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泽旧俗·闹元宵



    农历正月多吉日,春节刚过,元宵节已经来临。清代苏州人范来宗的锣鼓诗云:“轰连爆竹近还遥,到处喧阗破寂寥。听去有声兼有节,闹来元旦过元宵。”
    元宵节,时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日古称“上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因为民间有元宵夜观灯的习俗,所以又叫“灯节”。
元宵节起源于远古时代先民以火把驱邪的仪式。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为弘扬佛法,于上元之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一律挂灯,于是相沿成俗。唐朝奉道教为国教,而“上元”日又是道教“上元赐神天官紫微大帝”的诞辰,于是“上元”与“放灯”合二为一,逐渐演变为盛大的元宵灯节。之后,灯节的规模不断扩展,时间也越来越长,明代时甚至延长至十天。
    元宵时节,民众大多较为休闲,故而都尽情娱乐。元宵节的特点是“闹”,而且是在夜间上了灯“闹”,故而尤为富于情趣,可谓狂欢之夜;士绅、平民都在闹中取乐,其乐无穷。顾禄的《清嘉录》中记载了清代苏州一带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呼‘走马锣鼓’。”
盛泽的居民多数以丝绸为业,由于“庄面”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日左右“歇年”,直到春节后的农历二月间才择吉开市,故而丝绸业各界人士整个正月都闲散在家中,于是闹元宵的活动也就格外热烈。元宵节前后,除了举行“出灯会”游行狂欢,民间还有打“年锣鼓”、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打连厢等各种欢庆活动,此外尚有吃“灯圆”、猜灯谜、祭蚕神、照田蚕、走百病等习俗。
早在明清时期,盛泽就有正月里打“年锣鼓”的习俗。正月十五之前,盛泽的许多少年喜欢聚集在一起“以鸣钲击鼓为娱”,鼓声铿锵,打出新年的欢乐气氛。这是元宵佳节的前奏曲,俗称打“年锣鼓”。此俗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盛泽旧时有“出会”的习俗,夜间“出会”又称“出灯会”。盛泽的元宵灯会,从正月十三上灯,直到正月十八才落灯,长达6天。元宵为正日,这一天的灯会节庆活动达到高潮。元宵灯会由盛泽的地方士绅以及绸业、丝业、领投业等工商各界和宗教界共同协商组织,除了沿街的各家商店及民家的门前高挂各式彩灯外,还有举着彩灯游行的队伍。队伍中有的敲着金锣、举着“肃静”、“回避”硬牌,有的吹拉着各种丝竹乐器,有的抬着神像、香亭,举着旗幡,与各色彩灯交相辉映,热闹非凡。
   元宵之夜,万人空巷上街观看“出灯会”,看灯的民众把几条大街挤得水泄不通。旧时的妇女夜间不能外出玩耍,元宵之夜观看“出灯会”是个例外,故而镇上、乡下的妇女儿童都成群结队相邀上街看灯;有钱人家的女子穿红戴绿、满头珠翠,上街“浪行头”;顽皮的少年借机“轧人堆”取乐。
    191546日夜间,盛泽在出马灯会时不幸发生火灾,因街巷狭窄,通道不畅,焚死、踩死者80余人,伤者无数。大火善后事宜处理完毕后,经盛泽市镇各界公议,决定此后夜间永不出会,并在东庙内勒碑铭记。此后,盛泽的元宵灯会便不再举行,直到1946年初,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各界人士一致要求再次举行“出灯会”,盛泽市镇当局与各界协商后,决定破例出一次元宵灯会,并得到县政府首肯。此次灯会持续了三四天,游行队伍绵延数里,盛况空前。
    灯会上的花灯在争奇斗妍中不断发展与翻新,从最简单的红灯笼到花卉灯、生肖灯、戏文灯、走马灯,从竹篾扎制到铁丝为骨,从纸糊到彩绸剪镂,极尽精巧,美轮美奂。走马灯的出现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因为是利用蜡烛燃烧时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推动上方的纸轮,使灯罩旋转,故名走马灯。宋代有诗描述它是“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走马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
旧时的元宵灯会上有猜灯谜的习俗。元宵夜,将谜条贴在灯上供观灯的游人猜射,称为“春灯谜”,猜中者扯下谜条,可以领取赠品。据说宋代时已有猜灯谜活动,据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
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这是一种具
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
作用
的文
游戏
,为灯会增加无穷情趣。
此俗历代盛行不衰,今日依然。

  闹元宵常以乐舞锣鼓为主体。旧时,民间舞龙、耍龙灯的娱乐活动极为普遍,盛泽也一样。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龙是一种灵异动物,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本领,因此人们常以舞龙和耍龙灯的方式来祈求平安与丰收。各地的舞龙都各有特色,扎制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纸龙、草龙、绸龙、竹龙,还有板凳龙。盛泽盛产丝绸,故而扎制成的龙身尤为豪奢,一律都用崭新的彩绸,光彩夺目。此外还有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打连厢等多种娱乐活动,不仅参与在“出灯会”的队伍中,还常常出现在元宵前后的各种热闹场合,为节日增添了喜庆与快乐。
   盛泽有元宵之夜吃细圆子的习俗。用糯米粉搓成细小的圆珠状,煮熟后加入白糖、桂花,全家一起食用。因为时在元宵灯节,故而名为“灯圆”。
    旧时,盛泽农村家家养蚕,蚕农有祭蚕神、照田蚕的习俗。养蚕妇女于正月十五清晨沐浴焚香,祭祀蚕神,祈求蚕茧丰收。正月十五夜,村民“束薪捆竹”,上挂彩帛,在金鼓齐鸣中,念唱祈求蚕桑丰收的赞词,然后点火把,放爆竹,聚而焚之,名为照田蚕,俗称“烧田蚕”。
    走百病,亦称“脱晦气”、“踏太平”,也是旧时民间的元宵风俗。正月十五或十六日,妇女相邀出门走桥,称为“走百病”。据说,不走者易患“臂枯眼暗兼头风”等症。
   时至今日,虽然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已为民众所遗弃,然而闹元宵之俗仍十分盛行,各地举行元宵晚会,彩灯竞放,锣鼓喧天,各种民间活动争相献演,观者如潮。1984年的子年元宵夜,盛泽再次“出灯会”,各种彩灯争奇斗巧,颇为壮观,万人空巷观花灯,狂欢之夜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文:沈莹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贾府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正月十五话元宵
正月十五闹花灯
国内10大元宵灯会,灯影交织一生难忘
聊聊过年这点事儿(23)
大年初一到元宵的禁忌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