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视觉思维能力培养对中学生审美力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视觉思维及其创造性的介绍,联系在探究式教学中广泛运用几点教学方法,提出了加强对中学生视觉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初步构想视觉思维的创造性决定了观察、想象和构绘三方面能力的有机结合审美能力形成的关键。我们在培养青少年在感受图形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审美能力和识别图片的能力,美育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极大的丰富了视觉资源。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 视觉思维 审美能力

“视觉思维”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他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说,“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尔后,他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指出,“视觉思维”是以“视觉意向”为中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视觉思维”是人通过眼睛的知觉选择后,产生各自的思维构成,生成某种意象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意象则是刺激人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本学期在美术课中尝试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不足影响着探究能力的发挥,而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期着重点。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将时间回归学生,当我们面对美术教材中的各种图形符号,生活中的新颖广告、影视大片、动漫游戏如何分析判断呢?这需要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会如何用艺术和审美原则渗透到整个文化领域,学会判断、分析,逐渐形成个人的视觉思维能力。其不同于言语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们借助眼睛观察、感悟、体验各种视觉对象,并产生情感与想象的思维方式。总结几点提高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

一、形式美的法则为切入点,“审美文化”的教育。

   1.图解观察:高中生有他们视知觉的独特感知观察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这个逐渐学习的过程丰富视觉经验,并形成独特的视觉感知体系。开学之初就应讲解,美的形式包括哪些。比如在讲解建筑的对称与均衡形式美的时,单纯讲解理伦枯燥乏味,应多用对比图示引导的方法,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律、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等规律。美的形式规律是一种感觉与思维高度协调的能力,是视觉思维的起点。

   2.对比性观察,初步感知体验。

观察是通过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的活动。课堂中,师对比照片并提问:“凯旋城”、“ 帕特农神庙、西班牙的建筑“采石场”分别给予你什么样的审美体验?归纳总结两大类:
  一类是“有秩序的美这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的建筑形式有教堂、寺庙、宫殿等,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美给人一种平和、安全、稳定的感觉.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中表现为,重复、近似、群化和带有较强韵律感。

另一类是“打破常规的美”。比如“采石场”(整栋建筑以波浪线造型及不对称著称),这种美更具个性,常给人们带来新奇、刺激、有趣、浪漫、活跃的感觉。但缺点是不永恒、易让人有疲倦感。

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所甄别,核心内容应该围绕视觉思维中的分析与批评能力目标展开,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形式语言。比如对称式的形式美中寻求不对称的细节关系。凯旋门整体的对称和左右两边装饰浮雕的各不相同,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协调关系。

二、探究教学中以史料作为基础。

在分析美术作品时,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更应熟悉作品背后承载的人文、历史等,视觉思维不只单纯用眼睛看,更要借助眼睛观察、感悟、体验各种视觉对象,并产生情感与想象的思维方式。要想看懂一件作品,光靠眼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先了解那个时期的社会体制,文明程度,经济状况,例如,为什么亚述人的雕刻艺术总是出现狩猎(猎狮),及战争场景,这与他们的民族特性和社会状况是否关联?那个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变迁?它与埃及文明以及巴比伦文明之间有何联系?这都是一件小小的作品所映射,介绍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变迁,史料为依据,通过对结合史料的辨析,进而形成对作品的正确、客观的审美认识。

三、审美的核心在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当我们挖掘文化背景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后,能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而不是只言片语的或是直觉的欣赏,更是一种综合体验。我认为,创作人的心态决定了他手头作品的感染力,而一件作品没有任何负担,只是怀着满足和欢乐去表达,所以我们也能看到他的快乐。例如:对当代油画作品的欣赏,喻红那个时期的画家的作品学生包括我都很难理解,然而我们没有经历他们所处的时代,没有受到那个时期文化政治经济的变革给他们所带来的冲击,所以不能理解,但这并不代表不懂的就是不好的,让学生学习以广博包容的态度面对美术作品。需要以探究的态度去卜丝抽茧,看到核心,才能明白艺术家所想所思,让学生形成自我的视觉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

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无论是现今普遍使用的分组教学或者是提问讨论,都应该脚踏实地用好教材。教材图片信息量非常大,期中运用好课前课后的自学,所讨论的问题应该甄别具有讨论的价值,一些细小末枝的问题或关于审美太过抽象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就不应设计为探究部分,不可为了分组成为形式主义。对形成视觉思维的可行性的部分,应当挑选具体主要的、具审美价值的部分,即个体的视知觉以其能动性将纷繁对象组织成一个均衡整体,它不是将事物瓦解,而是将事物把握为一个完整的形式。一个个体的视觉思维的形成具有其独立自主性,我们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形式组织语言的理性概念同时,也要找到形式语言中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关系,从而形成中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 [M].滕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叶丹《用眼睛思考――视觉思维训练》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M].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本文已发表于2018年5月《中学课程辅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给孩子一双慧眼
公开课丨美术特级教师赵其坤:美术学习创造诗情画意的美好人生
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
体育摄影创作论[1]
设计中的空白与隐藏!有意味的设计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