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并报表调整子公司净利润时

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净利润的调整计算是怎样的?

净利润的调整就是在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把调整和抵销分录中损益类的项目相加减. 1.如果调整、抵销分录是借方损益类项目,说明是减少净利润,调整时应减去; 2.如果是贷方损益类项目,说明是增加净利润,调整时应加上. 用这种方法调整净利润时需要注意的是: (1)内部债权债务、投资业务不属于实物资产交易,涉及的损益类项目不调整净利润; (2)内部交易涉及的所得税费用项目也不调整净利润. 3. 投资企业向其联营或者合营企业销售商品属于顺流交易,联营或者合营企业向投资企业销售商品属于逆流交易. 无论是逆流还是顺流调整净利润时是相同的,需要注意两个调整: (1)投资时点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对净利润影响的调整; (2)投资后逆顺流交易未实现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合并报表中 内部交易 是否要调整子公司净利润?为什么?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的时候,要考虑内部交易,以及投资时点的资产评估带来的差异,因为投资方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的时候可能夸大了自己的利润部分,被投资方因为评估增值或者减值的部分,以及内部交易对方已经考虑了,但我们没考虑,所以要做调整。

而合并报表则全部抵消对冲了。

合并报表后的净利润调整,就不要考虑内部交易了。

合并报表如何调整净利润?

实务中,大多数企业未考虑此影响数,而是将抵销的未实现内部利润全部冲减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但是,在当期存在较大的逆销(如,子公司产品销售给母公司)产生的未实现内部利润时,若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比例又较高,全部冲减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会对财务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权益和损益及相关指标、比率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对逆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应考虑少数股东权益比例的影响数。

在不考虑内部交易的情况下,合并报表上的合并净利润中属于母公司的...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也就是说,子公司各期实现的净利润,其份额不计入母公司投资收益中。

这就意味着,母公司的净利润,不包含母公司享有的下属子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份额。

而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下属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需要并入合并报表中,则合并归母净利润包含了母公司享有的下属子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份额。

大多数的母公司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与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一致,甚至有的公司为了追求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的一致而人为地调整报表。

而事实上,母公司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与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在特殊情况下不应该相同。

母公司出资成立子公司,合并报表如何编制

合并会计报表是将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应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和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从企业集团这一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将它们视为同一会计主体的内部业务处理。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时,我们首先假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除了投资及其投资所引起的利润分配以外,没有其他内部交易事项。

1.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消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在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而在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则表现为实收资本等所有者权益项目。

但是,从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出发,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资本投资,实际上相当于母公司将资金拨付给下属核算单位使用,并不会由此引起整个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

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全额抵消。

编制的抵消分录为: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2.母公司投资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抵消母公司投资收益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权益性资本投资所取得的投资收益,也就是子公司各种收入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支出后的余额,与母公司持股比例相乘的结果。

抵销原理:(1)在对子公司拥有全部股份的情况下:而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已计入净利润之中。

为了消除重复计入母公司净利润的子公司净利润,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予以抵消;(2)由于子公司上期净利润中未分配的部分,母公司已在上期计入了其长期股权投资和净利润(或其它所有者权益项目之中)了,因此,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必须将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予以抵消;(3)由于上述(1)(2)内容(即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和期初未分配利润)构成了子公司可供分配利润,即等于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资者利润等利润分配各项目的数额和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也必须予以抵消。

综上,由于母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就是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可以说母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就是子公司本期全部可供分配的利润,构成了子公司对利润的分配(包括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和期末未分配利润。

所以,需要抵消的母公司投资收益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的各项目及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是相对应的,也是相等的,应将其相互抵消。

根据上面公式,可编制的抵消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 应付利润 (子公司应付利润数)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尚未分配利润数)。

3.盈余公积的处理在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子公司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一方面反映在利润分配表上,表示子公司利润分配的去向;另一方面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示子公司盈余公积项目数额的增加。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当将母公司权益资本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抵消时,已将子公司盈余公积的数额全额抵消。

当将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和期末未分配利润相互抵消时,也将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这一利润分配项目全额抵消。

但是,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由单个企业按照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则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均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分别计提盈余公积。

为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中如实反映子公司当期提取盈余公积的数额和形成的盈余公积的数额,必须将上述两笔抵消分录中抵消的提取盈余公积的数额和形成的盈余公积的数额转回,借记“提取盈余公积”项目,贷记“盈余公积”项目。

如果母公司出售一批商品给子公司,在合并报表时,母公司调整净利润...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一、影响合并报表的合并抵消分录 1.本期内部交易,本期实现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内销方销售收入金额) 贷:营业成本(内销方销售收入金额)  2.本期内部交易,本期未实现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内销方销售收入金额) 贷:营业成本(内销方实际成本) 存货(内销方销售毛利)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上述销售毛利*25%)   贷:所得税费用(上述销售毛利*25%) 扩展资料抵销分录(elimination entry)。

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分录指的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相关应该抵销的项目进行的调整分录。

合并抵消是指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与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抵消。

母公司在合并抵消时所编制的会计分录称之为合并抵消分录。

合并抵消分录的编制目的和作用是为了消除内部交易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与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使内部交易在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反映与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反映一致。

关于合并报表调整分录

这是两笔分录,你说的那个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的抵消是对投资时点的抵消,即A投资B,A的长期股权投资和B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而上面的这个分录是针对投资收益做的抵消分录,A投资B,年末B有利润,我们需要从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

如果A持有B70%,B有利润1000万,那么A应该确认700万的投资收益,这是在个别报表上。

在合并报表上,作为一个整体就需要对利润和投资收益做抵消,就是你上面的那个分录。

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需要调整内部交易损益吗?...

这个问题经过俺的思考,还是要考虑的,这直接影响到对于少数股东损益的确认,国际上也存在争议,到底少数股东需不需要承担内部交易,感觉书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调整很不好~容易让人产生主体混乱的感觉,我从教材的角度给你说明一下为什么要调整。

个别报表中的权益法,是利用长期股权投资代表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投资收益代替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是一种单行合并的概念,在不存在内部交易的情况下,还是挺科学的一种做法,但是存在内部交易情况下,由于权益法自身的缺陷,投资收益与长期股权投资是一对,于是出现了本不该调长期股权投资或者投资收益但仍然调整的情况。

这种缺陷在逆流交易下还还可以理解,关键是顺流交易。

投资方出售存货给被投资方公司,控股比例20%,80万卖100万,在个别报表上要调整投资收益对吧?假设被投资方无利润;借:投资收益20*20%=4贷:长期股权投资 4可是站在被投资方角度,这并不会影响他的损益啊,怎么能调整投资收益呢?实际上他是利用权益法,以长期股权投资代替被投资单位的存货给调整了。

而投资收益与长期股权投资是一对,于是就有了这笔分录,实质上对投资收益的调整在投资方与其他方编制的合并报表中不存在,需要调整回来。

应予调整的是投资方收入成本借:营业收入 20贷:营业成本 16投资收益 4回到控制情况下对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的问题,书中的理论是将母公司股东与少数股东看为一个整体,认为他们是出资者,形成的母子公司是他们的公司,所以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交易都不存在,少数股权也要承担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当然这存在争议,我们以教材为准)站在这个整体来看,任何内部交易都不存在,假设该企业只有子公司盈利,那么集团公司盈利中不应该包含任何的内部交易,包括顺流,逆流,所以控制下对投资收益的调整,投资收益代表的是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投资与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实现的利润,这部分实现的利润当然不能有内部交易,而不是个别报表中只代替被投资方的利润。

所以我说这里权益法调整很容易让人主体混乱。

所以,对投资收益的调整,需要考虑顺逆流交易,由此计算出少数股权权益。

所以你会发现书中不需要考虑内部投资收益和内部财务费用,站在整体,这两部分互相抵消了。

马上考试了,如果没理解的话没关系,毕竟考试的时候会算就好了,以后再慢慢思考。

集团公司合并报表问题!

当然不是简单的合并,这个一句话说不清楚,给你个模板吧,好好研究一下,但愿能帮到你:XX集团公司二零XX年XXX月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一)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1、抵销分录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以上四项应等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合并价差 (借或贷、差额)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长期投资账面值)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权%)2、合并价差(1)产生原因:由于母公司在证券市场上通过第三者取得子公司股份,支付给第三者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发行该股份的发行价。

(2)合并价差的计算合并价差=母公司内部权益性投资-被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比例=股权投资差额。

(3)报表列示:合并价差属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调整项目,在合并报表中应单独列示于“长期股权投资”项下。

3、少数股东权益 (1)含义: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中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

(2)少数股东权益的计算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母公司在子公司持股比例) (3)报表列示:在“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之间单列一类反映。

【例1】母公司拥有子公司80%的股份,年末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帐面值为28000元,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如下:实收资本 26000元、资本公积4000元、盈余公积2000元、未分配利润1000元。

借:实收资本 26000 资本公积 4000 盈余公积 2000 未分配利润 1000 合并价差 1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0 少数股东权益 6600 (二)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1、抵销原理 (1)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合并报表实质上是将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还原为收入、成本费用处理,那么必须将对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2)因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期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帐上,应予抵销。

(3)由于合并利润分配表是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反映对母公司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利润分配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额必须予以抵销。

2、抵销分录及公式∵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已分配利润+子公司年末未分配利润∴抵销分录:借:投资收益 (子公司本年净利润*母公司投资%) 少数股东损益 (子公司本年净利润*(1-母%)) 年初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 应付利润 (子公司应付利润数)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尚未分配利润数)说明:(1)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在子公司的利润分配表中找。

(2)“投资收益” A、在子公司“投资收益-对**子公司”项目中找。

B、计算得出。

3、 盈余公积的调整(1)原理A、通过上述抵销分录,已将子公司本期计提的盈余公积全部冲销,但依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公司按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

B、通过调整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后,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盈余公积”项目反映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同时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了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C、调整分录相当于将母公司一部分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而不是将子公司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因为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已全部被抵销了。

(2)调整分录A、调整当期盈余公积借:提取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 (子公司当年提取盈余公积数*母%)B、调整以前年度盈余公积借:年初未分配利润贷:盈余公积 (到上年止子公司累计提取盈余公积数*母%)(三)内部权益性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抵销的综合举例【例2】*1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A子公司投资“期初帐面值为45000元,占A公司80%的股份,A公司期初帐面值如下:实收资本35000元、资本公积15000元,当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2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1年:①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借:实收资本 35000资本公积 15000 盈余公积 1000 未分配利润 7000 合并价差 5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 51400少数股东权益 11600说明: A、“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45000+(10000*80%)-(2000*80%)=51400元。

B、“盈余公积”期末数=1000元。

(子公司) C、“未分配利润”期末数=10000-1000-2000=7000元。

D、合并价差=51400-(35000+15000+1000+7000)*80%=5000元。

E、少数股东权益=(35000+15000+1000+7000)*20%=11600元。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② 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8000 少数股东损益 2000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应付利润 2000未分配利润 7000③ 调整提取盈余公积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贷:盈余公积 800注意:子公司提取盈余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接基于成本法”与“模拟权益法”两种合并报表编制模式比较与分析——对新准则的响应(二)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三)长投权益的抵消 之成本法直接抵消
“直接基于成本法”与“模拟权益法”两种合并报表编制模式比较与分析
同一控制下报表合并时为什么要借少数股东损益?
合并财务报表理论讲解-2019年.xlsx
合并报表数据的核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