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疮反反复复,执着于清热不如以热治热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会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食不知味,苦不堪言。

据一个关于《伤寒论》方剂应用的数据分析显示,理中汤在论治复发性口疮一症据有明显优势。口疮多以热象为人所知,何以用温补剂之理中汤?

溯本逐源

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复发性口疮归为中医之“口疮”、“口疡”、“口破”、“唇疮”、“口糜”、“口疳”等范畴。

秦汉唐时期

《素问·气厥论篇》中提到“胞移热于膀胱……膀胱遗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

《脉经》中提到“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口生疮”;“小肠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热来去,汗出(一作汗不出)而烦,心中满,身重,口中生疮”。

《诸病源候论》言:“热病口疮候:此由脾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口生疮,热毒气在脏,上冲胸膈,气发于口,故生疮也”。

在《内经》、《脉经》及《诸病源候论》中,三部医学巨著相继提出口疮的病因病机为实热,涉及脏腑有心、脾、胃、小肠、膀胱等,多是脏腑热盛导致口疮,故而后世如《太平圣惠方》中收录了大量的治疗口疮的内服方剂,如升麻散方、牛蒡子散方、杏仁丸方、黄柏丸方、玄参散方等均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理中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仲景以理中丸主治中寒证为主的病证。

方中干姜温胃散寒,故以为君;人参补气益脾,故以为臣;白术健脾燥湿,故以为佐;甘草和中补土,故以为使。全方共奏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故而本方多应用于实寒腹痛或虚寒泄泻等脾胃病中。

元朝时期

“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用理中汤”;

“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理中汤,甚者加附”;

“或因忧思损伤中气,不得睡卧劳倦者,理中汤加附子冷饮之;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用理中汤者,甚者加附子”。

——《朱丹溪医学全书》

用理中汤治疗口疮,当推元朝朱丹溪为先例,自理中丸出现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以后,首次提到用理中汤或理中汤加附子治疗口疮的医家。

明朝时期

“口疮有二:一曰热......二曰寒......然则有用理中汤加附子以治者,又何如?曰:夫火有虚实,因诸经元有热而动者谓之实,无热而动者谓之虚。实则正治,寒凉之剂是也,虚则从治,如此用温热是也。

理中汤者,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肾水之气逆而承之,反为寒中,脾胃衰虚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故用参、术、甘草补其土,姜、附散其寒,则火得所助,接引其退舍矣。至

《圣济总录》有谓元脏虚冷上攻口疮者,用巴戟、白芷、高良姜末,猪腰煨服。又有用丁香、胡椒、松脂、细辛末,苏木汤调涂疮上。及不任食者,用当归、附子、白蜜含咽者。有用生附涂脚心者。有用吴茱萸末,醋熬膏,入生地龙末,涂两足心者。

若此之类,皆是治龙火。按寒水上迫,心肺之阳不得下降,故用温热之剂,或散于上,或散于下,或从阴随阳,所攸利者也。”

——《证治准绳》

将理中汤“以热治热”机理解释得最为透彻的,当属明代王肯堂,他将口疮划分为热证与寒证,热证口疮,治法为“热则寒之”,以寒凉之剂则可治;而寒证之口疮却非寒凉之剂所可疗,“虚则从治,如此用温热是也”。

同时列举了诸如“用巴戟、白芷、高良姜末,猪腰煨服”治疗元脏虚冷上攻口疮者等的虚热性口疮,拓展了口疮“以热治热”的法则与方法。

至此,理中汤“以热治热”治口疮的思想透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理论源流

论理中汤治疗虚热型口疮之机理,当源出于《黄帝内经》。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热因寒用,寒因热用”;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朱丹溪在运用附子理中汤时热药冷服,恰取《内经》之“热因寒用”之意;虚热型口疮本为热证,治疗时用从治法比类于“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手法,“过用寒凉伤脾胃则虚火反而不降,‘以热治热’,用温脾阳的方法却使虚火得降”。

正如《内经》中所谓“求其属也”。朱丹溪首开理中汤治口疮先河,可见朱丹溪对内经的理解十分透彻,并灵活变通之,故而运用理中汤治疗口疮可谓参造化之机巧,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内经》中理论的前瞻性与合理性。

考虑实证的特点多起病急,病情重,病程相对较短,治疗起来往往较快且少复发;而虚证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正虚邪恋,故往往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扶正,故而对于“脾阳虚证,虚阳上浮的口疮”是十分契合的。

验案举隅

案壹

(患者,男,50岁)

口疮反复发作数年,时轻时重,灼痛明显,有时伴牙龈出血、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曾多次服用抗生素、寒凉药物等治疗,病时作时止,近1周来病情加重。

刻诊:口腔舌尖、齿龈黏膜多处淡黄色溃疡,不甚灼痛,影响进食,口干不欲饮,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心烦失眠,大便溏,小便清,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中医辨证:口疮,脾阳不足证

治疗: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予附子理中汤加减。

处方:制附子、干姜、党参、炒白术、炙甘草、肉桂。

用药五剂,口腔溃烂好转,疼痛明显减轻,守方再投七剂而病愈,口疮未再复发。

案贰

(患者,男,3岁)

患儿腹泻、呕吐10余天,经治好转后出现口疮,红肿疼痛,进食困难,伴胃纳欠佳,大便稀溏,口服21金维他、银翘解毒片等药物,效果不佳,已1一个月,故前来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儿精神萎靡,面色无华,食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辨证:口疮,脾虚阳泛证。

治疗:温中健脾,引火归元,予理中汤加减。

处方:人参须、炒白术、干姜、甘草、麦冬、炒白芍、牡蛎、肉桂。

用药五剂后,患儿口疮创面缩小,红肿疼痛减轻,尚能进食。续服五剂后,口疮已愈,诸症消。为巩固疗效,改服理中丸,连服半月,后未见再发。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中元节特辑 | “鬼上身”“鬼遮眼”“鬼压床”... 且看中医如何“驱鬼辟邪”

◆  滑石代赭汤新解:阴虚内热,何以利小便?

◆  国医不如民间中医?他们仅靠一味药疗愈疑难顽疾

◆  浙大硕士毕业又重新高考?没错,他被中医迷住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中益气汤化裁临证
火热口疮不清热解毒?为啥要用温补剂理中汤?《伤寒论》这么说2
千古名方:理中汤不传之秘!
理中汤临床新用
调中焦之枢以治中焦虚寒、升降失常之证——理中汤
清热泻脾散、六味地黄丸、泻心导赤汤、凉膈散所治疗的口疮类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