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远并发症,糖尿病友要知道四件事!

糖尿病友

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眼、肾、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但有些病人即使血糖控制较好,仍会发生慢性并发症。而且糖尿病并发症在缓慢发生时你可能毫无症状,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很好的防并发症,必须做的事就是进行常规的慢性并发症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击败并发症:

第一、了解1型、2型糖尿病并发症评估项目

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患病5年后进行常规筛查,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约有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后已患有并发症了,所以2型糖尿病应从确诊时就进行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评估应每年进行一次。

关于并发症情况的评估应包括如下检查:

1眼病的评估

病人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已患上了糖尿病眼病 常于视力已明显丧失时才意识到应预防失明。所以常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眼科医生会通过检查,判断糖尿病人有无糖尿病眼病。这些检查包括:


视力:视力是最基本的,应每年检查1次。

 视网膜(眼底):了解眼底病变几期,提出治疗意见。

2肾脏的检查

测血压,化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尽早检查出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

3足部的检查

糖尿病病人可以出现足部的神经损害和血管动脉硬化 医生首先应询问双下肢有无疼痛,麻木,针刺等症状 ,脱去鞋子及袜子检查双足有无局部的胼胝,鸡眼或皮肤干裂,皮肤颜色,温度,触摸足背动脉博动 ,检测足部触觉,温度觉,振颤觉,双侧跟腱反射,踝反射等了解神经有无损害,是否有发生足溃疡的可能。还可以通过仪器检测下肢血管和神经的情况。告知患者认识其危险因素并给予正确的足部护理。

4大血管病变的评估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患血管疾病,容易发生心纹痛和心肌梗死。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或吸烟尤为重要。评估大血管病变的危险状况时,询问吸烟情况,有无临床症状,家族史。化验血脂,测量血压,做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如果病人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医生会尽力帮助你减少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

第二,早预防看“糖化”指示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以糖化来评价血糖长期控制的好与坏,一旦把糖化从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时,会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是一个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时间内(8~12周)的血糖是否达标。经过统计学计算,“糖化”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可以使糖尿病相关风险下降20%,死亡率减少1/5,心梗发生风险减少15%,微血管病变减少30%~40%以及外周血管病变43%。定期做糖化检测很重要,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小于6.5%达标,高龄老人应小于7%。

第三,防控并发症“八爪鱼”

1
1)   得了糖尿病,越早控制越好,早期控制比不控制获益大得多。
2
2)   初诊患者可以使用胰岛素。与口服药相比,早期用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明显。胰岛素是降糖最明确、最快的办法。
3
3)   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患者须定期查心电图。
4
4)   如果患者大于40岁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血栓。
5
5)   除了血糖要达标,血压和血脂也要达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更容易导致失明。建议患者减少高脂饮食,加强运动。
6
6)   早期糖尿病为了防止视网膜病变,每年都应检查一次眼底。眼底病变发展到Ⅱ、Ⅲ期时,应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7
7)   预防肾脏并发症,建议患者应严格遵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还要保证充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须经常查尿常规或微量白蛋白尿,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复查。
8
8)   叮嘱患者要爱护双脚,穿舒适透气性好的袜子和宽松的鞋,用流动的水洗脚而不能泡脚,防止霉菌进入裂口造成感染。

第四、防并发症还得注意以下“6个点”

1
多懂点”

使自己多掌握一些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以利于积极地与医生配合,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

要知道糖尿病不全是吃糖多了惹的祸,但是一旦得了糖尿病,倒是再也不能吃糖了。在目前的医学条件下,糖尿病是终生疾病而无法根治,所有的治疗药物都只能起控制糖尿病的作用。因此对这种无休止的治疗,要有耐心,要打持久战。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在许多公众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极不科学的糖尿病药品广告,什么糖尿病不再是终生疾病,是可以根治的,无需饮食控制,不需忌口,某种纯中药制剂吃2~3个疗程即可痊愈……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伪科学的宣传误导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延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2
“少吃点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自我疗养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不论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都应严格执行,长期坚持。
糖尿病的食物烹调原则应该是低脂、低盐、易消化、高膳食纤维。

适宜糖尿病人的烹调方法有:

凉拌、氽、熘、清蒸、烩、炖。用这些方法烹调出的食物低脂、清淡爽口,营养成分破坏少。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芥末、胡椒应少吃。

对于应该怎样吃,我有“两点论”,在饮食上既要有所控制,又要有所放开。对于营养师推荐的各种糖尿病食谱,拿过来作为参考,同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以及用餐的时间、次数、进食量等,要自我调控与把关,使其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食谱。有所控制,是指对含糖、含脂肪高的食品要适当少吃,但也不是绝对戒吃,比如大枣、奶酪、肥肉、地瓜等。有所放开,是指豆制品类、蔬菜类,尤其是苦瓜、鱼虾类、海带等可适当多吃,但也不能代替主食。  
3
“勤动点”
就是运动疗法,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最好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独自一人进行的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可以自由支配且具有安全性。符合上述条件且多数人可以立刻适应的运动就是步行。我国著名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由慢行的散步到快走的步行,运动的强度应以运动中不感到吃力为宜,因为运动的目的不是锻炼肌肉,所以只需达到稍稍费力、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一旦感到吃力,可立刻减缓步行速度。这样的有氧运动,会增加身体所有器官的血流量,增加血流量能扩张血管,这一点对糖尿病人特别重要,因为糖尿病人血管容易狭窄;也有助于血液中脂肪的代谢,能降低胆固醇。

4
“乐观点”

既然患了糖尿病,就要“既来之,则安之”。悲观、焦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病情。在糖尿病的自我疗养中,除了吃什么药打什么针要由医生来决定外,都由自己掌握,也就是说,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
“用点药”
根据血糖选择降糖药,该用胰岛素时应该用。
6
“监测点
经常监测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做到心中有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患者如何远离并发症?6项检查少一个都不行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血糖多少最容易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怎样才能早知道?
出现这10个症状,可能糖尿病并发症来了,看看你有吗
糖尿病友要警惕的19个并发症信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