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厥阴肝经——行间穴:平肝熄风,宁心安神,治疗高血压,中风头痛,胸肋满痛


行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荥穴,五行属火。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目,肝肾、前阴,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症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痫,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口眼歪斜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

名称释义

行为行走,间,中间,穴在第一,二趾缝端,经气行走其间。故名。

功能作用

清泄肝火,疏肝理气,熄风潜阳。

治法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荣主身热”。

定位

仰卧或者正坐,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

气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有足背静脉网,第1跖背动、静脉,为腓深神经的跖背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主治

主治头目,肝肾前因,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症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痫,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口眼歪斜等。

操作

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 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青光眼、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神经分裂症、小儿惊风、失眠、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心悸、肠疝痛、足跟痛、腹膜炎、便秘、消化不良,功能性子宫出血、阴茎痛、睾丸炎、糖尿病、红斑性狼疮等。另外实验研究显示,针刺行间穴,可使不同代偿功能的原发性青光眼的眼压在短时间内下降;若与人中,后溪配伍,针治因血钙降低而引起的手足抽搐症,可使血钙增高,症状消失。

配伍

配睛明,太阳,有清肝凉血、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配合百会,风池,率谷,有祛风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配气海,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经。

功效

行间是足厥阴肝经的荣穴,配五行属火,乃肝经子穴。它的作用根据“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法则及“荣主身热”,故泻之有清泄肝火、疏肝解郁、熄风潜阳之效,所以《图翼》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止行人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上达于头部,连目系,出于额,与督脉会于巅。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所以肝病最易生火动阳,病多属实,其症多见肝火、肝亢、肝风、肝郁为病。若肝阳上亢,或肝火随经上扰,即会出现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若阳亢风动、气血上逆,清窍闭塞则见中风;若肝阳挟痰火上扰神明则见癫狂;若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则可出现痛经;若肝火炽盛,肝不藏血则可见崩漏;若肝胆湿热下注,气化不利,则可出现淋症、疝气等。以上诸疾,治宜清泻肝火,疏肝解郁,熄风潜阳,故可取行间治之。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布胁肋,若肝气郁而化热,则胸胁胀满而痛,横犯中土则见呱逆,治宜清泻肝火、理气止痛,故可取行间治之。之所以可治疗足附肿痛是局部取穴治疗局部病。

附注

足厥阴肝经之荥穴。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行间者火也,在足大指间动脉陷者中,足厥阴之所溜也,为荥。”

《针灸甲乙经》:“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善惊,悲不乐,厥,腿足下热,面尽热,渴”,“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咳热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俯仰”,“月事不利”。

《医宗金鉴》:“从大软上行足大指次指妓骨缝间,动脉应手陷中。”

《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涨知识】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列降压中成药
高血压清热类药对:夏枯草配对菊花
【中医教你】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病症的16种降压中成药
【行间穴】消火养肝,宿醉不适
头痛针灸辨证施治法
武当道医学:天人合一道解肝经行间穴第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