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希望这「匠心之作」一直拍下去,追100年也可以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着急忙慌。

社会把人的棱角磨平,同时也磨没了耐心。

有多少人一边羡慕地唱着「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边嫌弃太长的文章不看、等红灯超过15秒就开始不耐烦、电影节奏稍慢就是「睡着」伺候。

做人真的好难。

看惯了刺激快节奏的影视作品,鱼叔倒格外怀念那些慢慢打磨出的匠心之作——

《一百年很长吗 剧集版》

《我在故宫修文物》原班团队再度出手。

一上线就是8.9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句祝福语叫「长命百岁」

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去认真想过,100年的岁月到底是何种模样。

是周而复始地经历聚散离合的悲欢?

还是面对自己身体不断老去的事实?

100年,确实太长了。

甚至长得有些无聊,长得超出了我们想象力的上限。

但有这么一群人,偏偏觉得 100 年很短。

短到活了六七十年,一心扑在同一件事情上,仍然觉得不满足。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手艺人

在一般人的想象里,手艺人大多都有着常人难以接近的执拗,或者带着一些不容置疑的古板。

不然他们怎么能把这么无聊的事情不断重复做下去?

但这套纪录片,将会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手艺世界。

手艺人的世界里,有种精细的趣味

酿酒师沈佰和,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

作为一个被 NHK 采访过的酿酒大师,老沈显得有些反差萌。

因为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这就是个每天上门收旧坛子,还要乐此不疲砍价的收破烂大爷。

但其实这里头暗藏玄机。

使用过的酒坛子,带着积年的酒香,远比新坛子好用。

遇到有缺损的旧坛子,他也舍不得扔,反而要细细补好。

这已经与坛子本身的价值无关,因为:

「人投入感情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去计算性价比的。」

做好了前期工作,酿酒时的老沈也同样让人佩服:

手能当温度计使,眼睛就是色度仪,一个人就活成了一支队伍

要是有人想来帮忙,反倒会被老沈劝走。

倒不是客气,而是这个傲娇的手艺人,嫌你碍事

比如下面这个不着门道的人,就在制酒过程中心急地跳上机器,妄图用自己的重量加快进程。

老沈就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等你筋疲力尽闹完了,再告诉你,其实只要加些石头就够了。

这就是来自老顽童,手艺人沈佰和的降维打击

看着老沈沉浸在花样繁多的制酒工艺里,才发现传统酒也有独特的魅力。

除了酿酒这种接地气的手艺,还有一种手艺让人叹为观止:

壁画修复。

每每提到壁画,就绝对绕不开敦煌壁画。

八十五岁高龄的李云鹤,正是莫高窟的守护者之一。

修复是个精细活。

一片残破的壁画,不是大笔一挥就能填补好的。

有些已经磨损到几乎看不出原型的画,要靠修复师用注射针头一点点修复

这样修复的速度是多少呢?

一天 0.5 平方米。

甚至有时候,还不只是修修补补这么简单。

比如莫高窟就有一些神操作

在宋朝时,工匠们不再新建洞窟,而是直接把壁画画在原有的唐代洞窟里

这就导致唐代的精美壁画被掩盖在宋代壁画之后。

可不论唐宋都是文物,总不能为了让唐朝壁画重见天日,就把宋朝壁画全铲了。

对此,李云鹤想出了一套前无古人的修复方式。

他选择将宋代壁画整体剥离,向外迁移

现在再去到 220 窟,你就可以欣赏到李云鹤的修复手笔。

唐朝、五代、宋朝的壁画都被完整保留,并肩陈列在窟内。

每走一步,都是见证一段不同的历史。

在这些令人惊艳的手艺之外,鱼叔最偏爱的,还是这些匠人们难能可贵的烟火气。

换句话说,这些手艺,已经不单单是谋生的工具,而是成为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对老沈而言,酿酒是家业,更是亲人之间的牵绊。

大哥年事已高,听力大不如前,却还是经常来帮弟弟做酒。

虽然因为听不到声音闹出不少误会,看得人忍俊不禁,但两人之间无声的默契早已呼之欲出。

大哥!说好的不要加柴呢

更可爱的是,一把年纪的老沈还是会和老婆吵架。

在镜头前还不忘委屈巴巴地吐槽老婆。

但后脚就口嫌体正直。

今年酿出的第一杯甜酒酿,还是得拿去给老婆尝。

这些无言的感情,都交融在老沈用心经营的手艺里。

李云鹤也是如此。

对壁画的热爱早已耳濡目染地传染给全家人,现在一家三代人都是文物修复师。

饭桌上吃个饭,都能随时开始学术讨论。

你看,手艺已经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生活状态。

正是因为手艺中交杂了属于人的温度和情感,雕琢出的作品才如此动人。

而这些手艺值得被记住的,不仅仅是它们所承载的心血。

还有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因素。

那就是,时间。

一流的手艺,向来都是要用时间打磨的。

所以这部纪录片在名字中提出了问题:

一百年很长吗?

对于投身热爱事业的手艺人来说,一百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

也就是做五次二十年陈酿罢了。

又或者跟留存千年的壁画相比,更不值得一提。

在滚滚向前的时间车轮面前,一百年真是有够渺小。

可我们不能忽略,正是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在一百又一百年的坚持与传承中,汇聚出流传千年的文化。

若没有一代代匠人耐着性子手工制作佳酿、保护着来自千年前的作品。

很难说,今天的文化将有流失多少无价之宝。

时间,是注入灵魂的关键。

而一个民族文化的韧性,恰恰来自这份耐心。

鱼叔敢打赌,如果能有幸见到这几位技艺高超的匠人,他们一定会说自己做的工作没什么了不起。

因为付出和坚持,本来就是事业中应该做到的事情。

可怕的地方在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份平常心变得越来越罕见。

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斤斤计较着自己付出的性价比。

健身不能踏踏实实付出时间,偏要追求三分钟瘦身。

学外语不想辛辛苦苦背单词练习,要寄希望于五分钟打卡。

演员不能老老实实认真工作,配音替身抠图花样百出。

失去了对时间的敬畏,所有人都异常浮躁。

你说大家都太忙了?

可玩游戏刷视频杀时间,一个比一个带劲。

而这些行为背后都有着一套同样的逻辑:

追求速成。

问题是,有些东西无法速成。

只计较高效率的速成后果是什么?

是流水线粗制滥造影视剧,拉低观众审美下限;

是毁容式文物修复,造成不可逆的永久伤害。

何其痛心。

太多人都过于执着于眼前的速成,却忘记了:

其实时间很公平,付出和得到始终成正比。

那些快速制造的作品,寿命只会和工期一样短暂。

而那些看似笨拙地耗费无数精力的手艺,才是文化源远流长的奥秘。

留存于世,胜过好几辈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站9.8,笑到哭泣,抢救式拍摄,这国产良心,吐血安利!
为了这4个小时,一群中国人用一年,走了十万公里,这片值得9.0分
不到500人看过,吐血安利这部新出国产良心片
【2023高考·百日会战】“匠人·匠心·匠艺”主题素材拓展与运用
豆瓣8.8,读懂传承,带你走进手艺人的世界!
#紫砂手艺人 #匠心匠人 #紫砂壶 #传统手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