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之家/又到小麦收割时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2年第54期)

  

又到小麦收割时

薄文杰

2022.5.28

又到小麦收割时

/薄文杰

“麦到小满日夜黄,芒种前后机收忙”。今年小满是521日,忙种是66日。“芒种见麦茬”,我县小麦收割期一般是在68日左右。马上就到“六一”了,眼看着小麦由青变黄一天一个变化,我就向几个农村邻居寻问:小麦快熟了该做些什么准备呢?他们说没什么可准备的:一不用买草帽,二不用买麦腰(捆麦子的草绳),三不用磨镰刀。只要老天爷不下冰雹、不刮大强风就行。再说了,即使这种特殊情况发生了,我们的小麦都在着保险呢,政府会给咱们一定的补,让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是的,现在农民的小麦几乎都在着保险呢,我种的2亩小麦去年和今年在着保险,去年每亩是4元,今年每亩是7元多。小麦属于稳产农作物,因为6月份我们北方地区还没进入雨季,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雨的,至于下冰雹那更是极罕见的现象,可能性更小了。而且现在以前相比又占着优势,一是天气预报比较准,二是联合收割机收割的时间比较快2亩地小麦,半个小时就妥妥地场光地净,小麦不入家门直接被人收购了。这样一想,邻居们说有道理,时代前进了,科技进步了,农业发展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就提出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号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器化。现在农村有了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水稻割机,棉花收割机……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尤其是麦收季节。细想起来,我国小麦收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扬场放磙阶段。从建国到上个时期八十年代,是生产队的时候,春节一过,春天一到,粮食青黄不接,作为每家每户家庭主妇的大婶大妈们,就掰着指头算日子:冬至到寒日,整整一百日,要想吃麦子,还得六十日”,“寒日小麦漫老鸹”,“椿花落,吃燎麦”,“麦胳膊儿掉,拿镰捎。麦收季节,生产队长更费心,一觉醒来就计划着第二天的出工情况,拿10分的社员干什么,拿8分的社员做什么活,拿5分的社员又该到哪去干活。谁结场,谁扬场,谁放磙,谁拉麦,谁摊麦,整个麦收的重任落在了生产队长身上,象战场上的将军,既要战略上藐视,又要战术上重视,要因人而宜,灵活调用,这样派出去的社员,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一般都会早晨45点举全队之力统一到地里割麦子,上午11点左右收工,社员回家吃饭,麦子让太阳暴晒,下午2点妇女与半壮劳力捆麦子,强壮劳力用车给场上拉麦子。真是集全队之力来虎口夺粮,龙口夺粮。社员们会竭尽全力尽其所能地投入到这场关系到全队社员吃饭问题的麦收之中:捆麦子,运麦子,拾麦穗,摊场,碾场,翻场,扬场,打垛(麦秸),晒麦入库等一系列劳动。有麦没麦,需要半月。待交罢公粮后,每家每户才能分到几十斤到几百斤的麦子,于是每家都有23个放粮食的石缸,每个能装200多斤,有23个就足够了。

在收麦之前,生产队还需预先派人修理或购买生产工具,如推板麦腰杈筢扫帚扬场锨之类,能修就修,不能修就换新的。社员如有自己搓的麦腰也可以卖给生产队。那年夏天,午饭后我不休息,不午休,一人背个粪箕子到棉花地里拔茅草,备干后搓成麦腰,第二年麦收前卖给生产队3000根,每根6厘钱,总共收获18元,相当于工人的半个月工资,真是高兴极了。

二是打麦机脱粒阶段。从联产责任承包制的1983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农业进步了,科技又发展了一步,推出了小麦脱粒机,此时不用扬场放磙了,仍需要用镰刀割麦子,然后把小麦垛起来排号等机械,感觉比扬场放磙省时省力强多了,责任压在了每户家长的身上。我们全家18口人,父母和我们三兄弟4个小家庭,十几亩地的小麦,往往是从晚上8点开始到第二天早晨8点结束,中间只有次脱清一家换另一家时短暂的休息时间,晚上气温低还好些,要轮到白天顶着太阳光打麦子就更苦了,劳动強度可想而知。此时小麦产量提高了,由从前每亩地300400斤变成了每亩地800900斤,石缸放不下了,家家户户开始打水泥柜,小的能容400500斤,大的可装上千斤。这时的家庭主妇们在掐着指头计划着:盖五间明三暗五砖瓦房需要多少砖,需要多少钱……

当时流传着一个很广的笑话,一小孩在地里帮家割麦子,腰疼了想起来休息一会儿,他老爹看见后问怎么了,孩子说腰疼,老爹说小孩子没腰,那来的腰疼。孩子转身捡了根麦腰系在腰间,把镰刀别在腰上,然后向老爹说镰刀不见了,老爹看了下说道:那不是在腰上别着的吗?小孩道:您不是说小孩子没腰吗。于是大家哄地一笑,以此来减轻劳动的辛苦。

三是联合收割机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了小麦联合收割机,我县全面使用是在2000年以后。地头树荫下坐等就行了。这期间产量又提高了,每亩能收到千斤以上,此时又嫌水泥柜占地方了,纷纷打碎了水泥柜,换上铁皮桶装粮了,既轻便又装多。多数家庭留少部分小麦作为口粮,其余都出售了。这些年我种的小麦也是收割后直接出售,前年疫情,储存了1000多斤小麦,到现在也没吃过,还存着呢;去年小麦卖了2900多元;今年还准备直接卖掉。以前麦收打仗,我是既盼望又惧怕,既紧张又兴奋,现在轻松多了,而且国家还给小麦直补,真的要感谢进步的时代,发展的科技,伟大的祖国啊!

近几年省有关部门组织部分小麦联合收割机六月上旬在成安县大郭庄村进行小麦试割,标志着河北省小麦收割的开始。再等几天我县小麦收割将全面展开。到时一家之主又会规划家庭前景:什么时候换新车,什么时候翻盖楼……

—————————————————————————————

作者简介:

薄文杰,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从事教育和行政多年,爱好文学,作品在不同报刊和电台发表。

———————————————————————————————

成安文学编辑团队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责编:张玉叶 

编委:武学福 朱顺社 吴  霞 

 张俊德   姚瑞红  胡贺宇 

 齐明明  王志彬   纪 蕾   

靳志刚   张耀富

 统筹制作:冀凌云

                                                 声明

未经我方同意,不准擅自转载我公众号的所有文章。若再有此情况,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昔 | 生产队麦收记忆
乡村记忆‖ 生产队时期的麦收画面,至今仍让我回味
故事:乡村纪事:难忘当年“过麦”时
以前的丰县如此收麦: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精疲力尽”!
散文 | 郭丽武:风吹麦浪麦飘香
那些年,在生产队收麦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