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畅觉:诔挽钩沉/如何让死者芳名远播甚至流芳百世?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刘畅觉,湖南邵东人。1946年生。曾发表小说、散文20万字。著有《浮生若梦》、《刘畅觉文集》等书。

 作者授权绿汀文艺首发此文!欢迎分享!如转载,请注明本平台出处链接。

诔,叙述死者生平和表示哀悼之文。

清人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哀祭类,人告于鬼神者。《诗》之《黄鸟》、《二子乘舟》,《书》之《武城》、《金滕》祝辞,《左传》荀偃、赵简告辞皆是。后世曰祭文,曰吊文,曰辞,曰诔,曰愿文,曰招文,皆是。”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周世盛德,有铭诔之文,大夫之材,临丧能诔。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意思是说,周代富于美德,有了铭、诔的文体。大夫们有这样的才能,面临丧事,能够替死者作诔。诔是累列之意,是累述罗列死者的德行,表彰他,使之不朽。

 “夏商以前,其祥靡闻。周虽有诔,未被于士。又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在万乘则称天以诔之,读诔定谥,其节文大矣。”意思是说,夏、商以前,有没有这样文辞就不知道了。周代虽然有诔,但没有用到士的身上。又地位低的人不能替地位高的人作诔,年纪小的人不能替年纪大的人作诔。对于天子,就借称于上天来替他作诔;至朗读诔辞,制定谥号,那种礼制当然就更隆重了。

 “自鲁庄战乘丘,始及于士。逮尼父卒,哀公作诔。”意思是说,自从鲁庄公在乘丘打了一仗,诔才开始应用到士的身上。到孔子死了,鲁哀公便给他作诔。

可见士的最早的诔辞应该是鲁哀公的《孔子诔》:“旻(mín悯)天不吊,不憗(yìn阴)遗一老,俾(pi)屏余一人以在位,茕(qióng)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旻天,天空,秋天。不憗,不愿。这一段话译成白话文是:老天爷你太不善良,不肯留下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使得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痛疚之中。多么令人悲伤呀!孔老先生,您的逝世,使我再也没了法式,没了榜样!

至于写作祭文的方法,刘勰说:“至于序述哀情,则触类而长,傅毅之诔北海,云'白日幽光,雰雾杳冥’,始序致感,遂为后式,景而效者,弥取于工矣。详乎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其论人也,暧乎若可觌,道其哀也,凄焉如可伤,此其旨也。”意思是:至于所叙述的哀痛之情,则是触及了事物而产生的。傅毅之给北海王作诔,说“白天的阳光不见了,突然暴雨来临,空濛一片”,这时才开始叙述他交织着的情感,便成了后世的格式。仰慕他学习他的,更趣于工整了。详审诔的作法,大约就是选录死者的言行,是用传的体制,颂的文辞;开头写荣耀,结尾述哀痛。论对象的为人,便仿仿佛佛,似乎可以目见;说作者的哀痛,便凄凄惨惨,又可以令人忧伤。这就是它写作的要领。

今人对祭文的写法有“时、哀、颂、慰”的说法。时间,哀悼,歌颂死者,安慰生者。若将时间撇开,也叫“三步曲”。

依《文心雕龙·诔碑》中的意思,描写逝者,追思亡人。铭勒他的美德,以怀念他的善行。要使人从中看出死者的风格,如见其人;听到文辞,便似在抽泣一样。能表述出死者的光辉事迹和刻画出他那令人怀念的形象,一篇好的祭文便达到了目的。

写碑文和写祭文一样,但更须简练。碑,是裨补的意思。上古帝王,记录名号,登山祭天祭地,树立石块,来裨补山岳之不足,所以叫碑。从后汉以来,碑碣蜂起云涌。碑文和祭文一样,要写得简明恰当,措辞准确,词句丰润。就其叙述来说就是传记,就其文字来说就是铭文。就立碑来陈述死者来说,它跟诔又同属一个领域了。

《幼学琼林》:“亲死曰丁忧,又曰丁艰;居丧曰守制,又曰读礼;在床为尸,在棺为柩;报孝为讣,慰孝为唁。”讣就是报丧。哀死的叫吊,慰生的叫唁。

古代的礼法制度,凡在丧期内,均不得释服举乐,并辞去一切官和私公务,解官丁忧,每天要举哀哭泣。但因公务所需,亦可提前终止孝服,赴官视事,称“起复”、“夺情”。咸丰初,曾国藩丁艰家居,会太平军起,奉命在籍督办团练湘军,转战十年,先后收复各省,底定东南。《宋史》:“父母死都称丁忧。”《五代史》:“父死叫丁外艰,母死叫丁内艰。”“丁”是“当”、“遭逢”的意思。

唐代丧制,仍遵古礼为斩衰(cuī同縗),齐衰(读兹催),大功,小功,缌麻五服。斩衰,其衣用最粗的麻布做成,不修边沿,使断处外露,故名。凡儿子及未嫁女为父母、重承孙为祖父母、妻为夫,均须服用斩衰,服期三年。齐衰之服用粗麻布,边沿修剪整齐,故名。凡曾祖父母和高祖父母死后,均用此服,服期为五月和三月不等。大功之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为细。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的姑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母、兄弟等,均服此丧服,服期九月。小功之服用熟麻布,又较大功为细。凡为同宗的曾祖父母、伯叔父母、堂伯叔父母等均服之,服期五月。缌麻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其服用细麻布做成。凡为本宗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以及外姓中的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此服,服期三个月。

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cuī縗),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絰(dié迭),缠在腰间的散麻绳为腰絰。衰和絰是丧服的主要部分。

《幼学琼林》:“曰崩,曰薨,曰卒,尊卑各异其称;曰死,曰夭,曰殇,修短各同其分。”皇帝、皇后之死称“崩”,公侯贵戚死称“薨”,大臣要员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老百姓)死称“死”,典出《礼记》。六十岁以上称“享寿”,六十以下称“得年”或“享年”,还有三十以下叫“夭”,二十以下叫“殇”。

但皇帝死后,新皇帝无需守制三年,以月易日,新皇帝三日听政,十三日为小祥,二十七日为大祥。“祥”是祭名,去凶从吉之意。古礼满三年服叫禫(dàn)礼,由丧服换吉服之间的一个月服制叫禫。丧服满二年叫大祥,满一年叫小祥。

丧葬礼俗,依旧习有停尸,入殓,吊丧,下葬,超度等礼仪。汉人以土葬为主,在地面堆土为记。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水葬,天葬,火葬,悬棺葬,风葬等方式。

《幼学琼林》上有“卜地曰牛眠,封土曰马鬣”的话。《礼记》载,孔子葬母,筑坟形似马鬣,故曰马鬣封。《晋书·周光传》载,陶侃(陶渊明曾祖)将葬父,家中的牛不见了,四处寻找。路上有位老人告诉他,有条牛伏卧在山岗下的低洼中,你若把死者葬在那个地方,他的后人会位及人臣。老人说完便不见了。陶侃把父亲葬在牛眠的地方,后来称好的墓地为牛眠地。

盖闻:发富由于地脉,催福得自佳期。地脉钟山川之秀气,佳期夺日月之精华。牛眠一遇,定然簪缨百代;佳期一获,必定禄享千钟。大地留于善老,福禄归于后裔也。

选择一处好的风水墓地,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清人郑板桥在《范县署中寄郝表弟》一文中说:“墓地风水,原属堪舆家藉以惑人利己之言,不足取征者也。语云:墓地好,不如心地好。苟子孙心地恶,祖宗虽葬好地,不兴发;子孙心地好,祖宗葬坏地,亦得兴发。故范文正公(范仲淹)见五绝之地,不忍遗祸他人,安葬其父母,竟得飞黄腾达,位至宰相,足见好心地可以移转恶风水。”

如今乡下为先人修筑陵墓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此风似不可长,既耗财又占地。若依古人“入土为安”的说法,就不必把钱都花在死人的身上。

在湘中农村,人死后仍要请和尚道士超度亡灵,一至三昼夜不等。在湘西和贵州某些地方,悼念活动要持续一周至一月。为亡灵诵经礼忏,虽有迷信之嫌,但视为一种宗教传统,或藉以寄托后人的哀思而举行的悼念活动,亦无不可。丧事宜简,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丧事中的挽联和祭文,为历代所重视。达官文人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挽联和祭文,使挽者和被挽者与挽联和祭文一起流传千古。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挽联和祭文做为一种文学形式,有待我们去继承、挖掘和发扬光大,让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得以流传和完美。

附:祭舅父文(刘畅觉)

时维

公元二0一三年癸巳岁二月 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仙家何处有?僧人遥指蓬瀛村。草木含悲,风云蓄泪。峨山其颓,渭水波寒。斯时也,乃我舅父逝世修因之期也。慈命下外甥刘畅觉等谨备三牲庶羞之仪,哀祭于周公泰察老大人之灵前而泣之曰:

呜呼!风萧萧以哀号兮,雨淅淅而悲吟。望渭水之流断兮,怅星斗之忽沉。其生而为英兮,其死而为灵。大德与天地同俦兮,盛誉共万物以生。秉劬劳以俭朴兮,贻惠泽于子孙。公高风而亮节兮,硕德泽被于乡邻。训甥以处世之道兮,尝诲语之谆谆。爱甥之情拳拳兮,若松茂而冰清。

呜呼!胡何人生之易老兮,奈岁月之无情。悲世事其沧桑兮,祈冥福以归真。哀生死之诀别兮,惟泪湿于衣襟。恸音容之永隔兮,遗万里之秋风。送舅氏于高冈兮,感贻德之孔(甚)长。拜舅氏于渭滨兮,祐后嗣以吉昌。冀魂魄之归来兮,薄鉴我之一觞。

赞曰:

龙山苍苍,桐水泱泱。缅怀硕德,山高水长。临行一奠,涕泪汪汪。魂兮归来,鉴我一觞。

伏惟尚飨

联:

寿逾八旬,堂罗四代,泛舟农海,逍遥仙列;

时维二月,星殒九霄,色黯莲池,俯伏父灵。

(此联系化用联友之挽联,无奈记不起联友之名了,向原作者致歉!)

注:渭水:《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渭,水名。阳,山之南水之北曰阳。唐孔颖达疏:“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这首诗表达了外甥与舅父惜别的感情。

       绿汀文艺微信平台,赞同并拥护腾讯微信团队保护原创制度。只接受授权本平台首发所投原创稿件的作者作品。感恩刘畅觉先生理解支持,授权绿汀文艺首发本文!

投稿 1439099867@qq.com

责编   何俊良       微信   sdhjl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五)
礼记檀弓上(2)
何谓五服——至远至近,至疏至亲
古代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具体是哪些?
从殡葬制度上的演变来看中国人的“祖先信仰”
此生如不读《琼林》,阅尽诗书也枉然!——疾病死丧(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