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职妈妈的陷阱——教养悖论
这篇多讲点自己的切身体会。
我一不留神就做了三年的全职妈妈。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老人年纪大了、我支持母乳喂养,等等,另外主观上,我有一种盲目的自信——相信在这件事上,我一定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全职妈妈当然有很多好处,比如,妈妈通常说的比较多,孩子的智力和语言可能会发育得很好;孩子在情感上储蓄了很多亲情和信任,跟妈妈有安全的依恋关系,等等。我女儿总的来说很不错,走在外面,遇见的人都夸:“还是自己带的好!”但是总结过去,我发现全职妈妈更容易陷入一个巨大的陷阱里,那就是教养悖论。
教养悖论,说出来,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具体说,就是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比如:我们希望孩子不生病,讲点卫生,少接触细菌病毒,少去人多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只有通过跟细菌病毒接触,孩子才能锻炼出免疫力。所以总是给餐具消毒、不去人多的地方,这些做法都未必是好事。孩子有小感冒,也未必是坏事,小的时候多锻炼免疫力,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当了三年的全职妈妈,我的体会是,教养悖论真是无处不在啊!而全职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自然用力过多,所以太容易掉进这个陷阱里。高龄全职妈妈就更是如此,需要有全面的育儿知识和超强的自制力。否则,做得越多、越对,就是越错!
先说我自己的教训。我生孩子前也看了一点育儿书,但是走马观花,没什么感性认识。有了孩子后,母性的本能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完全占了上风,书上抽象的理论全部淡出了。
比如,我希望让她早点了解这个世界,看着她在床上扑腾,就忍不住去抱她。
其实我现在也认为抱孩子很重要,但是大概我抱得真是多了些。我女儿的智力和语言都很好,甚至有点过于好了,但是运动方面一直比较胆小。或许这跟爸爸的参与少也有关系,但我想,主要还是她在婴儿时,我抱得太多,她自己去运动的机会就相对少了。
在她快两岁时,看她不太敢滑滑梯,我开始担心起来。当时,我又拿出自己追求卓越的劲头来,想,这好办,我天天带你去练习,不信就搞不定这个事。于是就总带她去玩滑梯、去各种淘气堡练习。
到了那,有时实在忍不住,就急躁了。她看我一急,自然反感,兴致全无。我当时立刻意识到,自己又在犯同样的错误了,于是强迫自己,放下总要去修正的冲动,顺其自然。后来,过了一段再去,正好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很有气氛,她也滑得很开心。
再说吃饭。我在网上曾看到,有位妈妈因为儿子不爱吃早餐,自己研发出二百多种早餐。二百多种,能做到大半年不重样了!看完我感慨,这孩子以后可吃什么呀,总不能一辈子都吃妈妈做的!
孩子不多吃,妈妈都着急。孩子的饮食也的确需要变换花样。但是,单调的饮食、粗茶淡饭,这些本身对孩子都是一种锻炼。所以美食妈妈们真的要当心这个陷阱。做得太好吃,花样太多,孩子以后会更难适应外面的集体伙食。小孩在口味方面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啊!有几天我发现女儿不怎么吃大米饭,一想,才想起来我们刚刚换了一个牌子的大米!
全职妈妈往往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没等孩子提出,就把合适的食物和饮品摆到了他面前。这样的好处是少了很多让他哭闹的机会;坏处是,孩子很少体会到饥渴的感觉,所以对饥渴的忍耐度很差。另外,孩子失去了学习表达的机会。我女儿两岁半以前,如果哭闹,几乎都是因为饿了、渴了。什么都会说的她,那时就是不说妈妈我饿了。姥姥家的农村保姆说:“我们孩子小时候,渴了就自己趴缸边上喝水!”
全职妈妈看到其他保姆、姥姥、奶奶带孩子,常常觉得她们做得不够好,不够细心。全职妈妈容易把一切都做得很完美。结果,恰恰是这种完美让孩子失去了各种锻炼的机会。
比如,在小区的广场,保姆和姥姥奶奶们常常扎堆聊天,孩子自己在那没什么意思,慢慢地就学会了相互交往。而妈妈们则是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又是讲这又是讲那,孩子倒是多知道了很多事情,但是由于对妈妈的依恋,就失去了很多跟小朋友去交往的机会。有时我常常看到妈妈们督促孩子去交往,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有妈妈的指导,不是在自然交往。我女儿跟我出去时,就不太去参与。但是跟姥姥和宋姨出去时,很放得开,参与得很好。
全职妈妈的孩子对大人的依恋更单一,也更强。我女儿上幼儿园还好,因为她比较懂事,事先我们的工作也做得很足,也给了她很多机会跟其他大人外出,所以她很快就适应了。我们小区里,一位全职爸爸带的男孩,身体不好,经常看爸爸中午把他从幼儿园接回来。另一位全职妈妈,儿子三岁了才断奶,去幼儿园几乎去不成,总生病。而相比之下,保姆带大的孩子,似乎独立性和适应能力都挺强。
另外,以我的观察,全职妈妈对孩子的鼓励和夸奖更多一些。鼓励和夸奖本是好事,但是如果用滥了,不懂得方式,就反倒会让孩子更自卑、更不敢挑战和尝试、心理更脆弱。
全职妈妈还有更多机会带孩子出去购物逛商场。妈妈们的本意是希望让孩子开眼界,多接触外界事物,但是如果引导不当,就很容易让孩子对物质需求上瘾。
最后一点,很多全职妈妈在家教方面会感到更大的压力,认为孩子自己带,就应该更优秀,因此就会希望让孩子去学更多的东西。这搞得不好,就适得其反。
在指导小孩玩东西、学东西方面,教养悖论的体现最明显,而且不仅限于全职妈妈,任何家长都面临同样的陷阱,并且这种挑战将持续很长一个阶段。
大家都有体会的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去帮助孩子、去教给孩子怎样做,效果并不好。在孩子看来,这是对他的能力的侮辱,很伤害他的自尊,也剥夺了他独自探索的乐趣。在大人看来,自己费劲在教,孩子却不认真努力地学,总也做不好,大人很有失败感。结果,教还不如不教,去帮他,还不如不帮。
我女儿从很小起,几乎拒绝接受我教她做事情。她吃饭、上厕所、穿衣裤、穿鞋,都是自己摸索着做,没训练过,现在都做得很好,连筷子都能用。擦桌扫地拧毛巾都挺像样。我想,有时尊重孩子独立摸索的愿望,比早点教会他更重要。
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更快地学会做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指导就好比是在电影刚开始时就把结局说了出来,搞得整个事情没了乐趣。
这样总结起来,做家长的,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适当不提供物质条件可能更重要;保护是必要的,但是有时不保护更重要;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适量的不陪伴更重要;教是必要的,但是很多时候,不教更有意义。
我们去给孩子关爱、帮助、满足,这很容易,但是懂得怎样不给这些东西,却是很难的,是需要智慧和意志力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家长,希望自己一切都做好、做对。但事实是:每当我们不做或是做得不够时,孩子就有了一次挖掘潜能的机会。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里奥曾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做过长期深入的家庭调查。她的研究发现,家教风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可以大致按照阶层分为两类:中产阶级家庭的养育方式可被称为“协同培养”,就是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积极地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而穷人家庭往往遵循“自然成长”的策略,家长的责任就是基本的照看,主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两种养育方式结果很不同。“协调培养”的孩子往往要求分享到更多的信息并希望赢得别人的关注,他们知道利用自己的权益去为自己争取更大的优势,他们更明白权利的意义,更会处理高层事件。而“自然成长”的孩子,他们善于动手,不喜欢发牢骚,能够更有创意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拥有极强的独立自主观念。
我想,怎样很好地协调这两种养育方式,把握好给与不给、教与不教的度,这是我们应该去好好摸索总结的。
其实,我相信很多妈妈们对于“过度抚养”、“过度保护”这些概念并不陌生,我们早就听说过类似的观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过度保护和过度抚养,我们认为自己做的是必要的,是孩子需要的。而当我们看家教成功个案的书时,看到作者谈自己怎样让孩子独立去锻炼,我们也会想,将来我也会那样做的。
而教养悖论的概念就是在提醒我们,并非只有某些特定的、过分的行为才被划分到“过度抚养”的范围里,事实是:我们家长所做的很多事情,其相反面,都有着潜在的积极作用,都值得考虑。
与其去想,我这么做是不是“过度抚养”,不如这样想:如果我不去这么做,会不会让孩子得到什么锻炼和收获。因为,在现在的时代,“过度抚养”几乎是通病,教养悖论几乎处处有用。
古人说,“欲得小儿安,常需三分饥和寒”,现在的孩子哪有冻着饿着过?
我女儿上幼儿园刚一个月。记得她刚去时,我白天看天阴了就怕她冷,看出太阳了又怕她热。转念一想,幸亏去了幼儿园。如果在家里,衣服换得太及时,没冻着过,也没热着过,那长大得多敏感脆弱。况且老师非常细心,已经照顾得很周到了。
头几天去接她,大门开了,本能地想冲刺一样跑上三楼。又一想,让她稍微等一会,也有好处!
或许其他家长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这个高龄妈妈真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自律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数家长都纠结过的悖论——过度教养!
亲亲抱抱是玩玩?界限感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孩子不具备这个素质,再富养也是白搭!
打人、粘人、发脾气,谁之过?触觉发育问题不可小觑
成绩再好,没有教养的孩子能走多远!
关于性格孤僻内向幼儿教育的个案探索与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