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茱萸这味药,原来治这条经络病!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掰)。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本经》谓“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逐风邪,开腠理”,此药味辛且极苦,温中散寒而尤善降气,为治中寒气逆之要药。重用生姜,也是温胃降逆;人参、大枣补气补津和脾胃。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出现三次,除了阳明篇的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还有少阴篇的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和厥阴篇的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我们知道,同一首方,相同的药物组成,就有其相对稳定的综合功效,对人体产生相同性质的影响。所以,这三处使用吴茱萸汤的方证,治疗的都是病人内在与之相应的同一种病机,这也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其内在的“同”也就是“知犯何逆”之所在。那么,什么样的病机,会产生这三类表现的病情呢?

小编:推导过程就省略了,没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读起来也没什么乐趣,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选择购书查看详情。

以方测证,可知此证为寒气凝阻气机,导致气机上逆。这三条吴茱萸汤证都以明确的气机上逆表现为主证,我们在临床中如果遇到与此描述相同的病证,再确定病性整体属寒,应用此方一般应该会有很好的疗效。

但这样我们“见病知源”了吗?“知犯何逆”了吗?吴茱萸汤只能治疗这三种病证吗?

这种原书三处出现且主治证不尽相同的方剂,其“方证”不“唯一”,正好可以作为“见病知源”的切入点,所以我们不妨尝试“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继续寻求此强烈的气机上逆是何道理。

首先要在仲景书中寻找其他的依据。我们看仲景书中还有两处使用吴茱萸,一处是厥阴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据此可知吴茱萸加生姜治“内有久寒”,可证前述吴茱萸汤证的病机为寒凝于内而引起的气机上逆。

另一处是《金匮要略》中的“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的温经汤证。原文为“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温经汤的主药就是吴茱萸全方中众多益气养血滋润之药,唯吴茱萸纯属温经散寒之品。本处先不展开解释这段条文,只看原文中对该病证病机的解释为“此病属带下”“瘀血在少腹不去”那么“带下”又是怎样的一类病证呢?

在此条的上面有一大段讲述带下病的原文:“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大意是妇女因为虚、积冷、结气等因素导致的月经中断,年久失治,血寒瘀结在子宫区域,寒邪伤及了这个区域的经络。“寒伤经络”而引发了后面“在上”“在中”“在下”等一系列复杂的病证表现,这些都属于“带下”病。虽然脉证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是“同病”。既然是“同病”,这就提示它们的病机相同。那么,这个能由吴茱萸主治的共同病机就浮现出来了:就是胞门处的某个经络被寒邪所伤。那么什么经络受伤会导致一身上下复杂的病变,并且还以妇人为多发、常见,且“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呢?

经络之说,《内经》之中记载甚详。参考《内经》中关于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记载,能经过胞门、遍布周身、发病可波及内外上下的经脉,只有冲脉。且《素问·骨空论》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发病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气机上逆。可见,冲脉为病可以作为仲景书中所有吴茱萸应用的一元化解释。所以,元·王好古《汤液本草》中吴茱萸条下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此主之。”

小编:吓!好像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

冲脉受寒,其凝滞程度严重,则引发的冲气上逆之势也重,就会在迫及胃家而吐利的同时,因其严重的冲逆之势使病人呕逆剧烈、气息难安、窘迫难耐而有“烦躁欲死”的感觉。同时,如此严重的寒凝气滞使冲脉不能正常“温足胫”、气血不能正常达于四末,故有“手足逆冷”之证。

这种典型的“冲脉为病”我曾遇到一例,是我的一位年轻同事。

她在刚上大学时参加军训期间来月经,训练中教官要求集体休息时让大家原地就坐,她所在之处刚好有一小片水湿,她一坐下就感觉一股凉气钻入肚子里,但当时害羞,不敢向教官报告。就强忍着坐在凉湿处一段时间。

从此之后就开始出现严重的痛经,每次来月经时都小腹剧痛,且伴有偏头痛,痛到一定程度就干呕,每次呕到最后都能吐出一些黏涎。这种情况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工作,每次月经均是如此,疼痛和呕到了最厉害的程度时,月经也基本上过去了,经停后则诸症皆无。下次月经期仍是先腹痛,然后头痛,干呕吐涎沫。

根据她的病情,我给她开温经汤原方,嘱月经前几天开始吃,来月经期间也继续服。她服药当次月经期间诸症明显减轻,但嫌汤药难吃,见好就停药。如是则下次仍然诸症如前,有时会轻一点,吃原方仍然有效。这样反复几次后我就建议她不来月经时也继续吃原方,她选了一个假期有空闲的时间买来五剂温经汤,在经间期开始吃。但吃了四剂后出现和经期一样的偏头痛和干呕、吐涎沫。其母甚是担心,就让她停药了。停药后这些症状自然消除。开学后她才向我反馈这件事,我认为这个反应就是“得汤反剧”,是药物帮助身体发动了祛病反应,就建议她再吃。她说药太难吃,不想吃了。其母告诉她一个方法,就是来月经时喝羊肉汤,她当月喝了羊肉汤,结果确实没有发作痛经这一系列表现,问我以后每次来月经时就喝羊肉汤是否可以。我觉得可以一试,就没再建议她吃药。后来时而在单位遇到,谈及此事,她说没有再犯过那么严重的痛经,只有来月经前受凉了才会痛,喝点红糖水之类的也能缓解。

冲脉为血海,凡是血循增强、加速的状态,就是冲脉相对开张的状态,此时受寒,则易导致寒入冲脉,如月经期受寒或吃凉食,运动到大汗、心率加快时冲凉或饮冷,性生活后受凉或饮冷,等等。如有此类诱因而发病,久治乏效,而寒象明显,就可以考虑为“内有久寒”,随证加用吴茱萸、生姜以治其冲脉寒凝。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文摘自《伤寒论通释——升降出入辨伤寒》,作者:赵永山,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右上腹疼痛、伴寒战吐酸水如何根治?【239期】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492期】
吴茱萸汤辨证治疗头痛、呕吐、眩晕
从《伤寒论》中学习治呕吐 作者:方美双
吴茱萸汤
厥阴病讨论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