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关清军的火器装备,真的不如大明吗?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作者:科西嘉人  |  编辑:Q先森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一幅著名的《阿玉锡持矛荡寇图》(见题图),画上有一位彪悍的八旗勇士,背挂火绳枪,腰系箭囊,一手持缰绳一手持矛,正在骑马飞驰。此画乃清宫画家、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绘,反映的是18世纪中叶清廷平定西域回部叛乱时一位名叫阿玉锡的勇士形象,从中可以一窥当时清军冷热兵器混用的装备情况。


近年来,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说骑射为本的满清,入主中原导致中国火器的发展水平相比明朝倒退了。仿佛入关清军是一支装备落后,单纯靠凶残嗜杀夺取天下的“燃烧军团”,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常见的满清骑兵



神兵利器西洋来


公元1517年10月的一天,一支由4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舰队突然出现在广州附近的海面上,这4艘船升旗鸣炮,“放铳三个,城中尽惊”,明朝广州官员一开始以为是外敌入侵,其实是虚惊一场。


原来这是初来乍到的葡萄牙使臣皮雷思按照西方的礼仪向中国人民表达敬意,但就是这次乌龙事件,使中国人初次领略到了西洋火器的厉害,据明朝官方文书记载:“西夷善大铳,铳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其铳用铜铸,大者千余斤,因名佛郎机。”佛郎机是当时中国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称呼,后来也被用来称呼这种新式火器。


五年之后,有5艘葡萄牙舰船在珠江口挑衅,被明军击败,2艘船和20多门佛朗机炮被明军缴获。对佛郎机威猛火力留下深刻印象的广东地方官员上奏明世宗,请求大量仿造这种火器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当年,工部军器局就成功仿造了32副大佛郎机铜铳。


此后,明军开始大量装备这种新式火器,到嘉靖中期,仅明朝北边甘肃、宁夏、固原和大同四镇就装备各式佛郎机炮3286门。此外,明朝水师也装备了许多佛郎机,如一艘福船装备大佛郎机6座,海沧船装备4座,苍山船装备2座。

明崇祯时期的佛郎机


佛郎机作为一种流行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的欧洲早期后装炮,比此前装备的中国传统火器要高大上得多,它巧妙地采用了母铳衔扣子铳的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管内闭气导致爆炸的问题,保证了发射安全。


由于子铳是单个的,可以发射一个后再换上另一个,几个子铳迅速更换,便可形成“弹落如雨,所向无敌”的可怕杀伤力。此外,佛郎机的母铳炮身两侧还安装了炮耳,便于在炮架上安放和转动,而且还配备了准星和罩门,使得射击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从嘉靖至万历年间,明军一共装备了大约四、五万门佛朗机炮。万历援朝战争期间,明军投入了包括佛郎机在内的大量火炮。例如1593年2月的平壤之战,明军用各式重型火器猛轰敌军据守的平壤城,使得侵朝日军遭受重大损失,丧失了作战信心,被迫撤出平壤城。

援朝战争期间明军用的大将军炮


进入17世纪,又有一种西洋神器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1601年,两艘荷兰巨舰突袭澳门,其炮舰规模着实震撼了不少中国人。除了战船的高大坚固之外,荷兰人所装备的二丈巨铁炮“发之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其威力令明军曾经引以为傲的佛郎机相形见绌。由于当时荷兰人被称之为“红夷”,于是这一类大炮就被称之为“红夷大炮”。


这实际上是一种前装滑膛炮,口径多在10厘米以上,重量从70斤至万斤不等,弹药前装,重量较大,为球形实心弹。其炮管的铸造技术复杂,采用整体模铸法,使得大炮质量提高。红夷大炮由车运载,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形炮耳,火炮以此为轴调整射击角度,配合火药量改变射程;炮身上装有准星和照门,射击精度较高,射程最远可达七八里,杀伤力巨大。


红夷大炮甫一亮相,就引起了不少明朝官员的注意,从此开始大量引进和仿制这种新式武器。1621年,明廷派遣钦差前往澳门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26门红夷大炮,并聘请了葡方人员作为技术和教练人员。


此外,明廷还通过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来仿制大炮。1633年,朝廷设立铸炮厂,由传教士德国人汤若望负责监制,仿制成功火炮20门。1639年,又在紫禁城旁设立了铸炮厂,前后成功铸造出约500门各式西洋火炮。



青出于蓝胜于蓝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即大汗位,建立后金汗国,起兵反明。此后,在萨尔浒等一系列战役中,后金军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但在宁远城下,后金军遇到了克星,守城的明军不足两万人,却成功地依靠了十一门红夷大炮和其他火器击退了攻城的13万八旗劲旅。红夷大炮发射时,“循环飞击,每发糜烂数重”,面对这种新式武器,后金军此前屡试不爽的依靠牌车抵挡明军火器的战术行不通了。


明军每发射一炮就可以轰倒一百多人,城外尸积如山。双方激战3日,宁远城依然岿然不动,后金军则伤亡多达1.7万余人,被迫解围而去。能征善战的努尔哈赤遭遇了其军事生涯中最大的败绩,为此郁愤成疾,于1626年八月死于距离沈阳40里的矮鸡堡。


第二年,新即位的大汗皇太极为报宁远的一箭之仇,亲自统领大军围攻宁远、锦州,结果其凌厉攻势再次被明军的西洋大炮所击退,甚至有一座后金军的大营也被红夷大炮轰得粉碎。明军火器的强大威力给女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太极不禁感叹:“野地浪战,南朝万万不能;婴城死守,我国每每弗下。


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后金方面重用被俘的汉人工匠,开始迅速、大量地仿制西洋火器。


1631年正月,这批工匠仿制成功第一门西式火炮,皇太极亲自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同时组建了一支名为“乌真超哈”(女真语重兵的意思)的炮兵部队。同年八月,后金军在大凌河之战中首次使用火炮,用六门红衣大炮(女真人忌讳“夷”字,故改为红衣)攻克了明军一处坚固要塞,首次尝到了使用火器的甜头。大凌河一役,后金大获全胜,还意外缴获了3500多具各式火器,发了一笔横财。


仅仅两年之后,后金又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明军中炮术最为精湛的孔有德部叛变,自登州渡海至鸭绿江口投降了后金。皇太极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皇太极


孔有德所部在西洋火器专家的一手调教之下,利用西方弹道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知识计算炮弹轨迹,其命中率远远高于仅凭经验作战的传统炮队。他的叛变使后金方面如虎添翼,极大地扭转了交战双方的军事技术力量对比,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后金一方倾斜。


对此,孔有德曾不无得意地对皇太极说:“本帅现有甲兵数万,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有谁敢与汗为敌乎?”


至1639年,清军(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已经拥有60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1642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松锦之战期间,明清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火炮,清军火炮的数量后来居上,超过了明军。


清军将红衣大炮用于大规模的野战和攻坚,用数十门大炮连续轰击锦州、塔山等明军在松锦防线上的要塞城堡,先用重炮扫荡城外的城防设施,继而轰塌城垣,从而为军队强攻开辟出通道。例如在轰击塔山城时,清军炮火“直透坚城、如摧朽物”,将城墙轰塌二十余丈,步兵趁势从缺口处蜂拥而入,一举攻占了塔山。清军采用此种战术,相继攻克多处要隘,明军对此一筹莫展。


松锦之战是清军入关之前明清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最终以清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明军战死五万多人,蓟辽总督洪承畴、锦州守将祖大寿被俘。此后,明朝在山海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苦心经营数十载的关宁锦防线被彻底摧毁,同时还损失了3683件火器,其中包括16门红衣大炮和1519支鸟铳。

洪承畴


相比之下,此时清军已经拥有近百门红衣大炮,一年以后又铸造出35门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神威大将军”炮。


此炮中心为铁胎,外面浇筑铜壁,铁心铜体,利用铜炮耐用的特点,可将炮管铸得更薄,又可节省成本。火炮长约2.8米,重1950公斤,用火药2.5公斤,弹子5公斤,安装在四轮炮车上,乃是攻城拔寨之利器。


至此,清军无论在火炮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凌驾于明军之上。   


清军凭火器打天下  


清军入关后,其主要作战对象由前明军队换成了农民军。与清军相比,农民军的火器主要来自对明军的缴获,而限于技术和认知水平,李自成的军队从未自制过火器,故而在对火器的应用方面远不是清军的对手。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面对红衣大炮这类新式武器,中国传统的城墙构造已不再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旧式城垒的防御作用明显下降了,在城池攻防战中,军事上的优势逐渐从防守方转移至进攻方,攻方得以避免顿兵于坚城之下而遭受重大伤亡。每次进行攻城作战时,清军将领的第一反应就是调“西洋神炮”来。


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潼关战役(1644年)中,清军不急于进攻,而是等待炮兵的到来。1645年元月“初九日,红衣炮军至”,清军遂一举攻克了潼关,迫使大顺军退出西北根据地并最终败亡。此后,清军下江南期间,在扬州、江阴等地遭遇抗清军民顽强抵抗时,也同样是用大炮轰塌城墙后再攻占城池。


康熙年间,清廷在西洋传教士的协助之下,大量铸造火炮用于实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它是康熙年所铸造的一系列火炮中最为精良的一门。此炮铸造于1689年,全重3吨,长3.1米,用火药5斤,生铁炮子10斤,炮身通体呈铜绿色。

武定永固大将军炮


清朝大量铸炮,使得在晚明十分珍贵的、包括红衣炮在内的西洋大炮在清军中已经十分常见,这些火炮都装备了炮车,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钉在地上发射。


不仅如此,清军火枪的装备率也远高于前明军队,以乾隆年间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为例,其士兵所持火枪和冷兵器的比例为5:5,广东等沿海各省的装备比例更高。全国除了直隶、山西两省之外,各省绿营装备火枪的比率均超过了弓箭的装备率。


到了18世纪中叶,清军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和回部叛乱时,无论是火器的装备率,还是技术水平乃至战术编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总体战术水准已相当接近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改革炮术的水平。清军在与回部大小和卓叛军交战时,双方步兵均以火器为装备,各自组织起三段击连续射击,清军更能以大量的火炮轰击敌军,打得叛军狼奔突兀。


有趣的是,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普及,传统的重甲再无用武之地,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兵普遍装备棉甲等轻质铠甲,而此类轻甲对弓弩的防御力很有限,遂使弓箭这一发射频率远高于火器的传统冷兵器重获新生。这便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八旗勇士阿玉锡同时装备火枪和弓箭的情形,冷热兵器混用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手持传统冷兵器的阿玉锡


满洲女真民族崛起于我国东北气候严酷的白山黑水之间,培育出了尚武的传统和剽悍的民族性格。诸多史实证明,满清既然以武立国,对于包括红衣大炮在内的各种先进火器自然不会予以拒绝,而是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实用原则并发扬光大。那种认为清朝火器水平(至少在盛世时)比明朝还落后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军队装备手雷和弗朗机炮,曾打败葡萄牙、荷兰,为什么就打不败射箭骑马的清兵呢?
谁灭亡了大明王朝?科学家徐光启跑不掉
红衣大炮之殇——从天启到崇祯, 西洋火炮是如何落入清军之手的
大明500门红夷大炮缘何神秘失踪?崇祯自毁 清军盗取 都不是
探究|清朝的四种火炮!
火药发明者是如何被火药打败的?|深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