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闺倦读,在读什么?
userphoto

2023.01.12 江苏

关注

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套《雍正十二美人图》,堪称谜中谜,其中隐藏的秘密简直象俄罗斯套娃般无穷无尽,无法可解。

奇异的是,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春闺倦读图》,竟好象与《雍正十二美人图》有某种奇怪的联系,看过《雍正十二美人图》,很容易就看得懂《春闺倦读图》,反之,看懂了《春闺倦读图》再回去看《雍正十二美人图》,有一些无解仿佛也有了解答。

《春闺倦读图》画于1724年,是康熙乾隆两朝的画师冷枚所绘,图中,一个容貌姣好的女子慵懒地斜倚在桌子旁,手中握着一卷诗集,似乎刚被诗集中的句子触动了心思,正停下来默默地出神。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 藏于天津博物馆



1724年,47岁的雍正帝在位第三年了。

画师冷枚56岁,被赶出宫也是第三年了。

冷枚曾经很风光。因为画功精湛,他三十岁不到就由老师焦秉贞荐给康熙帝,四十岁出头便开始在画院中挑大梁,在康熙帝面前红得发紫,一直红了有十几年,直到……直到康熙帝撒手西去,四阿哥胤禛上位成了雍正帝,而他冷枚,被扫地出门。

被扫地出门的冷枚自然是委屈的。

他把委屈咀嚼了又咀嚼。

是因为自己的画法不对雍正爷的口味么?还是因为自己曾经和废太子胤礽的关系太好?自省数年,冷枚犹不得其解,但这些委屈,既然咽不下去,就得说出来,雍正爷听不听的,总得试试。于是,冷枚把委屈,都画进了《春闺倦读图》里。



美人春闺读诗,所读为何,本不重要,但冷枚既然把心思藏在了画里,那么美人读什么,就成了头等重要的细节。

图中,美人手里的书被刻意地卷着,露出清晰的字样: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局部

“子夜。子夜,晋女子,有四时行……”
“芳是香所为……容不敢当……”
“谭友夏云女郎……”

这些被遮掩拆散的断字零篇并不难被还原。

子夜是个女诗人。传说晋太元中,这个叫子夜的有才而多愁的女子,因被迫与爱人分离,便写下了几十首情辞凄美的歌辞,后人拢总称为《子夜歌》。

《子夜歌》原共四十二首,后来,又衍生出《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因惯用“郎”、“欢”、“侬”这些字,后来便被称为吴歌格或子夜体,鲍照、谢灵运、李白都写过子夜体。

美人翻到的“芳是香所为”,是《子夜歌》四十二首里的第二首。据王波先生和张波先生考证,美人手中的这卷书,全称应为《名媛诗归》,是明朝书商假托晚明钟惺和谭元春(字友夏)编刻的诗歌选集,共三十六卷,首刻于明万历年间,选录的都是女诗人的作品,自古逸时代至明代为止,按时代编序,因是托名,为求看起来像真的,从书名到点评形式皆都仿照钟惺和谭友夏合编的《唐诗归》,每家第一首诗题后皆有作者生平,诗后皆有谭友夏的点评。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局部

《名媛诗归》这本书现在还有。书中被美人遮挡住的内容全部都可以按照《名媛诗归》的原文被复原,把复原后的所有文字连起来,大致如此:

子夜,晋女子也。尝造曲,声过哀苦,因有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子夜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谭友夏云女郎有极夸口语,有极谦让语,总之,遇有情人,夸口亦妙,谦让亦妙。

冷枚唠唠叨叨画上这许多字,其实最重要的也不过是两句: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心思表白至此,冷枚犹未尽兴,又补上一句:

若不能见,我终将怅然失落了——这样的怅然失落,倒与张爱玲那句“我想过,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至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相仿佛,可见人类大部分的情感都是相通的。

冷枚最后补上的这句话,放在了美人身后的“画中画”里。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局部



冷枚在美人身后的墙上作“画中画”,当然是有特殊意义的。冷枚不仅仅是要寻个地方写上“甲辰冬日 冷枚画”这几个字,更重要的是,这“画中画”要担负起“画中话”的任务,要和背对着它的美人有某种微妙的联系。

画上是寒意淋漓的深冬,远处的山皆被白雪盖没了,近处的芦苇丛也覆了厚厚的雪,芦苇丛中摇出一只小舟,老渔翁一边伸手呵冻,一边紧握钓竿,也不知在雪中已坐了多久。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局部

无须多想,很多人的脑海里会很快蹦出一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诗人柳宗元的一首绝句,《江雪》,大概写于唐元和二年,那时候柳宗元正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在永州,远离长安。

“二王八司马”事件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永贞革新”,事关王权改革,柳宗元身陷其中,最后被贬官到永州,从轰轰烈烈的青云端一跤跌到烂泥地里。

元和二年的冬天极冷。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那年冬天,“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以至于当地的狗被大雪吓到,终日狂走狂吠。他终日独立于永州龙兴寺的西厢房前看雪,直看到千山鸟都飞绝,万径人踪皆无。

这是一个被抛弃的人,眼中的无望的世界。他满心是恐惧,彷徨,孤独,迷惘,看不到路在何方。

元和二年(807),是柳宗元遭遇“二王八司马”事件的第三年。
雍正二年(1724),是冷枚遭遇失宠的第三年。

人类的心理很奇妙。往往,在经历了噩运突降的第一年、熬过了疑真疑幻的第二年之后,被迫须得正视现实的第三年,总要比前两年还更痛苦,因为,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夜。

雍正二年的“庚辰冬日”是否比元和二年的冬日更冷,我们无法知晓,然而冷枚强烈的求生欲,我们却能在画中窥到点滴。

冷枚,他不但借用美人读诗委婉地说着“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的忠诚,也不止是借用柳宗元含蓄地表达着“若不能见,我终将怅然失落”的痛苦,他从《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窥见了雍正的喜好,并动用全部的心机,设计了《春闺倦读图》,希望以此,唤起雍正的关注。



虽无人知晓《雍正十二美人图》到底完成于哪一年,但据猜想,这套美人图的完成,不早于1709年,也不晚于1722年,而在1709年至1722年间,一直在皇宫画院中当差的画师冷枚,应当很有机会亲眼见过十二美人图,或者,应当听同僚画师谈论过这些画。

据说,四阿哥胤禛曾花了许多心思,与画师讨论过作画的诸多细节,因此十二美人图,必定带着深深的胤禛的烙印,融进了胤禛的喜好,而冷枚也很精准地把住了胤禛的这种喜好。

胤禛爱读书,算得上才华横溢,他5岁即入上书房学习,跟随几位大儒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系统地学习满蒙汉文及传统经史子集,“自幼耽书史,博览弗倦”,他精通汉文化,在写诗、书法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细看《雍正十二美人图》,便可感知其中无所不在的书香气息。

胤禛一定读过而且熟悉《名媛诗归》,甚至对《名媛诗归》有非凡的热爱。《雍正十二美人图》的“抚书低吟”里,美人手上的书卷特意露出了“谭友夏”的名字,以表明这本诗集不是普通的任意一本集子,而是谭友夏作注的《名媛诗归》。

随后,冷枚在《春闺倦读图》里,也有意露出“谭友夏”的名字,并以更加明显的展示函套的方式,表明美人手上的这本诗集,和《雍正十二美人图》一样来自《名媛诗归》。

顺便说一下,这种把书上内容一个字一个字写到画里的方式似乎被清代皇帝们情有独钟,比如康熙读书像、雍正读书像、道光读书像,皇帝们手里捧的书卷,上面的字都很清楚,以表明这本书是真实存在而且意有所指的。

图一:《雍正十二美人图》“抚书低吟”露出的“谭元夏”字样
图二:《春闺倦读图》露出的“谭元夏”字样
图三:《春闺倦读图》函套上的《名媛诗归》字样
图四:雍正读书图局部

《雍正十二美人图》拿《名媛诗归》来表露心思,《春闺倦读图》也拿 《名媛诗归》来表露心思。

《雍正十二美人图》有意把胤禛的题诗和书画拿来陈设在背景里作“画中话”,《春闺倦读图》也拿冷枚自己画的渔父图陈设在背景里说“画中话”。

 
 
 

图上:《雍正十二美人图》里的书画

图下:《春闺倦读图》里的画

《雍正十二美人图》的美人有真人那么大,《春闺倦读图》的美人也有真人那么大。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密集出现祥瑞符号,什么“洪福齐天”、“六合同春”、“花开并蒂”、“金玉满堂”、“四季平安”……《春闺倦读图》里也有“冬去春来”、“四季平安”、“玉堂富贵”、“称心如意”……

 
 
 

图一:鼓凳的冰裂纹寓意“冬去春来”
图二:瓶插月季寓意“四季平安”
图三:花瓶上的玉兰纹饰寓意“玉堂富贵”
图四:诗集卷成的心形和如意形代表“称心如意”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眼熟的场景,仿佛也是《春闺倦读图》从《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直接取用,比如两位美人相似的站姿,比如墙上的箫,比如香具和放置香具的架子……大量的相似,自然会唤起熟悉的感觉,大概这正是冷枚想要达到的效果。

  

 

 


上图:左《春闺倦读图》女子站姿右《雍正十二美人图》“消夏赏蝶”女子站姿
中图:左《春闺倦读图》墙上的箫右《雍正十二美人图》“持表对菊”墙上的箫
下图:左《春闺倦读图》的香具和架子右《雍正十二美人图》“抚书低吟”的香具和架子

当然,冷枚也有意地避免了一些雷同。

比如十二美人图里出现的猫和蝶都是成双成对的,而《春闺倦读图》里只有一只孤零零的狗。比如十二美人图里大量出现的竹元素,以及,成堆成堆出现的古董藏品,在《春闺倦读图》里都没有出现,至少是没有明晃晃地出现。

也许,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猜想,顺便窥探一下十二美人图的秘密——在冷枚的时代,十二美人图里的寓意并没有那么难懂,当时的人们是看得懂的。冷枚看懂了十二美人图里的美人就是胤禛自己,也看懂了胤禛的用心,他也看到了胤禛设计的十二美人图收获的巨大成功,故而,与曾经的胤禛一样心怀着不安的冷枚,就完全按着胤禛喜好的套路,于1724年画了《春闺倦读图》,委婉又小心翼翼地向雍正帝暗示着他的痛苦和忠心。

既然《春闺倦读图》的美人,影射的是冷枚自己,而《雍正十二美人图》的美人,影射的是胤禛——那么,冷枚当然明白,美人和美人的身份是绝不一样的,所以十二美人图里影射着胤禛高洁品格的竹元素和胤禛真实生活场景的古董藏品,在《春闺倦读图》里被一扫而空,甚至,女子的妆容也经过了精心的推敲,十二美人图里是汉妆美人,《春闺倦读图》中就成了满妆美人。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局部

不妨这样说,《春闺倦读图》与《雍正十二美人图》呈现出一种镜像关系,镜像中的两个人,有着惊人相似的举止,也有着迥然不同的表象,但既是镜像,其本质便是一致的。

让我们透过《春闺倦读图》这个镜像,去推测一番当年胤禛设计《雍正十二美人图》的心思。



历史上康熙朝的“九子夺嫡”非常残酷,四阿哥胤禛最后在夺嫡大战中胜出,登上皇位,自有他非同常人的手段和城府。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满21岁的胤禛未能册封为亲王,原因是康熙公开宣称胤禛“为人轻率”,大受打击的胤禛从此开始收敛性子,凡事都默默隐忍。

康熙四十八年(1709),也许是胤禛的“戒急戒躁”终于有了成果,32岁的胤禛得封雍亲王,并收到皇帝父亲送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为礼物——圆明园,胤禛立刻住了进去,并给自己取了个别号:“破尘居士”,以表明自己心在红尘外,“不交结一人,不与闻一事”。

此后十多年,胤禛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在圆明园里读书,吟诗,写字,此外,便是随时准备接待父亲来此小憩,以及随时听命承办父亲交办的差事,还要随时抚平父亲因皇子们争权夺位而暴怒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论嫡,论长,论贤,都没有夺嫡的胜算,故而,他没有动手——至少没有明目张胆地参与夺嫡。

但不动手,不等于不动心。

十二美人图,便在这样的隐忍岁月,悄然出现在圆明园的深柳读书堂里。

十二美人图取意自中国传统的“香草美人说”,自屈原开始,以美人香草来表明自己忠君爱国,已是文人们心照不宣的暗语。胤禛自然知道。

画上的十二位美人,个个都风华正茂,娴静端庄,或对镜,或品茗,或看书,或临窗沉思,或倚门观竹,或于灯下飞针走线。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与世无争的淡然,但也掩不住独守空闺的怅惘。

在“抚书低吟”里,胤禛托名米芾,在一张半卷的蕉叶上写出了对画中女子的印象:

樱桃小口柳腰枝,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

清 佚名《雍正十二美人图》局部

胤禛一定知道,芭蕉叶上写字是汉人的传统小情趣,唐人李益写过“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韦应物在《闲居寄诸弟》中也写过“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芭蕉叶上,尽是情怀和心事。

那美人的情怀和心事又是什么呢?

清 佚名《雍正十二美人图》局

美人正翻到这两页: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杜秋娘的《金缕衣》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
——这是南北朝佚名作者写的《青溪小姑歌》。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这是唐人赵氏的《闻夫杜羔登第》

这三首诗都收拢在托名钟惺和谭元夏编注的《名媛诗归》里。除了这些,在“裘装对镜”和“持表对菊”里,胤禛又用自己写的总共十五首绝句,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叹着美人天生丽质却顾影自怜的命运。

 

清 佚名《雍正十二美人图》局

美人是谁?
美人就是胤禛自己。

她的品性象青竹一样贞洁,象芝兰一样清雅,那些古董器物暗示着她高贵的身份,画中满布的祥瑞赞美着她的美好,写着“山水有清音”、画着深山结庐和江湖放舟的书画映射着她的清静无为,她倾国倾城,她十全十美,她的孤独和隐忍只有她真心相待的良人才懂得。

那个良人是君王,是康熙大帝。

康熙早就说过,王储之位要给“以朕心为心”的人,此人要恪守孝道、友爱兄弟,善待群臣,“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赔累尔诸臣也”。

而摸透了父亲心思的胤禛,也真的是从不把沽名妄冀之心摆在脸上,且“未谙政事,不识一人”,“与满汉臣工素无交往,有欲往来门下者严加拒绝”,他和他的美人一样,看起来是那么孤独,隐忍,澹泊,无为。

 

《雍正十二美人图》“捻珠观猫”、“消夏赏蝶”、“抚书低吟”局部

胤禛当然不仅仅是孤独、隐忍、澹泊、无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十二美人图上,他是狠狠秀了一把自己的才华的。

十二美人图上的题诗和几幅书法经考证都是胤禛亲题亲写,无名无款的两幅山水画,也有可能是胤禛所画,他托名董其昌的那个条幅,流畅和美,肖似董其昌书风,尤其可证他的实力——雍正的书法追随其父康熙,康熙酷爱董其昌,胤禛露这一手,实在有城府啊。

到此,《雍正十二美人图》里那些难解的竹元素、古董、祥瑞、题诗、书画,算是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最后,说一下美人的原型,还真有可能是年妃。中国传统的线描手法画肖像不是件容易的事,胤禛很有可能曾让自己宠爱的、颇富书香气质的年妃作为模特儿,让画师照着年妃的模样,勾勒出十二个美人的精致轮廓——这大概也是雍正仅仅将这套画称为美人图而不是年妃像的原因,毕竟,美人其实是他自己啊。

秘密重重的十二美人图,是否曾帮助胤禛获得康熙的信任,从而逐渐助他登上大宝,已不可知。可知的是,在蛰居圆明园十几年后,韬光养晦、苦苦隐忍的胤禛终于等来了结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帝病重,胤禛受命代祀圜丘。十余天后康熙崩,临终将皇位传给胤禛,胤禛顺理成章地登基,是为雍正帝。

雍正十年(1732),十二美人图从深柳读书堂的屏上取下,乾隆九年(1744),美人图和雍正塑像一起秘密放入雍和宫佛塔——也许在胤禛心里,这些在深柳读书堂里陪伴他十来年的美人,早已与他同为一体。

说回《春闺倦读图》。

冷枚如法炮制的《春闺倦读图》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他始终没有得到雍正的回应。直到雍正帝崩,乾隆帝继位,冷枚才有机会被召回宫中,那已是《春闺倦读图》完成十几年之后了。

细细比较《雍正十二美人图》和《春闺倦读图》,一样是表现思君之切《春闺倦读图》的女子更妩媚而有挑逗性,《雍正十二美人图》更隐忍而怅惘,也许冷枚是真的过于急切了。

链接阅读:雍正,在画里藏了什么?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雍正”十二美人图“背后的那些或大或小的秘密
画说雍正十二美人图
雍正十二美人动图
康熙初次废太子,暴露一个深层玄机,仅有雍正一人识破
乾隆年年都去这块宝地 为何雍正13年没去过一次
康熙驾崩,雍正立即派人奔赴西北找老十四,有什么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