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框架初探
摘要 对现行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分类代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社科院目录》的学科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照国外主要的学科分类体系的设置情况,找出国内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阐明目前采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标准亟待修正与调整。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分类 专业设置
  
  在目前的学科分类中,何为社会科学?何为人文学科?两者如何界定?以及要不要界定?对于这些概念和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模糊与混淆,这种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和含糊,直接影响了大学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专业设置和教学,也影响了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探索,严重制约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以及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接轨。
  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国家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亟需建立起符合、反映中国国情和历史深度,能够指导中国现实发展,并和西方知识体系平等对话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思维与独立研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进行重新界定和构建,对人文社会科学内容重新定位。
  
  一、国内主要学科分类标准的比较分析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化和摸索,我国在学科的分类和大学专业设置上逐渐形成和确立了相对稳定的体系。到目前为止,现行的学科分类标准主要有5种:
  1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共设5大学门,58个一级学科。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人文社科门下共有19个一级学科,不包括管理学。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此目录共设置12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12个学科门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和381个二级学科(后增加民族医学,实际为382个);其中,人文社科领域包括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和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
  3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分11个学科门类、71个大类、249个专业,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相比,少了军事学门类,其中,人文社科的学科门类划分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一致,也分为上述7个大类。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代码,即由国家社科基金与社科院系统制定的学科级别分类目录(简称《社科院目录》),用以指导每一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以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信息,文科共分为22个一级学科。
  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简称《中图法》。《中图法》虽是针对文献资源的,但文献分类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中图法》分为5大部类22大类,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其中社会科学部类包括: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教科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9个大类。
  本文对现有的《社科院目录9(2007年)、《本科生专业目录》(1998年)、《研究生专业目录》(1997年)与《学科分类代码》(1992年)以及《中图法》中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有关的学科设置进行了比较,见表1。
  
  上述5种学科分类标准,只有《中图法》明确指明了社会科学部类包括哪些一级学科,其他4个标准对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均不作严格区分,统称“人文社会科学”。如学科分类代码标准将人文与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学门,下设19个一级学科,即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与传统文史哲类的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混合在一起,即所谓“大文科”。教育部的本科和研究生目录,对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基本不作严格的学科分类,例如将语言和文学、艺术、传播学合并在文学门类之下;而且把社会科学与相关联的实用学科混同在一起,例如把政治学、社会学放在法学门类。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划分标准上,以上5个指导性目录呈现出较大的分歧和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育部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研究生专业目录基本是以学科分类代码目录为基础的,因而这两者在人文社会学科的分类设置上无太大区别。只不过研究生的专业目录里的二级学科更多,基本包含了本科目录的所有学科,如本科的哲学大类,分哲学、逻辑学、宗教学3个专业,而研究生目录的一级学科哲学,共设8个二级学科。两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在于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没有军事学,而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军事学划入自然科学领域。
  2 学科分类代码标准、教育部的本科、研究生专业目录这三者,主要差别有三方面:
  ①相比于学科分类代码标准,教育部的目录对于学科的划分和设置更概括,在学科门类中不设艺术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后三者并列于法学门类下各为一级学科。并将语言学、文学、艺术和新闻传播学统统归于文学学科门下,其中语言、文学类不作明确的区分;心理学(仅保留了教育心理学)、体育和教育归于教育门类。在本科目录中,心理学和统计学更是被划分到理学门类下的,因而使得教育学科门类下只保留了教育心理学。
  ②在学科分类代码标准人文社科门下共有19个一级学科,其中不包括管理学,管理学是划入自然科学领域的,但在教育部的两个目录中正相反,管理学赫然在列;学科分类代码标准中的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在教育部的目录上是划归于管理学门下的。
  ③心理学(仅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部的两个目录中归于教育学门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科目录中,心理学和统计学为理学学科门类,只有教育心理学人教育学科门类。而在学科分类代码标准中,一级学科中没有心理学的位置,心理学被分散到相关各大类,如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学大类,心理语言学入语言学、艺术心理学在艺术类,社会心理学人社会学类,其他人教育类。
  3 从分类的指导原则上看,社科院目录与学科分类代码以及教育部目录的差别最大,主要不同在于,社科院目录的学科分类更多的是从问题和应用出发,如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宗教学、法学、人口学、民族问题研究均单独设类,因而可以认为社科院目录的分类原则中比较多地考虑了主题因素,是面向课题研究的;与其他目录相比,社科院目录设置的一级学科比较多,并且注意到了实用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差别,去除了军事学、艺术学、教育学(包括心理学)和管理学,其中“公共管理学科”列在“政治学”中,其他管理学科分列其他各类中;同时也关注到人 经常混用,学术界、学术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部门也一直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些概念。时至今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也一直包含有文学、语言、宗教等研究所。
  
  2 将社会科学与相关联的实用学科混同在一起。
  在国际上,法学、教育学、管理学被认为是实用学科。虽然社会科学(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这些实用学科有密切关系,但通常分得很清楚。在西方,职业性学科如管理学、法学等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进入大学的学科目录的;而在国内现行的学科目录中,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目录对于这一点几乎都完全不做区分,只有社科院目录注意到了实用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差别,但其影响比较有限。
  
  3 学科分类的标准缺乏统一的准则。
  目前国内的学科分类目录缺乏一致的标准。例如,哲学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分成8个二级学科(马哲、中哲、外哲、逻辑、伦理、美学、宗教、科技哲学),这个划分有的是按研究传统划分,有的是按分支学科划分,标准不统一;而社科院的目录更是从现实需求和问题出发进行的学科分类,因而在体系的逻辑性上更为欠缺。
  众所周知,学科级别其实是左右中国大学教育和学科以及学者学术命运的圭臬。二级学科的有无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存亡与学校的发展;而社科院目录制定的学科级别,关系到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因而对学者学术资源以及学科建设有重大影响。可见不及时反映学科新的发展情况,不解决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存在的问题,必将阻碍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影响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体系的建构和理论创新。
  
  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框架的设想
  
  在西方学术体系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这一学科分类的基本认识,早已经通过大学的学科设置予以体制化,并深化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学科体系。
  在国内现行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标准中,最具权威性的是教育部的目录,即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划分为7个学科门类,分别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管理学。但是这一分类缺乏层次性,科学性也不够,没有真正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符合形式逻辑的体系划分,也没有能够体现出现实社会的真实需要。
  基于前文的分析和比较,本文提出以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框架(仅落实到学科门类),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明确分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应用学科三部分:
  
  1 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
  早在1930年,民国教育部设立的大学科目表中,被制度化的社会科学就已经分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被中国学术界广泛接受,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发展方向,即乡村社会学,取得了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如费孝通先生的《农民和绅士》。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学进行了大规模院系调整,1952年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取消,随后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也被取消。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已沦为完全的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学、社会学作为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将政治学、社会学从法学门下独立出来,各自成为独立的学门,既体现了与国际的接轨,也反映出学科发展的历史,以及国家发展对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新要求。
  现代心理学于20世纪初传人中国,1926年清华大学设立教育心理学系,1928年正式改名为心理学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取消,在现行的学科分类目录中,心理学被分散到相关各大类,如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学大类,心理语言学入语言学,艺术心理学入艺术类,社会心理学人社会学类,其他人教育类,上述分类对于心理学的理解有违于心理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与国际上对于心理学的一般认识不一致。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心理学从教育学的门下独立出来,提升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事实上,在一些大学的教学研究中已经体现出了这一学科要求。2008年10月,清华大学恢复建立心理学系,重点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三个研究方向。
  在国际上,法学、教育学、管理学被认为是实用学科,一般将法学独立为法学院。但本文依然把法学放在社会科学领域范畴中,这是兼顾到我国自1902年以来的认识和传统。1952年以前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是放在法学院的。当时的法学院包括经济系和政治系,政治学与法学都设在政治系。在台湾大学,经济系也是长期设在法学院。从另一方面看,现代中国法学从一开端就与中国的政治形势相关,其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政治情景的变换。法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哲学、解释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十分紧密的关系。将法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分开,有助于中国法学持守自由独立的学术立场,建构起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
  
  2 人文学科:哲学、宗教、历史、语言学/文学、艺术
  宗教虽然和哲学有着共同的起源,但两者存在着非常清晰的分界;西方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宗教的研究,特别是神学;在社科院项目指南学科代码目录中已经将宗教学、人口学、民族问题研究等单独设类了。因此需要把宗教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近现代以后历史学在西方被广泛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实证主义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史学的主流,但是它并不能取代人文主义和历史哲学。在中国历史上,史学一直被视为人文学科。因此对历史学的定位应该是:历史学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两种性质的学科,它的学科位置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作为社会科学它极具人文色彩,而作为人文学科它又严谨得像是一门科学:在复原历史原貌、追求历史真实的时候它是科学,而在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候它是人文学科。考虑到历史学这一复杂的学科特性,我们仍将历史学留在人文学科领域,以此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文学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是母体学科,文学是从艺术中独立出来的。尽管有密切联系,但是二者毕竟在学科性质上还是有差别的。国外的学科标准中二者都是分开的,国内的社科院目录中根本不设艺术类,艺术类不作为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范畴,而单独立类资助;《中图法》和学科分类代码中,文学和艺术也是分开的,所以有必要将艺术从文学的门下独立出来,还其应有的位置。
  
  3 应用科学:教育学、管理学、体育、服务学
  把教育学和管理学划入应用学科,是为了区分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在科研产出、教育目标以及社会效用等方面的显著差别。蔡元培主张区分学与术,他认为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则为“术”;两者是有区别的,其最主要的理由即“文、理二科,专属学理;其他各科,偏重致用”。蔡元培的见解其实正体现了国外大学教育的精髓,如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没有法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没有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
  将体育单列出来,是因为体育是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学科,既含有人文社科性质,也包含如生理、生化、运动训练等自然科学性质,在学科代码分类目录中体育是作为一级学科列类的,对比在西方国家的学科机构设置中,体育也是作为应用类学科单独列出来的,因此在本研究中也将体育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单独列出。
  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在目前国内的学科体系中是划归管理学门类,在国外的学科分类,如SSCI中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就列在社会科学门类。且就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属性来说,也是支持用户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和利用的,因此图书馆学、情报学在目前的现状下,放在具有应用性质的管理学科之下还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特别提出一个服务学,不仅是对国外学科目录的一种参考,同时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回应。目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差融合十分明显,出现了许多密切关注人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的专业和研究领域,由于这些研究领域都与人自身及其生活密切相连,所以被统称为服务学。而这正是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严重缺乏的,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在公众中缺乏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结语
  
  无论是教育部目录,还是社科院目录和图书分类目录,都应充分正视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科级别和学科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对学科分类加以界定、厘清、调整和修订。专业目录是起参考作用、引导作用的,如果路标指错或指偏毫厘,必将带来缪之千里的后果。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人文社会学科的制度建设很难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它对于文化传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现状,在对历史进行反思和继承的基础之上,找到平衡点,提出既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是当务之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91845.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科分类与代码》人文与社会科学:820 法学
中外学科划分情况比较研究
易剑东|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问题与出路(一)
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区别
党校工作手记23:学科建设搞不搞?
人文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