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旷视何以成为“中国AI第一股”?

8月25日,旷视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这意味着首家真正的人工智能企业即将上市。

作为一家B端公司,旷视对于普通用户可能比较陌生,但实际上它已经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蚂蚁金服、小米、OPPO和vivo等公司的人脸识别和智能拍照技术都是由旷视提供;同时旷视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渗透到了城市及社区管理垂直领域,如海淀城市大脑、北京公租房等项目;在消费场景,旷视为好邻居等线下零售场景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智能化升级。从招股书可以看出,旷视依托于人工智能的红利进行了高研发投入,实现了高营收增长,并于2018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2016年~2018年,旷视营收分别为6780万、3.132亿和14.269亿,复合增长率达到358.8%,持续增长。2016年~2018年,旷视研发开支分别为7816.5万、2.05亿和6.13亿,复合增长率约300%。2016年~2018年,旷视亏损为3.428亿、7.588亿和33.516亿。旷视在招股书中解释,亏损主要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持续的研发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与实际营收和亏损相关联,因此这部分亏损对于公司经营是没有影响的。在调整之后,旷视在 2019 年上半年其实是盈利了,2016年和2017年,旷视亏损为9200万元及1.42亿元,2018年盈利3220万元。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9.49亿,亏损约为52亿(此处亏损仍为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调整之后,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270万元。

旷视是人工智能领域为数不多活得比较好的公司。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就连全世界最有名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也逃不过,去年亏损5.72亿美元。

问题在于,现在AI的商业化并非只针对技术的商业化,而是更深层次的如何利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了早期讲概念、拼技术的阶段之后,人工智能公司到了必须从追求酷炫转型为追求如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行业的选择变得尤其重要。

离用户越近越能赚到钱

旷视成立于2011年,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 “姚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平均年龄仅有31岁。

 从左到右依次为:唐文斌、印奇、杨沐

对于像旷视这样没有资源和背景的初创公司来说,人工智能的创业机会在哪里?

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需要载体,离不开硬件终端,比如对于个人来说,手机就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平台,用户对个人助理、手机拍照、内存管理等有很大的需求,还有很多创业、创新的机会。在泛商业领域,无论是公共服务、交通管理、企业智能、社区楼宇还是家居家电等场景都面临着基础设施重建,以及设备端的革新甚至完全创新。

旷视的创始团队意识到了这点。在印奇看来,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和清晰的愿景,同时他在招股书中给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写道:

“旷视坚定地认为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脑’,物联网就是‘身体’,二者相结合,能够让世界更加智能化。”

和其他“偏软”的人工智能公司不同,旷视选择了“软硬结合”的一条路——AIoT。

其次,对于人工智能公司来说,技术层面只是入行的门票,而选对赛道是赌对机会。但要实现商业成功,AI创企需要更了解行业,进入很多贴近用户的应用场景。

旷视在招股书中提到,2012年 Face++人脸识别的云平台上线,这是旷视最早的商业化落地项目。2016年,这项业务的收入是4900万,在总营收中占比72.5%,在旷视商业化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人脸解锁在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上的需求增加,旷视的客户又增加了vivo、OPPO、联想等手机厂商;2018年,旷视在个人设备业务上的营收达到9670万,同比增长15倍,占整体营收6.8%。由此可见,旷视的业务触角从云端伸向了前端,SaaS服务和个人设备业务构成了今天的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

除了个人设备,旷视在招股书中提到,智能城市及社区管理也是其重要标的市场。2015年,旷视推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旨在将城市空间数字化,让城市及小区更加安全和更有效率。旷视的城市物联网能够适用于公共交通、楼宇、小区、学校以及商业网点等多种城市场景。2018年4月,旷视全资收购智能机器人设备制造商艾瑞思,进一步完善AIoT布局,自此,旷视业务初现“1+3”战略布局。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旷视2018年的营收中,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收入达到10.6亿,同比增长529.2%,占整体营收74.1%,成为带动旷视总营收高速增长的关键业务。2019年上半年,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6.95亿元,占整体收入73.2%,依然是旷视营收的主要来源。同时,2018年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开始产生收入,达到9974.2万,占比7%。

这些成绩离不开旷视对用户的深度了解和应用融合。印奇在信中提到旷视要坚守的三大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深耕垂直领域:

“如果我们无法在一个垂直领域取得成功,我们就不可能扩展到十个垂直领域。旷视始终认为,只有商业应用的成功,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后备动力。所以,我们目前专注于将已涉足的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等垂直领域做好、做深、做透,再向其他方向扩张。”  

技术≠价值

旷视的高速增长向市场证明了建立一个可持续、有价值人工智能生态的可行性。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工智能公司还在生存以及盈利上挣扎。

人工智能盈利的难点在哪?旷视给出的答案是兼顾长远目标和眼前的商业目标。实际上,很多从业者没有认清的是,技术和价值是两回事,深度的技术并不意味着深度的价值。

在“投等舱”创投课堂第一课上,昆仲资本合伙人张彤对人工智能变现的问题一语中的:

“很多AI的创业者都是素质水平非常高的人,要么是学者,要么有很多年的研发经验,做出来的产品往往是很精致的功能,却并不是一个可以落地的闭环产品。不能脏活累活留给别人干,自己只干优雅的活,这样的话赚不到钱。”

具体来讲,比如AI+医疗、AI+保险等场景的应用,人工智能从业者可以讲得天花乱坠,从长远来看对行业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从现实来看,受限于应用条件、数据等因素,人工智能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更需要创业者认真思考的是,一家初创公司很难具备从设计到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只能成为巨头众多环节中的一个,而不是颠覆整个行业。

同样作为一家没有资源的创业公司,旷视能够快速成长正是想明白了自身的定位,AI企业要为行业做加法而为自身做减法,发挥核心技术优势让人工智能快速落地应用。

在商业化中,旷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进入了拥有丰富业态的城市物联场景,这也是最容易发挥技术价值的核心场景。比如,以人脸识别通行产品为例,用户毋须接触任何物体便可刷脸通行,让业主体验更便捷,大厦的门卫及管理工作更安全、高效;再比如,旷视的解决方案亦可帮助寻找走失儿童和老人:2018年,在一个北方城市,旷视的系统就成功帮助一名聋哑老人找到了家人。这样有温度的技术所产生的价值也为旷视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招股书显示,在智慧城市领域,旷视营收2018年相较2017年实现了5倍的增长,2019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承担了旷视超过70%以上的收入来源。

在今年年初的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旷视曾提出聚集两个半场景的战略,一个是城市大脑场景,一个是供应链(物流)大脑场景,还有半个是个人生活大脑场景。借两个半场景,旷视打造了一套集系统大脑、场景应用、承载硬件的一体化AIoT操作系统,并以此在未来3-5年时间里,让旷视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今天的旷视让我们看到他们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纵观眼下的市场环境,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似乎有着天时地利的条件。因此,能否抓住当前商业化的机遇对旷视而言尤为重要。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旷视已经做好上市的相应准备。如何通过上市向全球市场更全面地展示自己?以及下一阶段旷视又能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这份开放的问卷,正等着旷视提交答案。

特别策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I四小龙”旷视科技IPO,中期大亏52亿,变现难怎么破?
中止、受理、遭问询,AI企业批量上市却避谈数据隐私
盈利、成本、产品化:冲刺IPO的旷视面临三次大考
AI公司上市的“开关”会由旷视打开吗?
旷视赴港抢占AI第一股 半年亏损52亿 平均年薪43万
姚班系AI独角兽旷视招股书详解:9轮融资74.6亿,去年营收14亿盈利3千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