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365
浪迹北京2017(5)——魏染胡同及京报馆旧址
2017-10-2
   这几日一直在补记2017年十一期间的京城游。
   昨天写到纪晓岚故居,在寻找纪晓岚故居之前,我进入了魏染胡同。想去探访它是因为在北京地铁站里看到一块电子广告牌,说邵飘萍纪念馆位于魏染胡同,所以提前做好功课,一路寻访而来。
就是这个信封,把我引导到了这里。
   但是,落差很大。2017年的邵飘萍纪念馆还是一个破灭的梦,但是那条魏染胡同却承载着梦中的中国水墨。
   一进胡同,胡同口别致的街牌就吸引了我。
  

   这是一条古巷,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北京外城时就有了。这是百度百科上的信息。而且刚一进胡同,就遇到了一个北京男人。他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表示不理解地说“有啥拍的,破胡同。”我说就是喜欢古建筑,然后他说,“你这话不假,这些砖真的都是一百多年的,都是老砖。”
   关于胡同名字的由来:一说是此地有一家魏氏染坊而得名的,今已无古染坊遗迹。又《北平地名志》记载“据传明宦官魏忠贤曾在此巷居住。魏被诛后,此巷叫魏阉胡同,今为避恶名改为魏染胡同。”但查阅史料发现,明清期间魏染胡同有五位进士居住,并无魏忠贤居住在此的记录。无论如何,这两则传说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条胡同。
   胡同很窄,呈南北走向,南起骡马市大街,北至南柳巷。长350米,宽5米,柏油沥青地面。

   街道古朴,清一色的灰砖,建筑多为民居,建筑典雅。
年年有余(鱼)?富富有余(鱼)?
喜上眉(梅)梢?

有胸怀


这门叩威严吧
   胡同两侧墙上的中国水墨更是古朴典雅,透着书卷气。

















所有的水墨都透着吉祥!




这些又叫什么?也是北京胡同特有的装饰吧。

   继续往下走,顿感失望。我是冲着邵飘萍纪念馆和京报馆来的,可是……
地点没错

只是这……



谨慎地探头,拍了一张照片,这楼梯还能走人吗?没敢尝试。


   退后,拍了一张全景就离开了。绝对地失望。

   就在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西城区魏染胡同30号,北京市级文保单位京报馆所在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腾退,居住在院子里的30户人家在8月底前全部搬离。--------北京日报   2018年09月07日
   我拜访此地一年之后,终于要修缮了!
   此胡同住过的名人有:
   明朝大诗人吴伟业(1609-1671),江南太仓人。“冲冠一怒为红颜”便是出自吴伟业的《圆圆曲》。

   清朝诗人查慎行(1650-1727),浙江海宁人。他是金庸的先祖。金庸原名查良镛,笔名“金庸”,为镛字的拆分。
   邵飘萍故居也在此。故居紧靠《京报》馆南墙,是一所两进四合院。一进院正房、厢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房五间,厢房各一间。
  《京报》是邵飘萍一手创办的报纸。1918年10月5日在宣武门外珠巢街初办,后来又迁到了琉璃厂东街西端的小沙土园胡同。
   期待邵飘萍故居及京报馆修复开放。

详见

https://baike.baidu.com/item/魏染胡同/2194745
文物旧址腾空,建邵飘萍纪念馆http://bjrb.bjd.com.cn/html/2018-09/07/content_279558.htm

吴鼎京报创始人之一,其女儿的追忆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b7b4f7460101w4gt.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全面恢复限流开放,现场直击
石景山人转宣武
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邵飘萍与魏染胡同
北京"新地百"欲重张 倚湖畔观西山
报人邵飘萍
京报馆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