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瞬间(946):山西街张恨水故居

张恨水故居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山西街7号,即潜山会馆。

1919年张恨水从迎新街怀宁会馆前来此处,居住约六年左右。

山西街南北走向,东侧拓宽建了高楼,楼下是道路和停车场;只剩下西侧。

找到粉笔“山西街5号”南边的房子,没有门牌号。问正在门口聊天的居民,证明就是7号,但怎么看也不像会馆。

山西街7号

山西街5号

山西街

中国经济网引2009年5月13日北京青年报《张恨水:北京住过的地方》摘录:

离开怀宁会馆,我穿过骡马市大街,来到了路北的山西街。因为,张恨水在王夫三的住所住了一段时间,就搬到了山西街的潜山会馆。当时宣南一带报馆云集,在报馆里谋生的编辑、记者们,大都住在宣南一带房价低廉的会馆中。张恨水是“北漂”一族,像同行一样选择了会馆居住。潜山会馆是安徽省潜山县在京开办的会馆,张恨水是潜山人,他搬到家乡的潜山会馆,就如同鱼儿得水一般。张恨水在这里一住就是6年。张恨水到京后,先在上海《申报》驻京通讯社工作,不久经方竟舟介绍认识了《益世报》的编辑成舍我,被推荐为兼职助理编辑。张恨水同时为《申报》和《益世报》工作,他在《申报》工作的月薪是10元,工作时间从上午9点到12点,下午是2点到6点,而《益世报》的月薪是30元,工作时间是晚上10点到6点。张恨水有了这份兼职工作,虽然休息的时间没有了,但是收入增加了,他终于在北京立住了脚跟。会馆的生活和从事新闻职业的经历,给了张恨水写作的素材和灵感,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就在这一期间问世了。《春明外史》是张恨水在北京创作、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住在会馆之中的皖籍新闻报人杨杏园在北京的生活。有时我常常想,杨杏园在北京的经历和感悟,是否就是张恨水这样的皖籍报人在北京生活的写照呢?随着对张恨水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有了急于要见到潜山会馆的念头。潜山会馆在山西街,离沃尔玛超市很近。我到山西街探访时,发现这一带正在拆迁,这使我的心头一紧,我有一种担心,潜山会馆会不会也在拆迁之列。走进山西街,看到街里的房屋安然无恙,我心中悬起的石头才落了地。潜山会馆在山西街北口的7号,我顺着门牌号,走到7号院门前,刚巧有两位居民在院门口聊天,我就问他们,“您这院子原来可是会馆。”“没错,潜山会馆。”听了他的回答,我心中一喜,因为像这样了解自己院子的人,在我探访的过程中,还是头回遇到。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接着问:“您知道张恨水原来住这儿吗?”“知道呀。”老居民干脆地回答,而且他还热情地将我带进院子,指着院门口的那间房子说:“张恨水原来就住这儿。”我赶紧举起相机拍下了张恨水住过的旧屋,热情的老居民还不时地为我挑选拍照的角度。北京人一贯的热情,溢满在小院中…… 

档案大观网《张恨水与宣武的不解之缘(原载于《档案大观》2008年11月14日389期2版)摘录: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人,1919年秋天来到北京,先住在怀宁会馆(现宣武区迎新街内),半个月后搬到潜山会馆(现宣武区山西街内)。他在会馆居住约6年左右,在报社担任记者和编辑。可以说,如果没有北京的会馆生活和从事新闻职业的经历,就没有张恨水的成名作《春明外史》的问世。《春明外史》是张恨水在北京创作、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写一个叫杨杏园的皖籍新闻报人在北京5年,住在会馆之中,最后客死北京的故事,反映了老北京各个层面人的生活状况,是一幅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风俗长卷。张恨水把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融入到所塑造的主人公杨杏园身上,《春明外史》是最能体现张恨水人格的小说,是一部用“心”写成的小说,也是他最喜欢的小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街: 《春明外史》诞生地的偶遇
【大吉悲歌】迎新街62号怀宁会馆——张恨水故居
四川营 山西街 汾州胡同 说说那些以外地地名为名的北京胡同
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尹玉泉
张恨水的旧式婚姻:可以没有爱,不能没有情
张恨水 民国第一写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