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乾州蕞娃:岐山一日游(一)张洁•蔡家坡•扶轮中学•书房沟

【前言】七月二日,与屈兄相约去宝鸡岐山周公庙和诸葛庙游玩,返程时顺道去了书房沟。前两处因为涉及到的文化知识比较多,一时手头工作繁杂,难以腾出手来,就先把这最后一遭的收获简单记述如下。友情提示,本文2969字。

岐山一日游
乾州蕞娃
(一)张洁·蔡家坡·扶轮中学·书房沟
七月二日,与屈兄相约去宝鸡岐山周公庙和诸葛庙游玩,返程时顺道去了书房沟。前两处因为涉及到的文化知识比较多,一时手头工作繁杂,难以腾出手来,就先把这最后一遭的收获,简单记述如下。
关于张洁的最早记忆,是上初一时学过她的一篇文章《挖荠菜》(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八课),作者通过挖荠菜、吃荠菜等日常生活小事的追忆,在今昔对比中,告诫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文章立意新颖,文笔清新流畅,令人百读不厌。尤其是最后几段,作者希望能够和孩子们谈心,和他们做朋友的真实心理流露,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作者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78年5月10日,此后长期被中国初中语文教材选用。我最初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990年,那时我十三岁;2023年,我四十六岁,再读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一句话,“初读不识愁滋味,再读已是梦中人”。
再后来,是2022年1月21日,通过网络知道张洁去世的消息。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她是中国中国惟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1985年《沉重的翅膀》,2005年《无字》),知道她曾两度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谁生活得更美好》,1983年《条件尚未成熟》),知道了她的童年曾经在宝鸡度过,童年时代挖荠菜、拣麦穗的地方,就位于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的草坡村。
张洁在她的散文《怀念关中》中写到:“我是东北人。可我不是在那儿出生,也不是在那儿长大的。我倒是在关中一个叫做草坡的村子里,度过了大半个童年,和整个少年时代。”
从周公庙去五丈原诸葛庙,要经过蔡家坡。对于乾县人而言,蔡家坡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这里曾经是陕西省的一处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有承载了几代岐山人记忆的陕西第九棉纺织厂、西北机器厂和蔡家坡酒精厂,这三个厂子的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其前身都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雍兴实业。雍兴实业,1940年成立于西安,最大的老板是宋子文。抗战时期许多大型企业都迁往了西安、宝鸡等地,交通便利的蔡家坡,成为了这些企业理想的内迁地,为当时的抗战以及建国初期的国家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扶轮中学,这里要说的包括其校名的由来、历史变迁、扶轮中学旧址的现状以及我们这次探访的目的。
首先,我们说说校名“扶轮”二字的由来。据网上一篇《扶轮中学赋》的文章:“春秋有掌故,原义怀恩报效;汉唐留名言,演绎化导愚蒙”可知,这一名字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春秋有掌故”,说的是春秋时晋国大夫赵宣子猎于首山,恰遇灵辄饿不能起,便送食物与之。后来,晋灵公邀宣子喝酒并计划毒害之,宣子得知中途伺机逃跑,晋灵公派卫士追杀之。灵辄已是灵公卫士,疾追先至,让宣子登车快走,宣子因此得以逃命。后来,即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汉唐留名言”是指汉代和唐代关于“扶轮”一词有名人论述,有出处记载。东汉王逸为《楚辞·远游》之“凤凰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作注:“俊鸟夹毂而扶轮也。”唐高彦休《<唐阙史>序》:“皇朝济济多士,声名文物之盛,两汉纔足以扶轮捧轂而已。”概而言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扶轮”有“扶持、扶助、辅佐、护佑、施恩报效”的意思。
同时,“扶轮”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这就不能不提到国际扶轮社。1905年2月23日由保罗·咍里斯创立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其宗旨为增进职业交流,提供社会服务。它提供慈善服务,鼓励崇高的职业道德,致力于世界亲善及和平。二十世纪初,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国际扶轮社的宗旨也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可。20世纪初,为解决铁路职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民国铁道部仿照国外铁路企业办学模式,在铁路沿线设立学校。以“扶轮”命名,也有“兴办铁路员工子弟学校,以扶持、扶助铁路事业”的内涵。
需要说明的是,“扶轮公学”是当时所有铁路沿线员工子弟学校的统一校名,各地学校的统一冠以“交通部部立xx(所在地名)扶轮公学第x(顺号)小(或中)学”的名称。
其次,说说蔡家坡扶轮中学的发展历史。1921年,民国铁道部在郑州设立“郑州平汉扶轮小学”。1929年,民国铁道部批准设立“铁道部立郑州(县)扶轮中学校”,原“扶轮小学”并入“扶轮中学”小学部。1938年2月,学校奉命向西撤退至汉中。1940年夏,学校奉命改名“交通部部立扶轮中学”。1942年8月迁至宝鸡市蔡家坡火车站西北的龙泉寺。1950年2月,扶轮中学学校更名为蔡家坡铁路职工子弟中学,首任校长曹兰珍。1982年因兴修宝鸡峡水利工程,学校迁至蔡家坡镇工农路。修水利挖出的土方填平了龙泉沟,出现一片良田,恢复了草坡龙泉寺古庙,朗朗读书又变成了梵音钟鼓。2005年,铁路学校移交地方政府。
蔡家坡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扶轮中学)以“学为万人役,行率天下先”为办学宗旨,在此办学四十余年,学生达到数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王梦恕,天津大学原校长吴咏诗等曾在此校就读。作家张洁1943年跟随母亲任教的郑州扶轮中学西迁到此,1951年毕业于蔡家坡铁中中学部。

在进龙泉寺的路口,有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岐山县文物局和岐山县蔡家坡镇人民政府二〇二一年八月所立的一块纪念碑,上书“书房沟  蔡家坡铁路中学旧址  张洁故居”。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探访蔡家坡扶轮中学和张洁故居。但顺着路走进去,却找不到当年一星半点的痕迹,这让我们感到很纳闷,为什么路口有近年来树立着纪念碑,却见不到一星半点的遗迹

后来,在当地路人李兄(五十岁左右,他大爷曾经在扶轮中学灶上作过做饭)的指引下,我们在龙泉寺的钟鼓楼里见到了一块一九九六年所树立的扶轮中学纪念碑。这纪念碑最初建有碑亭的,后来被改建为钟鼓楼。钟、鼓和石碑挤在一起,十分逼仄,无法看到纪念碑的全貌,但总算有了一点收获。
写作本文的时候,我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一张当年众人围坐在碑亭时的照片,知道了当时的大致情景。还找到了一九九九年蔡家坡铁中(原扶轮中学)纪念母校七十周年校友合影(1999.10.17)。

刘长虹的文章《寻访蔡家坡》可知:在宝鸡市蔡家坡火车站出站口的地下桶道中,有介绍老扶轮中学的公益广告,墙边一溜展示出几十幅老照片和扶轮中学的历史介绍。

通过一篇署名为白浪情的文章《蔡家坡铁中旧事 毕业了 我们上三线》我们大致可以窥见扶轮中学的旧貌。“书房沟半塬坡上是龙泉寺遗址,扶轮中学就座落在这里,一座貌似陇海铁路小站的工字房是学校校部,周边一些遗存的房舍、学校没有围墙,教室、宿舍星罗棋布地撒满塬坡,中间一小块操场,四周是学校办公区,师生们把它称之为中院。沟谷两边东坡、西坡的屋舍、窑洞则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区和学生宿舍,下面是一个不知什么年代石砌的古朴古色的龙泉池,清澈的池水,花鸟鱼虫的石栏浮雕,几股泉水从龙头口中喷出,洒入池中的浮萍上,一群群的小鱼儿在水草中穿梭。

李兄最后给我讲到:龙泉寺下边有个村子叫草坡村,他就是草坡村人,在附近的工厂上班。草坡村有个不大的黄土沟叫书房沟,书房沟里有根高耸入云的土柱,当地村民叫它“神笔”笃信它蕴含“文气”。他们村有一个人叫做李巨怀,创作了一部小说《书房沟》。小说讲述了关中西府书房沟贴、王两个家族几十年明争暗斗、悲欢离合、荡气回肠的命运故事。据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书房沟》已经在山西开始拍摄。
除文中明确出处的资料之外,本文还参考了《承载几代岐山人的记忆!工业重镇蔡家坡“三大厂”的历史变迁你知道吗?》《学为万人役——蔡家坡扶轮中学略记》及道客巴巴的综合文集《蔡家坡中学》一文,并借用其中部分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孔窑洞引热议 岐籍学者呼吁保护张洁故居
北坡公园初展芳容 “书房沟”故事亟待挖掘
宁夏著名学者高嵩先生的《中学毕业登记表》
扶轮中学旧址
历史宝鸡:岐山著名地名文化探源
蔡家坡这个地方将被拍成电影,看看是不是你儿时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