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屈建修:行有所感

【前言】读屈建修先生的的文章,我有一种深深地愧疚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方式是我最羡慕的生活方式,不能远游的原因很多,有经济原因(说到这里我又不由得想到了“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更主要的是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也许心中太多的牵挂、羁绊阻止了我远游的脚步,使得我变成了一个“知行不一”的人,我厌恶这样的人生,我也讨厌这样的自己

行有所感  
屈建修
这几年,总是在炎热的天气重复着南行的路,大巴,火车,高铁,自驾。不管咋样的旅途方式,其目的地都是汉中洋县且向周围辐射着。也是因为工种的原因周而复始的循环着。带着黄土的醇香,入葱郁而温润的蜀地,感觉是别样的。
  行蜀道,已无了“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的险绝和艰辛。代之以绿意吸引,绵延绿遍的通蜀大道。放眼窗外,白云在青山腰撒泼,雾气在青山尖巡游,溪流在桥下缓行。顷刻间便没了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到觉得“蜀道易,蜀道之易,易之在逍遥”的快慰。知无贴切的辞藻但觉触及内心。
  名篇《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天府的描述,无李白描述的蜀道让人向往,但今人可有几人行之。古入天府之宝地必历经万险之蜀道而方可为也。而今人入天府易,但缺了诗仙那样攀缘的一种精神。
  车行已无危岩隘路,听窗外风声,观山川寂静。已无了李白血泪混洒的悲壮。而来的是非景象的一种寄托。
  谈蜀道,何以自谈,以诗仙尔。从“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感叹如笔,其奇丽惊险的山川随情感的起伏而变化。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在秦都咸阳西南的太白,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也是入蜀的第一道屏障。鸟儿飞过尚不宜,何况人乎。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其神秘、奇峻笔墨何以言。唯诗仙尔。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行其上的艰难和畏惧,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今人已无从感受。代之而来的是困危之状的畏惧。加之“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等空寂苍凉的烘托以及峰高壁绝的渲染。静而动,起而伏的动态场景。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音响。让人望而生畏,令人惊心动魄。  
蜀道非蜀道,是为人生之道。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悲愤郁滞。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浪形骸。超然脱俗的行之于蜀道。更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是庸碌和哀怨的一种鄙视。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向往。
成都八九月的天气,没有黄土地那样的燥热,迎合了妻子皮肤对环境的特殊苛求,温度不高,空气湿漉漉的。皮肤仿佛能浸出水来,滑润的无需装点。和妻子悠闲地走在大街上,街边店铺里轻柔的乐曲,如出水芙蓉般清歌慢舞的四散开来。让人乐则思蜀,飘飘然的。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成都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无数名人,唯诸葛之神秘让后人有了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以及浅浅的哀叹。就其祠堂而言是中国大地上无数祠堂中最让人神往的。古榕为屏,石狮拱卫,朱红飞檐的大门,庄重而肃穆。跨高高门槛而入,庭院的道边绿树荫荫,青草碧绿,繁花映目。一行至惠陵。有“古碑悠远的清凉”,“红墙夹竹的沉思”。这特殊的君臣合祀祠庙,千多年来香火不绝,寄托着相思,传承着文化之魂。行至诸葛大殿。见亮正坐台中,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聪慧的目光不因千年而沉沦,铜鼓三面,喻金戈铁马。大殿的左右两壁留有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测天下事:右为《出师表》,书忧国心。他没有赢得天下,却赢得了人心。以致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正统不渐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如岷江昼夜流。”悲壮的哀叹。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黑底白字,笔走龙蛇。笔锋刀枪般犀利,墨痕忧郁般涕泪。细细读来,品味着两位忠臣良将遥隔近千年的灵魂共鸣。
世人逐利,我辈何以处身事外。见殿中悬梁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句,我傻傻的望着,想着孔明先生拜相也算迎合时代。当今世俗又能有几人能“淡泊”“宁静”。会意间淡淡的笑而不语。
武侯祠博物馆里的“三绝碑”。以及《三国志》等等历代文章对诸葛亮的记述。都不及诗圣杜甫《属相》意之深远。既有怀念之情,又有诸葛亮戎马倥偬的一生,以及伟大的爱国情怀。读之而潸然泪下。
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也是我这半个文人梦寐以求的游览之地。不求速写,但求细细品味。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后历代多次重修,以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文化圣地。
正门随中华古建风格,旁开侧门。入门见浣花溪幽静的流过。浣花溪在唐时水域宽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描述当时的盛景。携美丽的传说,也使得老杜诗有了别样的韵味,“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灵动的水滋润灵魂,安静而优雅。
正门“杜甫草堂”的匾额为雍正皇帝之弟果亲王允礼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对联巧妙地描绘了杜甫草堂的地理坐标。照壁是中国人处世和审美的产物。有着“花看半开,洒酒微醺”的纵深感和神秘感。小道缓行,翠叶折光,门外的繁杂和门内的恬静和谐的统一。玲珑回廊和半衰的荷叶寂寥而静谧,静坐长廊,若梦若仙。
参观“大廨”,第一次知道了为古代官员办公之地。老杜也当过组织部,人事部,水利部等部门的官员,古称“左拾遗”及“检校工部员外郎”。大廨正厅中央的杜甫雕像,出自钱绍武教授之手,抽象而夸张,传神而厚重。“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把诗人的一生描绘的淋漓尽致。大廨前清代顾复初的名联让游人久久沉思。是啊,大千世界,有几人能像你那样才华横溢,却又忧国忧民,立志报国却不得重用。但却留下了伴随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诗篇和草堂。正是“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含蓄而耐人寻味。
游历是在诗径中漫步,是在诗海中畅游。有“吏情更觉沧州远”的悲凉,“诗卷长留天地间”的豁达。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无奈,更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雄壮。用虔敬的心灵去聆听诗词的韵律,用步伐去丈量世俗凡心。这是参拜杜甫草堂的真谛。
  绕红墙,弄翠竹,小径悠悠。赏诗史堂名人题撰,品工部堂先贤吟赋。“诗有千秋,南来巡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文章道德比文治武功,孔明杜工皆不朽也。
黄泥涂壁,茅草覆顶的川西民居。蓬门简陋,花径通幽。篱笆低矮,桌凳失修。这就是杜老的家,幽静的民家院落。楠木、松树、竹子是杜老的三爱,也是杜老的人格写照“高风亮节,刚正不阿”。茅屋不过数间,却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志雄心。家是温馨的,但家是朋友资助而建成的。“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杞林凝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堂成》。”茅屋建成也是让杜老开心的。这时期的诗的境界达到了高峰。“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载。《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载》。君家白盘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盘》书写着友人的相助。“时来访老疾,步履到蓬篙。《北邻》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邻里的相亲。“郡人入夜争余沥,竖子寻源独不闻。《示獠奴阿段》侵星驱之去,烂漫任远适。《驱竖子摘苍耳》”主仆的相敬。有“戏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丁香》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栀子》”的花红柳绿。也有“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饮水喉不干。《引水》”鸥飞鱼跃和田园意趣。集闲情于笔端,居茅屋以启迪。也成就了一幅幅摄人心魄的心灵画卷。
夕阳西下,入大雅堂于故人同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李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李商隐。又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王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苏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陆游,“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辛弃疾等等。乐哉兴哉。大雅堂是2002年建成,是隔空吟诗的优雅去处。寻其渊源,启其传承。回味以自觉,杜甫草堂,优美的风景与心怡的人文情怀相融。厚重的文化积淀与诗人的人格魅力是后人敬仰和怀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的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南行散纪之八
魅力巴蜀——发现锦绣迷人之美 2 (组图)
他在59年里经历了数不尽的辛酸,留下的作品令世界赞叹
杜甫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353——385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