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盗汗必属阴虚?并不是!帮你还原盗汗的真相

​盗汗,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病证。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汗液乃人体津液代谢外现于肌表之产物。

若津液代谢失常,可见多种汗液外泄失常的证候表现。

尽管盗汗之名没有什么争议,但盗汗的病机却是众说纷纭。

自汗属气虚阳虚,盗汗属血虚阴虚。这个概念我相信略微懂一点中医的朋友都不会陌生。

很多中医一遇到盗汗,就归为阴虚,运用滋阴清热之法来治疗。

在这里需要纠正一下,盗汗有阴虚,但也有很多是阳虚为主。

关于阳虚致盗汗的病机,宋代《太平圣惠方》中也有相关记载:“或每因睡中,遍身汗出,此皆阳气虚,心气弱。”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中也提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再次强调了阳虚可以致盗汗,以纠时弊。

结合以上历代文献来看,盗汗的病机是复杂多变的,不同医家有其不同的侧重、不同的角度,在辨治上有不同的思路。

总体上看,盗汗的病机涉及阴虚、血虚、阳虚、阴阳两虚等虚证,也涉及湿、热、瘀等实证。

临床上应遵从治病求本之原则,仔细甄别病机,方可取得疗效。

放一个病案举例来参考:

焦某,女,62岁,主诉胃脘部发凉,凌晨汗出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进食生冷后胃脘部发凉,夜间凌晨(1点左右)开始出汗,约3点钟左右逐渐稳定,中间需换2次内衣。

初诊:2018年3月26日。证见:凌晨汗出,胃脘部发凉,喜温喜按,周身怕冷,乏力,饮食可,睡眠一般,大便调,夜尿2-3次,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细。

此为寒邪直中,伤及中阳,阳气虚损,固阴无力,人寐时卫阳入于阴分,凌晨“子时”为“极”,卫阳最虚,发为汗出,“丑时”阳气出阴,卫阳渐盛,固摄有力,汗出渐止。

宜温补中阳,调和营卫,用理中丸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干姜10g,草豆蔻20g,桂枝10g,肉桂10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20g,柴胡15g,枳壳15g。

3付,1付水煎300mL,100mL,日3次,口服。(注:患者请遵医嘱,切勿擅自照方抓药。)

二诊:2018年3月29日。服药后夜间汗出缓解,乏力缓解,胃脘部发凉明显减轻,喜热食,怕冷减轻,饮食可,睡眠易醒,大便溏,日2-3次,夜尿2-3次,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细。

患者中阳渐充,营卫已和,故夜间汗出缓解,宜继续温补阳气,加杜仲15g,续断15g大补元阳,温运脾胃。

继服5付,则余证大减,嘱其防寒保暖,忌食生冷,饮食调理。

总结一下,不能机械的认为盗汗就是阴虚。

无论盗汗自汗,都是一种“不受约束”的出汗,阳虚外不能固,水饮泛滥外泄,也能导致盗汗。

具体还是要注意汗的性质、汗出后的症状,以及全身整体综合判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汗的病机和治法——绝非一般人所讲的那么简单
非阳虚自汗治验举隅
《内经》论汗证
自汗和盗汗:我们没区别
经常汗出不止,原因有2种,2个中医止汗名方,帮你搞定“虚汗”
赵凯教授辨治多汗症经验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