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画廊 | 雨果《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马里·雨果(法语:Victor 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

△ 维克多·雨果肖像画,Achille Devéria绘于1829年

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法语:Notre-Dame de Paris,也有译《钟楼怪人》)出版于1831年1月14日。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围绕波西米亚少女埃丝梅拉达和驼背敲钟人伽西莫多展开。这是一部史诗小说,记述了很多人的历史,将巴黎圣母院作为目击人和历史无声的主角。

故事梗概


故事一开始暗示妇人产下一名私生女婴,不久女婴被偷走并被掉包成一个丑陋的驼背婴儿,母亲无法接受女儿被偷走的事实,将驼背的婴儿丢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外。这一天是复活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又称为伽西莫多星期天(Quasimodo Sunday)。

由于相貌奇丑无比,没有人愿意收养这个婴儿。正巧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经过,遂将婴儿抱走抚养,为婴儿取名伽西莫多,后来让他留在圣母院内做敲钟人。

命运多舛的伽西莫多,天生独眼、驼背、跛足,十四岁时又被钟声震破了耳膜。他的灵魂坠入无边的黑夜。自幼遭社会摈弃的伽西莫多把克罗德看做是恩人,对他言听计从。但是这位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实际上却是一个伪君子。

1482年的愚人节,贫穷潦倒的游吟诗人甘果瓦在圣母院内推出圣迹剧(宗教剧),而观众却跑出去过愚人节。美丽的波西米亚姑娘埃斯梅拉达在圣母院广场上表演歌舞,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广场上的驼背伽西莫多由于丑陋而被选为愚人教皇,他被众人推举上王座并在全城游行。

△ 插画《游吟诗人甘果瓦》

圣母院广场上的爱斯梅拉达引起了副主教克洛德的注意,他对美丽的爱斯梅拉达着了迷,情欲之火在内心燃烧。克洛德命令伽西莫多去把爱斯梅拉达抢回来。伽西莫多不加思索听从了他的差遣,一路跟随爱斯梅拉达,准备将她劫持。

△ 小说插图《跳舞的爱斯梅拉达》,CH-Voillemot绘,约1882年

甘果瓦在广场上看到爱斯梅拉达的表演,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不知不觉跟着她进了小巷,正巧撞见前来绑架姑娘的伽西莫多。甘果瓦上前阻止,却被强壮的伽西莫多打昏过去。伽西莫多抱起女孩准备回去交给副主教,宫廷弓箭队队长菲比斯闻声赶来,将爱斯梅拉达救下,并逮捕了伽西莫多,而克洛德则逃走了。

△ 插画《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Gustave Fraipont绘,1883年

美丽的姑娘被这位外貌俊朗的年轻队长打动,对他一见钟情,却不知道菲比斯其实是一个无情无义、只知道到处寻欢作乐的家伙。

被打昏的甘果瓦慢慢醒来,恍惚间误入了乞丐王国。那里住满了被社会歧视的无赖和乞丐们。胆战心惊的甘果瓦被三个壮汉抓到了“国王”面前,临时成立的奇迹法庭判这位擅自闯入的诗人绞刑,除非他能与那里的某个女人结婚,成为乞丐王国的一员。倒霉的甘果瓦恳求了好几位女性都没有成功。正在乞丐们准备行刑之际,爱斯梅拉达出现了,善良的女孩摔碎一个罐子并与这个陌生人缔结四年“婚姻”,甘果瓦因此得救。

△ 插画《奇迹法庭》,Gustave Doré绘,1860年

翌日,伽西莫多被推上法庭,之后被判在格列夫广场接受两小时的鞭笞之刑。烈日下接受鞭刑的伽西莫多大声喊着要喝水,围观的众人不但没有施予同情,反而幸灾乐祸地嘲笑他,用石块、罐子砸他。心地善良的埃斯梅拉达却在此时出现了,她并没有责怪绑架自己的伽西莫多,反而不计前嫌,取来水喂他喝。伽西莫多感激不已,也深深地爱上了她。

△ 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喝水,Luc-Olivier Merson绘,1903年

两个月后,爱丝梅拉达在街上走着,被百合花贡德洛里埃和她的朋友从阳台上发现。贵族小姐贡德洛里埃是菲比斯的未婚妻。她嫉妒爱丝梅拉达的美貌且假装看不见她,但她的朋友却把爱丝梅拉达叫入房间,贵族小姐们意识到爱丝梅拉达艳压群芳,便转向嘲笑她的衣着。

埃丝梅拉达的布袋掉出来一些字母板,她的小羊加里把那些字母拼成“菲比斯”(Phoebus)。菲比斯的未婚妻怒火中烧,认为爱丝梅拉达是个女巫。

后来菲比斯私自约会爱丝梅拉达,单纯的姑娘向菲比斯表白。菲比斯趁机吻了她,假装自己也爱她,但是无法和她结婚,这令爱丝梅拉达很难过。菲比斯假装很伤心地说爱丝梅拉达不会再爱他,爱丝梅拉达便说她是真心爱他,并愿意为他做任何事。菲比斯开始解开她的衣衫。克洛德一直在门后注视着他们,他妒火中烧地刺伤菲比斯后逃走。受惊过度的爱斯梅拉达当即昏倒。

△ 克罗德刺伤菲比斯,Nicolas-Eustache Maurin绘,1834年

爱丝梅拉达醒来,竟发现自己被控谋杀,她以为菲比斯已死,陷入了无比痛苦中。无辜的爱丝梅拉达被严刑逼供,她的脚被锁在铁靴里越收越紧,由于无法忍受剧痛,便承认自己是杀害菲比斯的凶手。法庭判判处她绞刑,罪名是谋杀和使用巫术,爱丝梅拉达被关入单人牢房。

当晚,案件的真凶——阴险的克洛德来到监狱探望她,克洛德告诉爱丝梅拉达他对她深层的欲望,并给她最后通谍:选择他或选择死。爱丝梅拉达拒绝了他。克洛德气得发疯,之后离开了巴黎。

翌日,爱斯梅拉达被押赴刑场时,看见曾对自己情意绵绵的菲比斯跟一个女子在路边漠然地旁观。爱斯梅拉达被绞首前的几分钟,伽西莫多戏剧性地从圣母院冲出来,带走了她,跑入圣母院的时候高喊“避难”,因为按当时的法律,法官无权进入教堂抓人。

△ 伽西莫多解救爱斯梅拉达,Mlle Henry绘,收藏于维克多·雨果故居

埃丝梅拉达留在圣母院期间,逐渐与伽西莫多成为了朋友,并透过他丑陋、畸形的外表,看到他善良的内心。伽西莫多给了她一个声音尖锐的哨子,这是他能够听见的东西之一,并叫她需要自己帮忙的时候使用。埃丝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过了几星期平静的生活。

副主教克洛德突然回来,见到埃丝梅拉达和伽西莫多平安相处而大感愤怒。一个晚上,他闯进埃丝梅拉达的房间,并想非礼她。极力反抗的埃丝梅拉达拿出哨子拼命吹响。当克洛德意识到她在干什么的时候,伽西莫多已经把他猛扔到墙上,并狠狠殴打他。当克洛德踉跄著走到窗口射进来的月光里,伽西莫多发现袭击埃丝梅拉达的竟然是自己的恩人,大为吃惊。克洛德极度愤怒,离开圣母院前,他暗自发誓:如果自己得不到埃丝梅拉达,就将她毁灭。

克洛德找来甘果瓦,谎称议会会指挥士兵强行进入圣母院把埃丝梅拉达带走。甘果瓦相信他可以救埃丝梅拉达,便与克洛德策划了一个计划。一天晚上,甘果瓦带领乞丐王国的人前往圣母院营救埃丝梅拉达。伽西莫多却以为他们要捉拿埃丝梅拉达,便用圣母院的防御物攻击他们。

△ 插画《伽西莫多守卫乞丐对巴黎圣母院的进攻》,Chifflart绘,约1876-1877年

一心想要巩固王位的国王路易十一得知暴动的真正目的后,下了一道“把平民杀尽,把女巫绞死”的诏令,坚决镇压暴动,致使圣母院门前横尸遍地,周围变成了一片血海。

在攻击期间,甘果瓦和一个穿着斗篷的陌生人溜进圣母院去找爱丝梅拉达,想把她悄悄带走。当甘果瓦说他会救她,爱丝梅拉达答应跟两人离开。他们乘坐一条小船到赛纳河对岸,甘果瓦带着女孩的小羊离开,而陌生人掀起风帽,女孩这时才认出这陌生人正是屡次企图侵犯她的副主教克洛德。克洛德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要么留在他身边,要么就把她交给士兵处死。

爱丝梅拉达选择被处死,克洛德恼羞成怒,把她交给一位隐修女巴格特看管,自己则去告密。年迈的隐修女无意间发现眼前这个姑娘竟是自己失散15年的女儿。

△ 油画《巴格特和久违的女儿团聚》,Auguste_Couder绘,1833年,收藏于维克多·雨果故居

但是军队在此时赶到,领队的正是菲比斯。百感交集的巴格特奋力保护自己的女儿,有个士兵推开她,使她头部受创死亡。而无辜的姑娘也没能逃脱被绞死的厄运。

△ 巴格特乞求挽救女儿的性命,Henri Coeylas绘,1891年

在圣母院里面,伽西莫多疯狂地在寻找埃丝梅拉达,他在北塔顶遇到克洛德。伽西莫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到穿着白色袍子的埃丝梅拉达在绞刑架下。伽西莫多明白了一切,在狂怒中把这位虚伪、邪恶的副主教从圣母院塔楼上猛力推下。当看到埃丝梅拉达被绞死和克罗德的尸体,伽西莫多喊叫着:“天啊!这就是我所爱过的一切!”从此伽西莫多再也没有出现过。

△ 爱斯梅拉达被放下绞刑架,Maurin绘,1834年,收藏于维克多·雨果故居

大约两年之后,人们在埋葬死刑犯的地穴发现了两具骷髅。一具是一个女子的,另一具骨骼歪斜,以奇特的姿态抱着女尸骨。人们想把他从他所搂抱的那具骨骼分开来时,他霎时化作了尘土。

相关轶事


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圣母院蒙受了损坏而残破不堪。雨果写这部小说之际的圣母院年久失修。《巴黎圣母院》第三卷的主要主题是圣母院在不同时代的修缮工作,但这些工作却适得其反:“又是谁把这些“色彩强烈”的玻璃窗换上了冷冰冰的白玻璃呢”、“又是谁偷梁换柱,把精工堆满圣骨盒和圣物盒的那哥特式古老祭坛去掉,换上了刻着天使头像和云彩的那口笨重的大理石棺材,仿佛是圣恩谷教堂或残老军人院的一个零散的样品?” 这些新建筑物雨果认为,圣母院因为修缮而变得更加丑陋、更加破败了。

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成功刺激的初生的历史保护运动,并促进了哥特式建筑的再次复兴。最终导致尤金·维优雷·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在十九世纪对圣母院的重大修缮。圣母院今天的外观就是这次修缮的结果,最有代表性的石像鬼,就是杜克发明的。

△《巴黎圣母院》插画

敲钟人的名字Quasimodo(伽西莫多)成为了“外貌丑陋、内心伟大”的同义词。伽西莫多是得名于伽西莫多星期日。2010年,英国档案保管员安德里安·格鲁(Adrian Glew)发现,有证据表明在维克多·雨果写作《巴黎圣母院》的同期,确实存在一个驼背的石雕师,他在圣母院负责修缮工作。雨果甚至可能已经知道这回事了。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这篇《克伦威尔 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

△《巴黎圣母院》插图——伽西莫多

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成为禁书,因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封杀雨果的所有作品。

△《巴黎圣母院》手稿的第一页

在《巴黎圣母院》中,维克多·雨果常常提及巴黎的圣母院。他提及了印刷术的诞生,而在小说一开始将书籍编撰人称为“德国瘟疫。”雨果在小说中称:“书籍将会摧毁大建筑物”,“印刷术将摧毁教堂。”这些话的意思是新兴的印刷品的影响力将会超过教堂。雨果称“建筑物是人类的手写作品。”思想很容易通过与建筑物的融合来进行传播。印刷术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因为书籍可以大量生产了。思想可以更容易地通过文字作品来传播,而不是通过与建筑物的融合来传承。建筑物将仅仅是一种艺术,不会承载思想的传承了。

影视作品


1956年,法国和意大利根据原著小说改编并拍摄了电影《巴黎圣母院》,是巴黎1956-57年间最卖座的电影,票房收入达603,000美元。也是法国当年入座率第三高的电影。

△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钟楼怪人》(英语: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是一部由迪斯尼制作、上映于1996年的动画电影,是第36部迪斯尼动画长片。这部电影以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为蓝本,虽然仍保有原作故事的基本架构,但是这部电影却改动了原作的大部分情节。其剧情重点放在埃丝梅拉达、菲比斯队长和伽西莫多的三角恋上。其中伽西莫多是主角。

△ 动画片《钟楼怪人》宣传海报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法语:Notre-Dame de Paris)是法国和加拿大联合制作,改编自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于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首演。剧中的音乐为意大利作曲家理查德·柯强特(Riccardo Cocciante)所作,歌词为法裔加拿大词作家吕克·普拉蒙东(Luc Plamondon)所作。后陆续在加拿大、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瑞士、意大利、中国、韩国等地演出。其中受欢迎的曲目有《美人(Belle)》、《大教堂时代(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Il existe à cette époque, pour la pensée écrite en pierre, un privilège tout-à-fait comparable à notre liberté actuelle de la presse. C'est la liberté de l'architecture.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第五卷 第二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黎圣母院》习题
高考名著导读复习:《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简析
《巴黎圣母院》:这3个爱情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巴黎圣母院》:改变命运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
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这位法国游吟诗人一开口就让人想流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