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食同源话芡实

芡实的生境——池塘


中药芡实原植物亦名芡实Euryale ferox睡莲科芡属植物,为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适应范围较广产我国南北各省,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多生在池塘、湖沼中。9-10月份秋末或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便可入药,药用功能具有补脾益肾、涩精的功效。并且种子含丰富的淀粉,供食用、酿酒及制副食品用。


刚开始生长的芡实


芡实原产我国,适应性较强,南北各有分布,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均有栽培。《说文解字》中“芡,鸡头也”。《本草汇言》中说“年荒五谷之不登曰歉 ,此物能济荒充食以疗饥故曰芡也”。芡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鸡头食,名雁喙实。


叶背面带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

芡实水下样子


萼片内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


成熟后的芡实

采收芡实


因为芡实是分批逐渐成熟的,所以芡实的采割是分批进行的,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工人在水里判断芡实成熟度来采,一般成熟后,比重增加,判断果实落水情况,直立的果实表示还未成熟,需要等下一批再采,沉水或躺水的果实,表示已经成熟,可以采割,因为芡实上密布长刺,需要厚实的橡胶手套来采摘,采摘芡实,比较困难,刺破流血,也是常有的事。


掰开后芡实果实内部


放大后外果皮紧密包裹的种子


采回来的芡实果实,原来需要人工用木棒击打,挤出或用刀具挖取里面的种子,现在基本上不用人工剥芡实了,用机器搅烂芡实苞,再洗筛出带壳芡实,晒干后带壳储藏。


去掉果皮后的种子(鲜品)


芡实一般产新时就带壳干燥,太阳连续晒一周,然后带壳装袋保管,可以较好的保存内部的种仁,减少发霉和虫蛀。等待需求订单的时候连续加工破壳,筛选和销售。


带壳晒干后的芡实种子颜色变黑(干品)


干燥的种壳去掉,就是可以入药芡实了


中药芡实


临床应用除了生芡实以外,还有麸炒芡实、清炒芡实,芡实炒后性偏温,气香,增强补脾和固涩作用,临床也使用较广。


芡实也分南北?


在现在中药著作中,对芡实的来源只记载了一种,即上面介绍的芡实,又名野芡、刺芡,俗称北芡。古代本草描述和记载也是本种。实际上还存在的一种人工培育的一个变种苏芡,又名南芡,南芡和北芡的区分,最早记载于明朝的《本草品汇精要》中,芡实,江南产者其汇红紫,光滑无刺。自扬而北产者,汇有刺而青绿为宜。这是首次提到江南产出的叶柄、果柄无刺的南芡。


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盾状——苏芡


苏芡(南芡),最早为苏州百姓所培育,主要的产地就是黄天荡畔一带,即现在的苏州市内,南荡鸡头为此得名。从植物学上看南芡和北芡植物,差异性不大,北芡基本上为野生或半野生类品种,叶子相对较小,果上和茎多 刺,种子相对结的较少,外种皮(壳)较薄。南芡果、茎上均光滑无刺,果实硕大,结籽多。从食用口感上比较,南芡口感清香软糯,亦可鲜食,炒菜、煲粥首选。而北芡实口感发粳,较硬,口感不及南芡,但入药北芡略好于南芡。


南芡果实表面光滑无刺


虽然说南芡原产于苏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纷纷从苏州引种南芡种植开发。可以说南芡已经遍地开花了。


采摘出来的南芡,及掰开后


芡实成熟的季节,农民聚在一起手工剥南芡


用工具在剥开硬壳(外种皮)取出鲜种仁


因为芡实为药食同源类品种,对于养生人士很受欢迎,手工剥取得鲜种仁,口感软糯,老少皆宜,营养价值较高,一般为走食品级的,比如鲜芡实真空冷冻包装、罐头食品,煲粥,炒菜使用。网上叫卖很多。这几年比较流行。南芡也可以干燥后做芡实米。但价格高于北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鸡头米里的苏州味儿。
吃一碗鸡头米,我们准备好了拥抱秋天
鸡头莲(芡实)【中国常见野菜及其食用之八】
一年四季食在苏州(二)——鸡头米
芡实:幼儿食之健壮,老人食之延年
芡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