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陵墓石刻(一、两汉)
古代遗存中,陵寝一类占比很高。其中帝王陵寝更是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及举国之力修建,在风水格局、地面地下建筑、陪葬器物、壁画及地上地下的雕塑等方面都很有研究价值。
中国的帝制从秦朝开始,但之前的商周王陵,虽然没有地面建筑了,但陪葬器物还是非常丰富和精彩的。因帝陵艺术内容浩繁,本文只列举地面石刻,所以秦兵马俑不在其中。
忍不住还是放了一张照片,谁让秦兵马俑那么神奇,神奇到没法解释。
最近整理一下历代陵墓石刻,为杨老师暑假的系列课程预热。今天是第一篇:两汉

一、西汉

西汉帝陵都在西安周边,九座在北部的咸阳塬上,还有两座在西安东南白鹿塬及少陵塬。现存陵墓石刻可以算是最早的帝陵石刻遗存了,能留下来的也不多,只有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前,有一组石刻。
这组石刻的明星是——马踏匈奴,一件与其他15件都不相同的独立作品。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高1.68米,长1.9米,一只前蹄把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表情恐惧。
作品像纪念碑一般持重圆浑,使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生动凝练,保持了花岗岩的刚硬自然美。

由于花岗岩的坚硬,其他15件作品,基本都是按照原料的大型,进行构思和创作,尽量使用原石的外形,不做深度加工,用概括提炼的线条来描画出人物动物的外形。类似于这样【循石造型】,在之后的陵寝石刻中十分罕见了。

二、东汉

东汉帝陵,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置石像生的先例,进一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建制为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其中十一座在首都洛阳周边邙山一带,汉代最后一位献帝的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可惜的是十一座帝陵遗存下来的石像已经非常稀少,仅有开国的光武帝刘秀的原陵神道延长线上还有一只石象。
1992年12月,在河南孟津老城油坊街村,距汉光武帝原陵约1公里处,修筑水渠的村民发现了一件东汉石辟邪。它的气势宏大,在同类辟邪造型中最为精美。
到目前为止,洛阳一带出土的汉代大型石辟邪共有五件,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石辟邪是中原地区体型最大的,最为生动的一件。
其他几件要差一些,如下:

我们还在再看看最佳那件吧,其充满自信豪迈的姿态,令人在感受它阳刚之美。
东汉帝陵原址留存的石刻实在是少,但是一些博物馆中,收藏了大臣墓前的石兽。
比如原来在南阳宗资墓前,现在收藏到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的二只石兽,铭文刻“ 天禄、辟邪”。宗资,东汉汝南太守。
石兽约制作于延熹九年(166)以后。体躯瘦长曲线优美, 有翼,头已损,工致秀丽、典雅多姿,后世的南朝石刻基本上就是它的延续。
以上三图来自陈吉吉老师
在国家博物馆,也有一只“东汉”石兽。样子跟南阳这对不太一样。
杨老师在现场授课
在我国大西南,巴蜀一带还保存了不少东汉的大臣墓葬石刻。比如高颐阙:

高颐,字贯方,东汉益州太守,因政绩显著,死后皇帝敕建阙以表其功。高颐阙建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阙前两具石兽雌雄各一,称“天禄”、“辟邪”,似狮非狮,似虎非虎,肩生双翅,昂首、张口、吐舌,威猛雄健,为东汉石刻精品。

高颐阙是全国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阙身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

在四川东部的渠县,更是被命名为“中国汉阙之乡”。最著名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为代表的,加上蒲家湾汉阙、王家坪汉阙、赵家村汉阙合称“渠县汉阙”。

绵阳,还有平阳府君阙。


由于汉阙其实除了是陵墓地面的纪念性雕刻以外,在古迹的分类中,算是古建筑一类的。包括更加有名的:登封汉三阙,济南长清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都是建筑里的经典了,这些古迹不在本次课程的内容范围,将来杨老师开建筑史课程时再说。

嘉祥武氏祠石刻
汉代陵墓石刻,还有一大类是汉画像石。中国有四大区域遗存有大量的汉代画像石: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四川则遗存大量的汉代画像砖。这些浅浮雕和线刻为主的石刻艺术,受本文篇幅有点,暂不罗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石像生识别指南
千古之谜:朱元璋陵墓夜伴哭声
中国历代皇陵(二)
令人震惊 南京二十多处南朝古墓为何神秘失踪(2)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南朝陵墓石刻访古纪行 之一——序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