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虚寒,千古一方,加减理中十八方!

以前写过一文——脾胃虚寒,千古一方!今天再写写理中汤加减方。理中是千古一方,不是浪得虚名,而是真有本事,稍微加减古今名医就化裁出十八张方子,今个一一给大家介绍。

1:附子理中汤:本方加附子。因为理中汤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再加附子辛温大热扶阳回阳,其温中力量加强;治本方证而虚寒较盛,四肢逆冷者;脾肺虚寒,痰涎塞寒,稍有动作,喘嗽频促,脉来迟细者。温中散寒力量较原方强。本方加童便、猪胆汁务半杯,治寒证呕吐阴盛格阳,不能纳药者。《保命歌括》亦治呃逆。

温病大家吴鞠通,在本方基础去了炙甘草,加厚朴陈皮,一改理中本意,变成专门祛肠胃寒湿,专治肛门下坠痛,大便不爽,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这种寒湿内蕴脾胃兼有气虚。

2.桂附理中汤:本方加肉桂、附子。治脾胃虚寒,腹痛吐泻,手足不温等证。本方力量在附子理中基础更加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3.丁萸理中汤:木方加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吴茱萸入肝肾,也能治疗呕吐,吐涎沫。因此在理中汤基础治疗呕吐腹痛功效加强;故而善治呕吐、腹痛、寒胜者。对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疗效。

4.砂半理中汤:本方加砂仁、半夏。砂仁性温行气止痛,善治脾胃虚寒疼痛,半夏祛痰湿强胃,因此合用理中汤,治本方证呕肚夹痰湿甚者。

5.白术散:本方加半夏、茯苓、姜、枣煎水服。治呕吐,《外台》以上三方体现温中降逆法,但是其温中散寒止痛化痰湿程度不同临床斟酌。

6.枳实理中汤:本方加枳实行气降气、茯苓健脾祛湿。理中汤基础上增加了行气除湿功效,治脾胃虚寒,脘腹痞满,腹胀腹痛,舌苔偏腻者。

7.治中汤:本方加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兼能消食。治冷食积滞兼有肝郁气滞伴有肋胀者。

8.强中汤:本方加附子、青皮、陈皮、厚朴、丁香、草果仁。治过食生冷,脾胃不和,腹胀、瘩满,甚则腹痛。以上三方体现温中健脾与行气导滞隔用的配伍形式。

9.补中汤:本方加陈皮、茯苓。治大便溏泻,日久不愈。再加附子,名附子补中汤,温阳力量更强。(《易简》)

10.理苓汤:本方合五苓散同用。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者。又名二宜丸,治泄泻。以上两方是温中健脾与芳化渗湿法合用的配伍形式。

11.连理汤:本方加黄连、茯苓。治脾胃虚弱,呕吐酸水。亦治虚病。《医通》:“暑泻,盛暑逼于外,阴冷伏于内,非连理汤不可。治慢性肠炎,有较好疗效。

12.连萸理中汤:本方加黄连、吴茱萸。这两味药其实名方左金丸,善能清肝泻火止酸;理中汤温中祛寒健脾,因此适合治溃疡病,寒热错杂者。

13.疏黄饮:本方加茵陈,又叫茵陈理中汤。治寒湿发黄。

以上三方,体现寒热共用的配伍形式。

14.理中加二味汤:本方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理中汤定中州。适合血虚肝木克脾,治霍乱吐下,胸满腹痛。(《外台》)

15.胶姜理中汤:本方加阿胶、艾叶、当归、黄芪。治脾虚便血。以上两方,体现肝脾同治的配伍形式。

16.附子麻黄汤:本方加附子、麻黄。治寒所中,昏晕缓弱,或腰背强急,口㖞,语声混浊,心腹膑胀,气上喘,不能转动。

17.加味理中汤:本方加半夏、茯苓、陈皮、细辛、五味子。治肺胃俱寒,咳嗽。以上两方体现肺脾同治法。

18.桂枝人参汤:本方加桂枝。治表证未解,误用下法,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

青龙按:实际本方属于太阳太阴合病,曾经治疗一例胃癌术后患者,外见发热汗出恶寒怕冷,里见腹痛绵绵腹泻,舌淡苔薄白。三剂热退,效果卓著!

注明:本文摘录《方剂与治法》,略有修改注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虚寒型胃痛怎么治疗?
脾胃虚寒-理中汤-姜*星星论道
温里祛寒方之理中丸
《伤寒论》:理中丸
🌟【理中丸—温中健脾第一方】理中丸又名...
47温里剂总论、理中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