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姓范,范仲淹的范
userphoto

2022.09.16 江苏

关注

西风乍起,黄沙铺天盖地横扫而来,天色被遮挡得黑沉沉的。大宋的西北边塞上,金鼓喧阗,喊杀声响成一片,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一位两鬓斑白的将军,镇定自若地挥动着令旗发号施令,率领将士们布阵御敌。 

鏖战良久,来偷袭的西夏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敌军丢盔弃甲逃回西夏国。这位主帅就是被称作“龙图老子”的范仲淹,他治军严明,用兵如神,一度让西夏军闻之丧胆。当时,西北边塞就流传着“龙图老子天下第一”的佳话。 

范仲淹曾经并不姓范。

改姓谜团

范氏是名门之后,范仲淹的先祖范履冰曾任唐朝宰相,父范墉追随吴越王一起归降宋朝,担任秘书文书之类的工作。偏偏天有不测风云,在范仲淹还不到二岁的时候,其父因病卒于任上。母亲谢氏发誓要把小仲淹培养成人,四岁时,母亲无奈带着他改嫁山东一富户朱文翰,范仲淹也就此改名朱说。 

朱家待仲淹倒是极好的,朱文翰待他如同己出。转眼间朱说已长成了十六七岁的少年,和朱家其他的孩子不同,他勤奋好学,待人有礼,生活节俭。他看不惯朱家子弟纸醉金迷的生活,便常常劝诫他们,朱家的兄弟们不但不听,还十分反感,有一次,竟脱口而出:“我们花自己家的钱,你又不是朱家的人,关你什么事?”听到这句话,仲淹如五雷轰顶一般,他找母亲求证,在他再三追问下,母亲只得说出实情。 

范仲淹知道了朱家不过是他的暂时寄居之所,痛不欲生。他立志要做回自己,为范氏一族光耀门楣。于是,范仲淹入醴泉寺发奋苦读。在醴泉寺苦读的这段时间,范仲淹为了省下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他每天只喝小米粥配上咸菜充饥;每天读书都要读通宵;每天睡觉都不脱衣服。 

22岁那年,范仲淹入应天书院进一步深造,他也比之前更刻苦了,学业大因此大有长进,同时也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

一次偶然间,范仲淹郊外巡游,时值暮春黄昏,似烟非烟,似雾非雾,夕暮残霞笼罩下的山野让人心动。范仲淹感从心来,写下这首《野色》。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范仲淹《野色》

三光之勇

26岁,范仲淹赴京赶考,一举得中。

走入仕途后,范仲淹官风很正,口碑也好。时任宰相的晏殊很是欣赏他,举荐他主持应天书院,这可是份美差,在宋朝那个重文抑武的年代,他这个国内重点大学的校长,日后定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范仲淹不负众望,应天书院在他的主持下,学风正,治学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子,范仲淹也因此声名鹊起。众人羡慕范仲淹运气好,能遇贵人相助,仕途之路会步步高升。可意想不到的是,剧情竟发生了大反转。 

天圣七年的冬至,19岁的仁宗皇帝赵祯要在会庆殿为刘太后祝寿,为表孝心,仁宗准备率众朝臣向太后行跪拜大礼。此时,范仲淹正在三馆任职,得知此事,立即上疏太后和仁宗,说此举不妥,给太后祝寿是皇上的家事,怎么能拉着群臣一起行礼呢?此乃国礼和家礼不分,还劝太后撤帘归政。主持朝政的刘太后,看到奏章气得火冒三丈。不知天高地厚的范仲淹还进言仁宗皇帝:”陛下既然是天子,就要有天子威仪“,仁宗看了折子也龙颜不悦。 

范仲淹冒冒失失地向上递劄子,可把引荐人晏殊吓得不轻,他劝诫范仲淹少说为妙,别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岂料小范同志竟回答他:“宁鸣而死,不黙而生”,晏殊只得无奈地摇摇头。 

没心机的范仲淹为表明自己不吐不快 ,还作诗一首表白心境……

狂愚多苦口,幽远独甘心。

言路有馀责,权门无去音。

忘忧曾扣易,思古即援琴。

此意谁相和,寥寥鹤在阴。

——范仲淹《斋中偶书》 

结果可想而知,范仲淹被调任离京,贬谪陈州通判。离京赴职的那天,朝内许多亲朋故交为其饯行,对这个胆大敢言的“牛人”,却深为佩服道:“此行极光。” 

三年后,刘太后过世,仁宗亲政。仁宗召范仲淹回京任右司谏。这个官职对于范仲淹来说,算是人尽其才。 

那年七月,天下大旱,江淮地区蝗灾又很猖獗,老百姓颗粒无收,日子十分艰难。仁宗便派范仲淹去督办赈灾,很快灾情得到解决,范仲淹返回朝廷汇报工作。上朝时,他竟然拿着一把野草让仁宗尝一尝,还让仁宗带回后宫,让嫔妃都尝一尝。原来这野草是灾区百姓充饥的食物,范仲淹此举意在告诫仁宗关心百姓的疾苦。仁宗虽不悦,也明白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也就没有说什么——但这样的事也只有范仲淹能干得出来!

让仁宗不悦的事还不止这一桩。

仁宗皇帝的皇后郭氏,是刘太后硬塞给赵祯的,仁宗并不喜欢她,而喜欢后宫的两个妃子——尚美人和杨美人。偏偏郭皇后又是个醋坛子,常常因争风吃醋而任性撒泼。 

一次,郭皇后与尚美人争宠不过,就追打尚氏,不慎误伤了官家,仁宗大怒,将其打入冷宫。宰相吕夷简与郭皇后素有嫌隙,趁此机会,就在一旁煽风点火,仁宗便要借势费了郭皇后。 

范仲淹又出面阻拦,他巴拉巴拉说了一通,言辞犀利。可把仁宗皇帝气坏了。仁宗心想:“范同志你管得也太宽了,竟然管到了我的后宫,废立皇后本就是我的家事。”为了息事宁人,仁宗索性将范仲淹贬至睦州。这一次出京,送行的人数明显减少,只有前者的二分之一。大家又复赞道:“此行愈光。” 

睦州任上,范仲淹政绩卓然,后被调任苏州知州,因在苏州治水有功,又应召回京。尽管已两进两出,范仲淹还是改不了他见不平就要说的臭脾气……

一天,范仲淹绘制一幅《百官图》上奏宋仁宗,暗讽吕夷简卖官鬻爵,扶持亲信。《百官图》一下子击中吕夷简的要害,老谋深算的吕夷简开始回手反击,他上奏折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结党营私,离间君臣。范仲淹第三次又出局了,贬谪饶州。这一次来饯行的只有两个人,他们宽慰范仲淹道:“此行尤光。”
范仲淹听后哈哈大笑,说道:“我已经'三光’了,不知还要'光’几次啊!” 

戍边之功

宝元元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宣称不再向宋朝称臣。为了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军侵扰宋朝的西北边塞。消息传到京师,宋仁宗大为恼火,他下旨停止与西夏的一切贸易往来,对西夏实行经济制裁。还让边关加强防备,并下达缉捕令,悬赏缉拿李元昊。这下,宋夏两国彻底撕破脸皮,李元昊公然抗衡宋朝,他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三川口之战,结果宋军大败。消息传来,朝野上下极为震惊。 

为解决西夏问题,宋仁宗听从韩琦的建议,召范仲淹回京,又任命范仲淹、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夏竦为正使,火速赶赴西北边塞对抗李元昊。

边关战事吃紧,三位守将的战术竟发生了分歧。韩琦主攻,理由是边关苦寒,很多将士不适应边塞的生活,不易久战;边地遥远,军需给养供应困难,拖得时间久了,朝廷消耗巨大的财力;宋军分兵几路,同时进攻,定能一举击溃西夏军。 

范仲淹主守,他认为西夏军士剽悍,尤其是骑兵不可小觑;近些年,武器装备发展迅速,不亚于大宋;西夏军熟悉边关地形和环境,主动出击恐怕对宋军不利。况且宋朝封锁边境,対西夏实行的经济制裁,势必会使西夏内部动荡,只要加强防御,就会拖垮西夏。 

是攻还是守,主帅夏竦举棋不定,他把两种策略呈报到京师,让宋仁宗做决策。仁宗想启用韩琦的战术,可看了范仲淹递上来的折子,觉得也有道理,也难以定夺。他又把决策权发回边关,让守将们适情定夺。 

再说说范仲淹,他带领军民们修筑防御工事,建新长城,修军事据点;又率领军民垦荒屯田,发展生产;又鼓励军民大练兵——在范仲淹的整治下,边地的百姓闲时种田,战时能拿起武器上战场御敌,延州坚如铁桶,固若金汤。 
也就是在延州的这段时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新政受挫

北宋到仁宗这一朝,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官员队伍庞大,军队数量多,财政开支巨大,老百姓的苛捐赋税繁重。为了解决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宋仁宗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庆历三年,仁宗召韩琦和范仲淹回京,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与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一起主持改革。

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首先,派出工作组到各地考察官吏。对那些考核没有合格的官吏一笔勾去,绝不手软。范仲淹的工作风格让他的助手胆颤心惊,他劝范仲淹说:“老范啊,你这一勾不要紧,恐怕一家子都要哭哩,以后这一家人可怎么生活啊!”范仲淹回答他:“我要不勾掉他,恐怕一路人都要哭啊!” 

自新法推行以来,卓见成效。吏治清明,一大批贪官、冗官下马,而一些干实事有能力的官吏得到提拔重用。官员们的工作效率提高,政局也焕然一新,百姓更是拍手称快。国子监的直讲石介还写了一篇《庆历圣德颂》,对革新派大加赞扬。贬低、批评夏竦等保守派,称他们为国家之大奸。 

范仲淹他们动了保守派的奶酪,以夏竦为首的保守派更是对他们恨之入骨。他们先对石介动手。夏竦让他府中的一个女婢摹仿石介的笔迹,伪造了一封写给富弼的信,大致内容是密谋夺权篡位,重立一位新帝。这一招儿够狠,直击仁宗的软肋,仁宗虽似信非信,但对新法是否继续推行产生了迟疑。范仲淹更是百口莫辩,自请调离京城,到西北巡察。 

保守派又借机诬告革新派私结朋党,挪用军需,生活不检点等等诸多问题。力主革新的欧阳修、富弼等人陆续被贬出京,范仲淹也被贬到邓州做知州。

持续一年有余的庆历新政,终以失败而告终。  

贬往邓州做知州的范仲淹,一天,突然接到好朋友滕子京的来信。原来滕子京被贬岳州后,重新修葺了岳阳楼,请好友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于是,就此诞生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正是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的写照啊。 

皇祐四年,范仲淹在去往颍州上任的途中去世,消息传来,朝野上下悲恸不已。 

范仲淹这一生,忧国忧民忧天下,何时为乐,何时能乐?
也许,只有待天下苍生俱安乐时,他才能,乐而忘忧。


作者:念念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看看


菊斋 |  文人  | 美学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

投稿请在后台键入“投稿”

商务合作请请在后台键入“合作”

公号转载请在后台键入“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心怀社稷,眼望苍生,承天地之重,方成就三百年间第一人
宋词|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真实的包公:白面的实干家 仕途平淡却执着
《清平乐》范仲淹,站在“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孤臣
从朋党之争看包拯与范仲淹
宋」宋仁宗时期名臣灿若群星,为何范仲淹狄青不能配享仁宗庙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