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盈利、成本、产品化:冲刺IPO的旷视面临三次大考

AI第一股来了!旷视能成为行业风向标吗?

图片源于网络
文 / 高春亮

近日,有消息称旷视科技(后文称旷视)上市申请已经获得了港交所批准。如果获得批准,旷视将很快向港交所提交最新的上市信息。对此消息,旷视相关人士对《媒体训练营》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行业第一股是洞察行业的一个风向标,对于人工智能行业,旷视在扮演这个角色。
作为即将上市的首家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旷视IPO的消息引发业界极度关注。自2019年8月25日旷视正式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之后,关于旷视IPO进展的传闻就从未停止过,比如推迟IPO计划、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等。几个月过去了,靴子依旧没有落地。
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是最拥挤的赛道之一,而计算机视觉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皇冠”。这一年,商汤、旷视、依图与云从都获得巨额融资,他们被并称为“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鉴于技术成熟度以及市场规模等考虑,业界流传的一句话是:人工智能看CV,CV就看四小龙。
经历过2017的资本热捧、媒体宣扬,2018、2019年的AI有些理性,资本开始降温,媒体开始关注AI的落地场景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前按下IPO快进键的旷视,把自己放到了阳光下。

1
财报:营收高速增长,亏损52亿
旷视是一家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且亏损额逐年加大。
招股书显示,2016 年、2017年和 2018 年,旷视分别亏损人民币 3.428 亿元、7.588 亿和 33.516 亿。2019年上半年亏损人民币 52.002 亿元。其中 52 亿元亏损中包含了 51.21 亿元的优先股公允值变动。
公允值变动是会计术语,代表了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化产生买卖双方对价格的重新评估的过程。公允价值变动,并不与实际营收和亏损一致。旷视在招股书中指出,这些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业务情况。经过调整之后,旷视2018年实现了整体盈利——净利润为3220万元,2019 年上半年净利润为 3270 万元。
图片源于招股书
净利润不多,但收入表现强劲。旷视招股书显示,旷视收入逐年增长:2016 年 6780 万元、2017 年 3.13亿元、2018 年 14.27 亿。2016 年至 201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358.8%。2019 年上半年,旷视收入为 9.49 亿元,较 2018 年上半年的 3.06 亿元同比增长 210.3%。
这个数据说明,旷视可以依靠技术实现高速增长,赚钱盈利,但盈利水平相比互联网模式型公司并不高。收入的高速增长是旷视给AI行业打的一剂鸡血,不过AI技术研发的高成本也是技术性公司必须面对的难题。高成本意味着低利润。
研发是旷视最主要的开支项,2016年到2018年,旷视的研发开支分别为7816.5万、2.05亿和6.13亿,复合增长率约300%。2019年上半年为4.68亿,占整体收入的49%。与2018年的76.7%相比,占比有所下降。旷视解释称,是由于规模经济所致。
营收与估值为旷视赴港上市提供了可能。
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上市了,不过也有一定门槛。港交所要求,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赴港上市时,最低预期市值要达到400亿港元(51亿美元);如果市值少于400亿港元,则需要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收入不低于10亿港元(1.29亿美元,8.9亿人民币)。
自 2011 年成立,截止2019 年 4 月 30 日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旷视总共进行了九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为 13.51 亿美元,其中最后一轮 D 轮融资金额最大为 7.2 亿美元,估值超40亿美金。
估值虽然不够,但营收满足要求。2018 年旷视营收14.27亿元,远远超过10亿港元。
独角兽背后都有巨头的身影,旷视也不例外。
从股权结构来看,阿里系仍是旷视科技最大的股东,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间接持有旷视科技 14.33% 股份,蚂蚁金服通过全资子公司 API (Hong Kong)Investment Limited 间接持有旷视科技 15.1%,阿里系合计持有 29.43% 股份。旷视科技三位创始人合计持有 16.83% 的股份。
不止旷视,CV四小龙中的商汤、依图都有阿里直接或者间接注资。
 
2
一托三:高成本、产品化是难题
旷视招股书显示:深度学习是旷视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目前专注于将已涉足的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等垂直领域做好、做深、做透,再向其他方向扩张。
旷世坚持为客户提供包括算法、软件和硬件产品在内的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是深度学习技术,“三”是个人、城市和供应链物联网。在个人物联网领域又细分为个人设备、SaaS 两套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探索,城市供应链成为旷视的现金奶牛。2019年上半年,营收约9.5亿元。其中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6.9亿元,占比73.2%。

图片源于招股书
2016年,旷视的主要营收来源为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和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分别为4913.3万(占比72.5%)和1864.5万(占比27.5%)。
2017年,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个人设备)开始产生收入,为591.4万(占比1.9%)。与此同时,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开始超过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达到1.7亿(占比53.6%)。
2018年,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开始产生收入,达到9974.2万(占比7%),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收入大幅增长,达到10.6亿,占整体营收74.1%。
在技术产品层面,深度学习技术的产品则是AI算法引擎Brain++。2019年1月,旷视做了一次品牌升级发布会。发布会上,旷视正式宣告旷视从“Face++旷视”到“Megvii旷视”的升级。在技术方面,旷视核心技术从人脸识别平台Face++升级为系统化AI算法引擎Brain++,拉通从数据到部署的算法全要素、全流程生产;场景方面,旷视从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产、手机、金融等垂直场景升级为以城市传感器为核心的城市大脑、以手机为核心的个人生活大脑与以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为核心的供应链大脑三大IoT场景业务群。
至此,旷视的内核基本形成。不过,在模式上,旷视是To B和To G的。
个人物联网领域面向智能手机厂商和移动应用开发商,旷视主要提供摄影算法(图像美化、画质优化等)、人脸解锁;面向金融科技公司、网约车服务供应商、移动应用开发商提供云端身份验证方案、Face ID 等。
在城市物联网领域,旷视主要提供智能城市管理方案和智能社区管理方案,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使政府机构加强公共安全,优化交通管理并改善城市资源规划,智慧社区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物业安全的同时改善住户及访客体验。
在供应链物联网领域,旷视主要以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进行若干仓储及生产物流工作,并提升自动化程度。
模式问题决定着技术能否规模化挣钱。To B、To G是订制化的项目制,目前并没有规模化的案例;To C是可以,但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面临的是要么是小众市场,要么是巨头林立、群狼环伺的环境。
科大讯飞依靠语音技术推出了智能录音笔、翻译机等产品,这些产品属于小众市场。出门问问依靠语音技术做了智能手表、无线耳机,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是苹果、华为、小米等巨头公司。
高成本与模式选择是旷视的难题,也是AI技术行业的难题。相比过去二十年,依赖模式和人口红利就可以实现快增长、高估值、高盈利,互联网的下半场是苦活、是累活。



【人物】

马云 | 李彦宏 | 张勇 | 陆奇 | 雷军 |  陈天桥
王小川 | 刘强东 | 贾跃亭 | 蔡文胜 | 邹胜龙 
俞永福 | 姚劲波 | 杨元庆 | 孙宏斌 | 井贤栋 
何小鹏 | 王功权 | 周鸿祎 | 史玉柱 | 胡胜利
龚宇 | 傅盛 | 冯鑫 | 康庄  | 张瑞敏 | 张一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I四小龙”旷视科技IPO,中期大亏52亿,变现难怎么破?
旷视科技闯关港股,何以领先“AI四小龙”?
31岁清华学霸创造800亿估值,“AI第一股”来了!李开复马云等顶级投资人加持,巨额亏损等待市场评判...
旷视何以成为“中国AI第一股”?
AI公司上市的“开关”会由旷视打开吗?
姚班系AI独角兽旷视招股书详解:9轮融资74.6亿,去年营收14亿盈利3千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