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干进地支退的天理

   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的末尾说“法天则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什么意思呢?上千年来,有人明白吗!除了张登本主编的《医学全书》中写出了王冰注有内容解释之外,别的书都没有相应的解释,或解释根本不对,或者把王冰的注释都删了去,加上了自己的解释。这是造成无法破解《黄帝内经》最根本的原因,这些注释,比南北政的天理还重要。因为没有用天干地支定内外官星座位的排列,就没有《黄帝内经》中说的天地;更没有三百六十五度中说的星星远近分次;就没有逆从阴阳六甲的排法,当然就没有人中60甲子表了。60甲子,周而复始的应用,就是一句空谈,更无法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从上古的时间就是用这个方法合于天道,这样反复的使用着,上古的时候人们都知道用甲己丙作首,乙庚戊为头,丙辛从庚起,丁壬壬寅流,戊癸从甲寅上排列来追求: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的月建,这就是年年都要把年气合到月令中去,即节气中去。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壬子来开头,就是把日气合到每日的时辰中去,看五运六气不知道用这个天道的技术合到哪一步运气中去,胡乱的解释七损八益,都是无的放矢,都是违背天道。使年的气和人的气合到星宿阴阳中去辩四时,推步年气和日气的吉凶,彰显现象。辨不出五色的阴阳,不知道年的阴气或阳气合到了哪个星宿上,无法分辨春夏秋冬。如果是女人,数七年一变化,再数七年又一变化,按照这个技术法则从而知道哪七年间为七益,哪七年间为七损,从而知道益寿的极限,这叫天人合一的活着。这些都要看人中甲子天干地支的排法是天干进,地支也进。从甲子为一,数到61还是甲子,再数到121还是甲子----。叫做从甲子起,以乙丑为次,顺数之。在说明这个天道的道理时,如果不先揭示人中甲子的排列方法谈论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就是是一句空话。

   然而在地中的甲子中,是从甲戌查起,以癸酉为次之,叫逆数之。以上人中甲子和地中甲子逆从数之,都是分别四时,春温,夏暑热,秋清凉,冬冬冽的气序的排布。可是,地中的甲子是怎样用的呢,你见过吗?在《子午流注纳甲法》开井穴时间表中就有;甲戌,乙酉,丙申,丁未,戊午,己巳,庚辰,辛卯,壬寅,癸亥。在时辰上由甲至癸为阳进,而地支是由戌至寅为阴退,还有癸,虽为进,而地支又不是退之意了。在子午流注法中的查法中,乍眼一看,又不完全符合地中甲子始于甲戌起,以癸酉次之的方法,古人是怎查的呢。其实也很简单,不说清楚,更无法进行五运六气的运转,也无法行针开穴,所以说《上古天真论》先讲天人合一“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先讲明天是什么样的,把人的十二经脉合于天道中去,非常关键。没有地中甲子的排列肯定就没有子午流注法的产生。明白地中甲子天干进,地支退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当我们把记录时辰的时间按次序一排列,才会发现,地中甲子的排列方式也同人中甲子的排列方式一样,只不过是从甲戌时走到第二天的乙酉时,中间的十个天干地支没有写上,所以看到的天干是进的,地支是退的。就是说一个天干地支代表着行了十一个时辰,孔子说的六甲定位,曲而成之,走一甲气位的时间还是十二个时辰,气的运行还是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接着又是太阴,周而复始的,三阴三阳的运行。在《子午流注法》中是太阴经至第二天的少阳经,第三天的阳明经,第四天的太阳经,第五天的厥阴经,第六天的少阴经,第七天的太阴经,-------至第十天的厥阴经。也就是说行针要一个经脉接着一个经脉行针,而且总要迎在气头,或跟在一经的末尾,总是扎在开阖枢的开穴或者合穴上。

   这样记录时间的方法,正是《六元纪大论》中说的“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这就是在历法中说的时间,走一气,为15天。走24节气为一年,不是360天,而是365个天干地支。走30年720个节气,不是10800天,而是10957个天干地支,余50刻。走60年,为1440个节气,不是21600天。而是21915天,总是有一个525刻的余气,形成的天数,用天干地支来表示,这就是太乙气的运行,太过和不及气的多少,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六十年中天天都能见到气的多少,大小,盛衰。在其运转时,遇到的天干地支是一样的,气的形象,性质,属性都是一样的,然而气的多少,厚薄不同,虚实不一样,生数,成数表示不一样,真气假气也不一样。古人的高明就是按照天干地支来表示阴气和阳气的多少。推其天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15天,初候为标气,中候为中气,末候为本气,15天为一个节气,一步60天87.5刻为一步气,走完一年一步的四个节气,12个候气,720时辰的五运六气的运转,与走完720个节气的五运六气的运转是完全一样的。每年分六步走,每步有四个节气,太一共走60天,六步共走24个节气,365天。每一个天干地支代表一气,各从其司天和在泉主事的气,五运相袭,周而复始,节气和天的气布天,五运六气的盛衰和虚实,上终于天,下毕于地矣!下终于地,上毕天矣。太乙或者说太一总是一刻又一刻,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一天又一天地运行着,像似日月的星辰,天干地支的排法和用途,就太关键太重要了。《上古天真论》中地中甲子的排法,给了我们后人极大的提示和启发,他不但提示了徐凤氏在《子午流注法》中天干地支的排法,是用了天干进地支退的方法,找到了开阖枢的气头气位,从而完成了给人行针治病的关键方法,达到了天人合一。也告诉了我们,论五运六气的运转中,也不可能把一年的365个天干地支,像万年历一样都排出来,也要用一个天干地支代表十二个天干地支的办法,用六十个天干地支代表着365气的办法来论五运六气。在《本病论》中又告诉我们,天地间有两个甲子的天理,天上有的地上才会有,天上没有的地上不可能有的道理,用120个天干地支围成一周,就完全能够演示天地间任何一年的五运六气运转了。

    所以说,用天干地支定天地间内外官星座位365度,阴阳的远近的分次,逆从阴阳时,也正好是孔子说的六甲定位,曲而成之,推步吉凶的征兆。王冰把《上古天真论》放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是为了告诉后人,在天人合一的时候,要按照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办法将天的气合到一个人的七年,八年一变的时间。在易经学中是用来求一个人十年一变的运气,都是为了告知后人,要想知道五运六气进行五步一右迁的天理,必须要明白天干进地支退,地中甲子的排法,后人才能分清四时,逆从阴阳,进行五运六气的运转。这才是《上古天真论》的本意,以后的八十篇的文章,没有这第一篇天地间气的排法揭示,就全都成了空谈。上古的人就是按照这个办法通天彻地,使天地间的事才会看到它的极限。故;王冰说“将从上古合同于道”。

                                                        拄其间   锷未残

                                                                        2015.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专家对《黄帝内经》的解释
太乙运转图
天地二甲子
医理与易理的区别
率先看司天的气数
奇门遁甲丨飞盘奇门排法(修改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