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需要阅读,否则初中小困难高中大困难

本文提要

1.三个学习环节,不能少一个

2.培养数学阅读的最佳时期

3.数学阅读比语文难

4.至少要阅读例题

5.课前预习式阅读

6.课后复习式阅读

7.针对性查阅式阅读

8.系统性通读式阅读

9.温故知新回头式阅读

 

一、三个学习环节,不能少一个

学习数学应该有3个环节:一是听课,二是做题,三是读书。读书就是“数学阅读”。

进入初中后,与小学完全不同,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听不懂数学课,但是,总有做不完的题。

进入高中以后,有些初中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开始听不懂数学课,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一个学期都没有听懂数学课的现象,但仍然还是有做不完的数学题。

进入中考复习和高考复习的紧张阶段,老师讲课越来越少,学生做题越来越多,顾不上“读书”了。可是,有许多学生,高中比初中更多些,没有把数学基本概念、性质、定理、规则、公式弄懂,没有学到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新知识没弄懂,旧知识也是“夹生饭”,做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学生迷茫,家长苦恼,找不出原因,没有好办法。

问题就出在:缺少了数学阅读。

数学比较难,理解难,思考难。可以说:没有理解与思考就没有数学。而数学阅读对于促进理解、思考,以及促进听课、做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果少了数学阅读,就很难学好数学,或者说根本就学不好数学。

二、培养数学阅读的最佳时期

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的程度和课程内容展开的情况,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是培养数学阅读的最佳时期

有个高三文科的学生,语文、英语和历史的成绩比较好,但对数学很为难,家长找到了我。学生对我说,她对数学,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我很快与家长、学生达成了一致意见:学一点算一点,防止成绩再下滑,并且,努力再提高一些成绩,让学生在对待学习数学的态度上不再反感,在心情上不再迷茫,减少不明原因的苦恼、郁闷。

学生不知从哪学起,怎么学,但我知道怎么带着学生学。

高中数学必修教材有5本,选修还有好几本,高三主要是复习。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我的办法是:①当前复习到哪个内容,我就找到相关章节的教材,带领学生读教材。②读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并让学生思考理解,在有必要时让学生写一写画一画。③读例题、读习题并让学生动笔动纸做一做。④只要有不懂的,无论是高中新知识,还是涉及到的初中、小学旧知识,需要什么就补什么,反正是要弄懂,要坚持,要耐心,不懂就不行。

三次课下来,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和苦恼,家长发现孩子对学习数学比以前有点自信了。如果继续坚持下去,那么,防止成绩再下滑,并努力再提高一些成绩,就是很有希望的事情。

现在,学生克服了以前谈数学就胆怯的心理,明确地对我说:她以前就从来没有数学阅读的习惯,既读不懂也不会读。

这个学生语文、英语和历史方面的阅读能力是比较强的,到了高三才带领她数学阅读,实在是太晚了,本来比较优秀的学生确实是长期以来在数学方面被耽误了。如果在小学高年级或者在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就培养她数学阅读的习惯,那该多好啊!

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三,她已经学习了11年的数学。从学习内容来讲,欠帐太多,距离高考的时间太短了,亡羊补牢晚矣。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来讲,改变旧方法旧习惯培养新方法新习惯,也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她尽快学会自学,对我也是个很大的难题,我只能带着她慢点走,走得稳点,进步一点是一点。当然,对有些知识点和题型,能够重点突破一下,我会抓住机会对她讲透,让她练透,从而提高她的拿分能力。

我对这位高三女同学讲:学习数学的窍门在于懂,听课要懂,读书要懂,做题的每一步都要懂,懂一点就进步一点,学习数学的心情就舒畅一点,烦闷就少一点。她说,现在是有这样的感觉。

三、数学阅读比语文难

为什么数学阅读比语文难?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那么,离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远了。

语文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加上语文课专门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以及阅读理解训练,学生阅读时一般比较顺利。即使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弱一些,但也不会一点都不懂。如果多读几遍,甚至多背诵一些,一般也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同学们学习语文时,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很少有像数学那样,小学小差异,初中大差异,高中差异巨大

数学有很多数学符号和图形,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开始,数学符号和图形越来越多,数学定理越来越多,逻辑思考的体系越来越庞大,越来越严密,并且,那种“纯粹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则远离日常生活经验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所以,数学阅读中对理解与思考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只有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到逻辑的转折和跨越才行。

有个初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背得很熟,但在做题时不会用,不能把定理内容和具体题目的图形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得知,背定理是他妈妈要求的,这个学生对背定理的要求确实做到了,但对定理的理解与思考却很不够。这样背诵的学习,离学好数学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件事可以用来说明:数学阅读比语文难得多!

这位妈妈算一位既有责任心又有教育方法的妈妈,为什么这么说呢?妈妈督促孩子、陪着孩子一起读或背数学定理,是妈妈可以做到的事,但让孩子理解数学定理,并不是妈妈能够做到的事,这位妈妈做到了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这位妈妈知道数学定理很重要,先读一读、背一背是个基础,是第一步。她没有轻易给孩子讲解数学定理,不像有的家长自己懂一点就给孩子讲,结果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方法方面,都把孩子误导了,时间一长,问题暴露了,却后悔莫及。

我结合具体的图形、典型的题目,努力让孩子把数学定理逐字、逐句地理解好,让孩子理解得一清二楚。因为有了提前背熟的基础,所以,一旦真正理解了,孩子就进步得比较快。这件事可以进一步说明:数学阅读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很多情况下不是阅读1次就能完成的,即使硬背也只能打下一点点小基础,还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数学比较弱的学生,要想跨过数学阅读这个坎,还是很有难度的,需要相当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才行。而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阅读数学书籍时可以过目不忘,甚至一目十行,那一定是坚持阅读、长期积累并且方法正确的结果。

四、至少要阅读例题

为了做题,同学们至少要读读教材中的例题吧!

读例题时,一定要读懂例题中的每一步,读懂每一句话、每个公式算式和每个图形。可以说:读懂的越多,举一反三的能力就越强

可以把例题当习题做,做过以后再去认真、仔细地读例题,效果会更好。

对例题中的有关计算,一般不要直接地接受例题的结果,而应该亲自经历计算过程的体验才行。

对例题中的有关图形和辅助线,不仅要仔细读,而且最好是亲自画一画。

五、课前预习式阅读

如果遇到了听不懂课的情况,就说明:需要重视并加强课前预习式的数学阅读。

如果做过了课前预习式的阅读,听课的效果比较好,就说明:需要继续坚持。

如果做过了课前预习式的阅读,听课的效果还是不好,就说明:需要想办法改善和加强课前预习式的数学阅读。

如果听课的效果一直很好,自己觉得不需要课前预习式的阅读,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去做吧。

总之,听懂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听不懂课,那将对继续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即使记下了很多的课堂笔记,那也是得不偿失。在听课环节上,一定要记服从于听,听懂是关键

六、课后复习式阅读

课后做题重要,课后复习式阅读也很重要,能把两者有机结合最好。

七、针对性查阅式阅读

就某一个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或段落,再加上阅读其他的有关书籍,也可以从网上搜索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根据需要,也可以反复比较地阅读。反正目的明确,直到集中、专门地把疑难问题弄懂为止。

八、系统性通读式阅读

为了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理清逻辑体系,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常需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整本的教材或参考书籍开展系统性通读式的阅读。

应该说:课前预习式阅读、课后复习式阅读以及针对性查阅式阅读,都是把书越读越厚,只有系统性通读式的阅读,才能完成把书越读越薄,实现新旧知识、各个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

应该说: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或两者结合,或两者循环往复,都是数学阅读中经常需要经历的过程。

九、温故知新回头式阅读

初中时,根据需要可以翻一翻小学教材,这时读起来比小学时容易,阅读效果也比较好。

高中时,根据需要可以翻一翻初中教材,既夯实基础,又温故而知新,从而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新的更稳定的知识结构。这种回头式的阅读,对于高中生不断学习新的比较难的知识,能够带来轻装上阵的感觉和效果。

关注进入《摄与学》,就像打开一本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周数学丨数学需要阅读,否则初中小困难,高中大困难
初中老师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初高中学习上的不同在哪里?
高中生的学习方法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
初中数学学习技巧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