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常用的六种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是指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补益正气或疏泄病邪,从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进阴阳平衡,恢复人体健康的针刺方法。临床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有以下几种:

1.徐疾补泻 徐疾补泻是主要依据针刺速度快慢,以及出针、按闭穴位的快慢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刺之微在速迟者,徐疾之意也。'对徐疾补泻提出了基本术式要求,'徐'为缓慢之意,'疾'为快速之意。《灵枢·小针解》说:'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进针后,浅层得气,随之缓慢进针至一定深度,再迅速退针至浅层,反复施行。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后,随之缓慢退针至浅层,反复施行;重在徐出,是为补法。速度是表象,重点是力度。

2.提插补泻 提插补泻是主要依据实施提、插手法时用力轻重的变化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难经·七十八难》说:'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李梴《医学入门》说:'凡提插,疾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紧按火烧身,补也。'后世医家根据此说,将提插补泻发展、演变成多种操作方法。

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小幅度的重插轻提手法,以下插用力为主,为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小幅度的轻插重提手法,以上提用力为主,为泻法

3.捻转补泻 捻转补泻是主要依据向不同方向捻转时用力轻重的不同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窦汉卿《针经指南》中'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及《针灸大成》中'左转从阳,能行诸阳;右转从阴,能行诸阴'为捻转补泻奠定了基础。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捻转手法,拇指向前捻转时用力重(左转),指力下沉,拇指向后还原时用力轻,为补法。

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反复施行捻转手法,拇指向后捻转时用力重(右转),指力上浮,拇指向前还原时用力轻,为泻法。

4.迎随补泻 迎随补泻是主要依据针刺方向与经脉气血运行方向的顺逆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灵枢·终始》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难经·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后世医家多据此演化成迎随补泻方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为泻法。

5.呼吸补泻 呼吸补泻是主要依据针刺进退与患者呼吸状态配合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针灸大成》中'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即阐明了呼吸补泻的操作要点。

令患者深呼气时进针,得气后,依呼进吸退之法行针,患者深吸气时出针,为补法;令患者深吸气时进针,得气后,依吸进呼退之法行针,患者深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6.开阖补泻 开阖补泻是主要依据出针之时,是否按闭针孔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素问·刺志论》中'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即是开阖补泻的由来。

缓慢退针,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片刻,为补法;疾速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且不加按压,为泻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式补泻手法传统医药:针灸按摩保健
徐氏复式针刺手法之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图解及视频教程详解
针刺常用补泻手法
针炙学科谈针刺补泻
金针赋针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