,在画室里重新创作整理。这幅画由萨克森和波西米亚的易北河砂岩山脉的各种元素组合而成。易北河砂岩山脉是欧洲中部的山脉,位于德国东南部萨克森自由州和捷克波希米亚北部区域之间接壤的边境,其中四分之三区域在德国。最高点海拔高度723米,由砂岩组成的山体在白垩纪形成。

△ 易北河砂岩山脉景色,2013年7月17日拍摄

油画《雾海上的旅行者》是真正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品,戈拉(Gorra)的分析认为,这幅画传达的信息是康德式的自我反思之一,是通过旅行者凝视雾海的朦胧来表达的。画家弗里德里希自己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艺术家不仅应该画自己面前的东西,而且还应该画自己内心所见的东西。

画中人物


油画《雾海上的旅行者》的标题翻译可能会有含义上的缺失,德语标题《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中的Wanderer可以指“流浪者”,也可以是“远足者”。

这幅画创作之后,山顶上徒步旅行者的身份就颇受关注。也许弗里德里希想要表达他自己的登山经历而描绘了自己。

根据路德维希·格罗特(Ludwig Grote)的说法,从身材判断这个旅行者可能是歌德,或者至少他认为弗里德里希用诗人的“精神和心灵”描绘了“风景和时光”。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一名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 歌德,Joseph Karl Stieler,1828年

根据艺术史学家Karl Wilhelm Jähnig的笔记,所描绘的人是Herr von Brincken先生,但是这一点无法证实。

也有研究者认为画中人物可能是萨克森步兵团上校弗里德里希·哥达·冯·登·布林肯(Friedrich Gotthard von den Brinken),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布林肯已经去世。

△ 萨克森步兵团上校弗里德里希·哥达·冯·登·布林肯,Kursächs Kammerherr绘,约1785年

画中人物凝视着眼前景象时挺身直立,充满了英雄气概——但也可以有很多其他方式的解读:象征了人类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者是一个关于生命旅程的寓言。这幅作品概括了浪漫思想持有的关于人类在世界之中处境的观念——面对大自然的崇高威力,人类个体孤立无援。正因如此,这幅画中的人物成了浪漫主义个体的形象代表。

画家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德语: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年9月5日-1840年5月7日),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他所画的风景之美令人弥久难忘,他善于捕捉自然的力量,并赋予这种力量以宗教的品质。

△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Gerhard von Kügelgen绘,约1810–1820年

弗里德里希一生都以浪漫,情怀、灵性追求的方式来表现风景画。他的母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去世。十三岁时,他的哥哥把他从溺水中救出,反倒送掉了自己的性命。这些悲痛的经验为他本来已经敏感的天性带来更沉重的打击,自此,死亡、忧愁、自然等题材便成为他所迷恋的主题。他常常漫步于山林海滨,探索自然风景的主题。他有极端敏锐的观察力,又擅于表达光线与色彩的精微细节。他曾表示:“从一粒砂中也可以看到自然的神妙。”

△ 吕根岛上的白垩岩,弗里德里希绘,1818-1822年

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强调尖锐的明暗对比和空无的精神表现,混合著古典主义的严谨技法和浪漫主义的情愫。他的风景画与歌德的小说、贝多芬的音乐,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佼佼者。

二战时期,希特勒使用了弗里德里希的《凝望月亮的两个人》画作为纳粹宣传,因此在二战后的几十年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并不获重视。

△ 凝望月亮的两个人,弗里德里希绘,1819-182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集锦
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集锦
【名画欣赏】雾海漫游者
什么是德意志浪漫主义?雾海的漫步者、寂寥的背影、悲剧的崇高!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浪漫主义风景油画赏析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