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亭序》中的“流觞曲水”是怎么一回事?

流觞曲水出名是因为王羲之那篇著名的《兰亭集序》,序中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讲的就是东晋永和年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谢安等一干朋友在绍兴兰亭宴饮。他们列坐在水渠两边,让酒杯顺水漂流,飘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那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即兴写了一篇序文,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序言中提到流觞曲水因为修禊事,那么什么是修禊事?我们来看看它前世今生的故事。

兰亭修契图(傅抱石画)

一、流觞曲水的前世故事

修禊是上古的一种巫术仪式,主要在上巳节进行,也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举行,后来渐渐固定为三月初三。《周礼》记载,上巳这天要由女巫在水边主持祭祀,进行春浴,称作“祓禊”、“修禊”。“祓”意为拔除病气,“禊”则为清洁净身。在孔子的时代,上巳节在民间已经很流行。“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这个著名的段子就是曾点对孔子描绘的上巳节春游图。这个节日曾经跟春节、中秋同列为全年三大节日。

骊姐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

到了两晋,上巳节在贵族和文人中发展成赛诗会之类的节日。文人墨客们在水边举行宴会,饮酒吟诗,叫做“流觞曲水”,这成了上巳节最为风雅的活动。东晋永和年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谢安等一干朋友在绍兴兰亭宴饮修禊,以曲水流觞节目助兴。曲水指的是流水曲折,流觞指的是随水漂流的“羽觞”,就是当时流行的酒具耳杯。因为这种酒杯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

荆州博物馆藏漆耳杯

就在这流觞曲水中,一篇流芳千古的作品诞生了!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写下了《兰亭集序》,据传这篇精美绝伦的书法圣品还被唐太宗带进坟墓陪葬。我到绍兴兰亭考察,只看见了康熙所书的《兰亭集序》御碑,还有周杰伦的歌声回响在耳畔“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康熙所书兰亭集序御碑

在唐代,人们把流觞曲水改成了水滨出游。从王维的“春服满汀洲”,到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不难想象五陵少年们在长安水边打望美眉的盛况了。唐德宗李适还写下了上巳诗:“佳节上元巳,芳时属暮春。流觞想兰亭,捧剑得金人。”崔护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是写上巳节里的一段美丽邂逅。

北宋时期,大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客居蜀地时,在宜宾市郊北的崔科山峡谷中凿石饮水为池,取名“流杯池”,大有效仿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流觞曲水”之意。此外,重庆万州高笋塘旁也有一个“流杯池”,也因北宋黄庭坚曾在“流杯池”宴饮并书写了传世名作“西山碑”而闻名天下,为古万州八景之一。

宜宾流杯池

二、流觞曲水的今生故事

宋代以后,汉族的上巳节逐渐衰微,而“三月三”却在南方少数民族那里越过越红火。这一天,壮族、苗族、侗族、畲族、土家族、黎族、瑶族、彝族的男男女女,穿着鲜艳夺目的节日盛装,他们虽然不再临池赋诗,却也要喝酒吃肉,或对歌跳舞,或约会相亲,或拜祖祭祀,通宵达旦。

公元958年,上巳节的风俗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福冈县大宰舟天满宫率先仿效兰亭“流觞曲水”,举办了“曲水宴”。到了17世纪的江户幕府时代,每年的三月三被定为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日本民间会举行盛大的庆典,这个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春天去日本旅游的人肯定会对日本的女儿节惊艳不已,但却不知道它原本来自中国。

日本女儿节曲水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可以叫做中国书法节!
兰亭导游词(2)
王羲之《兰亭集序》解密之群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三月三,上巳节,忆否曲水流觞
江南书序,绍兴兰亭!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