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模型 | 四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见两道“瓜豆”好题
又见两道“瓜豆”好题

王  桥

经常收到一些网友发过来的题目,大多都没有及时解答,不知道是否寒了这些信任我的老师的心,在此一并致歉!!!

没有及时解答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自己也不会;二是虽然会,但那时是不方便的(譬如在骑车、上课等),后来就忘了(请叫我老忘!!!——因微信好友早就上限了,群也比较多,常常是顾了这个,忘了那个)。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有不会的问题最好发群里,群里大咖很多。当然,我在闲暇时也会向群里的大咖互相学习的。

例1、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4,AF⊥BC于点F,BH⊥AC于点H,且∠ABH=45°。D为AF上一动点,作∠BDE=135°,且DB=DE,求AE的最小值。

分析:求AE的最小值,其中A是定点,E是动点,显然,AE的长度与点E的位置有关,此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点E的轨迹!

那么点E从哪里来的呢?——又是黄金声老师的“来路”!!!显然,点E是点D的影子——点E随着点D的运动而运动。因为点D在确定的线段AF上运动,且满足∠BDE=135°,DB=DE,显然,△DBE就是一个顶角为135度,底角为22.5°的形状确定的等腰三角形。即符合“定角定比”的前提条件:(1)∠DBE为定角22.5°;(2)BD:BE为定值(这个比值是可以求出来的)。根据“瓜豆原理”“主从联动”的策略,则可大胆猜测出点E的轨迹为“直线型”轨迹。显然,求AE的最小值即可转化为“垂线段最短”的“点线距离”问题。问题是:点E在什么样的直线上运动?

采用极端化思想。既然点E的轨迹是直线型,我们不妨从最特殊的位置——“起点”“终点”两个位置来先确定E1和E2的位置。我们把点D看做是从点A到点F运动的。当点D和A重合时,点E的位置记为E1;点D和点F重合时,点E的位置记为E2,连接E1E2,则点E的轨迹即确定了。

如图2,作∠BAE1=135°,且AB=AE1=4,连接BE1;作∠BFE2=135°,且FB=FC=FE2,连接BE2;连接E1E2,则点E必在E1E2上。当AE最小时,AE⊥E1E2

那么,E1E2究竟在什么位置?目测好像是过点C的!!!如果过点C,则E1E2就和E1C重合了,则E1C的位置就更好确定了。

易求得∠ACE1=45°,∠ACB=∠BCE2=∠ABC=67.5°,显然E1、C、E2三点共线,则E1E2过点C。∵AB=AC=4,易求得当AE⊥CE1时,AE=2√2.

那么,该怎么证明呢?

显然,不论点E在任何位置,必有△BDE∽△BAE1。其实,也可以看做是△BDE和△BAE1手拉手的,那么必有△BEE1∽△BDA,则易证明∠BAD=∠BE1E=∠ABE1=22.5°,则E1E∥AB,即点E的轨迹为过点E1,平行于AB的直线。易知△E1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CE1=∠BAC=45°,即E1C∥AB,显然,点E在CE1上,此时,求AE的最小值就易如反掌了。当AE⊥E1C时,显然AE=2√2为最小值.

这道题目的思路整理后,发到朋友圈了,居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关注。其中锦州的米老师又提供了一种非常简洁的思路,很有意思。这种思路直接从∠BDE=135°为定值出发,加之DB=DC=DE,则B、C、E必在以点D为圆心,DB为半径的圆上,继而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BCE为确定的度数112.5°,则∠ACE也为确定的度数45°,从而判断CE∥AB,点E的轨迹也就确定下来了。为米老师点赞!!!

其实,记得在前一段十招三群里也有个老师问了到题目,和这个题目如出一辙,也是“因故”没有及时解决,今天一并分享学习了。

这是原题:

例2、已知△ABC中,∠ABC=90°,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DE,DF⊥DE,点F、点C在直线DE同侧,连接FC,且AB:BC=DE:DF=k。

(1)点D与B 重合时:

①如图1,k=1时,AE和FC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②如图2,k=2时,猜想AE和F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BD=2CD时:

③如图3,k=1时,若AE=2,S△CDF=6,求FC的长;

④如图4,k=2时,M、N分别为EF和AC的中点,若AB=10,直接写出MN的最小值。

分析:其中根据“手拉手模型”的相关结论,容易得出:

(1)①AE=FC,AE⊥FC;②AE=2FC,AE⊥FC;

(2)我们先看下③。如图3,作DM⊥BC交AC于点M,构造△DEF和△DMC手拉手,易证明△DEM≌△DFC。作DN⊥AC于N,不妨设DN=NC=NM=x,则CD=√2x,则BD=2√2x,则BD=3√2x,AC=6x。因为AE=2,则EM=4x-2.易证明△EDM≌△FDC,则FC=EM,且△CDF的面积=△MDE的面积=6.即1/2·EM·DN=1/2(4x-2)x=6,解得x=2,则FC=EM=6.

④当k=2,AB=10时,显然BC=5,CD=5/3,BD=10/3,CN=AN=5√5/2.其中N为定点。欲求NM的最小值,仍然要确定点M的轨迹。

这里,由于点E是动点,从而导致了点F和EF的中点M都是动点,所以点M的轨迹不太好确定。我们仍然采用构造“手拉手模型”的策略。

如图6,作DK⊥BC角AC于点K,则△DKC和△DEF手拉手,则EF的中点M必随着点E的运动而运动,根据“主从联动”的策略,点E的轨迹为直线型,则点M的轨迹也必为直线型。我们继续运用极端化的思想,把M的轨迹确定下来。如图7,当DE⊥AC时,显然M为CD中点M1;当点E和点K重合时,M为CK中点M2,因此点M在M1M2所在直线上。 而N为定点,显然,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当NM⊥M1M2时,MN最短。

如图8,当MN⊥M1M2时,过点M1作M1P∥M1M2,交NM于点P,此时易求得BC=5,CD=5/3,CM1=PM=5/6,NC=1/2AC=5√5/2,NP=1/2BC=5/2,则MN=NP-MP=5/2-5/6=5/3。

   当然,这道题目也可借助米老师提供的思路,其中E、D、C、F四点共圆......

文章来源:播睿智数学,作者:王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致经典:最值系列之辅助圆
「中考专题」瓜豆原理|第二讲 线段型路径轨迹
旋转相似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难题(有答案)
轨迹问题之定边对定角类型
中考数学压轴题热点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