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群仙祝寿图之一

群仙祝寿图之二

 

如今大多数的中国人早已不再过三月三节了,那么,农历三月三在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节日呢?

在大众的观念意识里,月、日相同的日子总是不那么平凡,因而许多这样的日子都成了节日,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都是如此。这其中大多数节日有专门的名称,也可以叫“重某”的,如重三、重五、重七、重九。而三月三虽然也有专门的名称,但又都不足以概括这个日子丰富的内涵与节俗。“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佳节,对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三月三是为了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西王母就是调和阴阳,致召万灵,统括真圣,“若隐若现,运百灵而准今”的女仙。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他的神威,使“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人们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古时又称“上巳节”。在我国历史上,上巳节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流觞(shāng)曲水”就与这个节日有关。

据史籍考证,上巳节的渊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巫术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谓之“祓(fú)禊(xì)”。祓,意思是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则是指修洁净身,除去积秽。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在水边“祓禊”,洗濯(zhuó)身体,就可以祛灾禳(ráng)福,确保一年平安。因农历三月上巳日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巍晋时期,干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为上巳节。

在我国古籍中,上巳节“祓禊”习俗多见记载。《风俗通·祀典》:“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禊与浴故于水上舆洁也。”《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洁。”据认为,《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说的就是孔子和弟子们“祓禊”时的情景。

所谓“流觞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于流波曲水边,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某人即取而饮之,然后作诗,作诗不成便罚酒。流觞曲水盛于魏晋,彼时文人雅士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整日饮酒作乐,因此这种把饮酒和作诗融合一体的“高雅”活动受到他们的特别青睐。古人流觞曲水,还发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事,这便是王羲之创作著名的《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天下名士谢安、殷融、孙绰、阮裕、袁峤(qiáo)之等42人,在江南水乡绍兴的会稽山之阴、兰亭曲水之滨,共襄了一次名垂青史的曲水流觞盛会。据《嘉泰会稽志》引《天章寺碑记》记载,当时共得诗37首,王羲之酒酣意畅、神采飞扬,当即用蚕茧纸、鼠须笔为这37首诗合成的诗集作序,写就了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经典之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书法之美,登峰造极,可谓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遒媚劲健、字字玲珑,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在写作上,《兰亭集序》通篇28行,共324字,遇到重复文字,皆有所变化,精美绝伦。《兰亭集序》一举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书圣”的崇高地位,为中国的书法史增添了浓重而辉煌的一笔。

三月三也是中国的“女儿节”。上巳节自西周以来就是女性色彩浓重的节日,汉族人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传诵已久。宋代欧阳修也在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diàn)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由于后来宋明理学的压制,三月三的民俗在汉族逐渐衰微,“女儿节”渐渐消沉。现在,在日本、韩国每年这一天仍然举行种种节日活动。日本以“女祭”为名纪念庆贺,而且早已作为他们国家的“无形文化财产”加以保护。

也有人把三月三视为中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有两个:一个是农历的三月三;一个是农历的七月七。农历七月七因传说牛郎织女相会而演化的情人节,早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了,而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也是由来已久。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垂柳无端馈赠别”。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已成定式。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农历三月三,还是道教的重要节日。据说三月三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三月三,同时又是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流行在壮、侗、布依、水、仫(mù)佬、毛南、苗、瑶、畲(shē)等民族中间。

壮族,一般在这天赶歌圩(xū),搭歌棚,举办歌会,让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传说壮族历史上有位歌仙刘三姐,又称刘三妹。她擅长歌唱,三位秀才来对歌,都败在她手下。后来她骑着鲤鱼上了天,在广西一带留下不少佳话。后人纪念她,把三月三叫做“歌仙节”。

侗族,多在这天抢花炮、斗牛、斗鸟、对歌、踩堂,又称“花炮节”。

布依族,在这天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色糯米饭,各个村寨之间,好几天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畲族三月三称“歌节”,又称“乌饭节”。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農曆三月三的傳說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由来大揭秘
漫话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的传说和习俗
司马相公的空间 [http://1010573034.qzone.qq.com]
又是一年三月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