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子投资:不能说的秘密
1

前阵子端午节,又想起了外婆包的粽子:那种长条形的广式粽子不放酱油,白米看着就很清爽,内有蛋黄、五花肉、干贝、花生,咬下去鲜香软糯,百吃不厌。但在小时候也只有每年端午节前后能吃得上。

外婆的这个手艺,我的姨妈舅妈们好多次想学,然而总是不得要领,味道就是差了一些。外婆要么说她们包得手感太松,要么说料不够全、位置摆的不对,总之是各种理由。

有一年眼看着她要老了包不动了,为了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我把她请到家里再包一次粽子,希望宝嫂能够继承绝学。而且那次我全程录音,打算把一个粽子里面用几克米几克油几两肉,全都候分克数地拷下来。

就在我们在餐桌上清点粽叶时,我瞟见外婆一个人慢悠悠晃到厨房,走到大锅面前。

锅里放着拌了猪油的糯米,是一会要用来包粽子的原材料。

隔着厨房,我们看到她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塑料袋,抖开了准备往锅里倒。

说时迟那时快,宝嫂一个箭步冲进去,外婆侬在组撒?这是啥么事?

外婆一脸窘迫,涨红老脸摊开手:我放一点鸡精。

几十年的秘密就此真相大白,为什么其他人做的粽子总是差那么一点?

这个“一点”的核心是鸡精。

2

基金经理分两类,有套路的,瞎几把搞的。

第二类是大多数,今天说的是第一类。

有套路的好基金就跟我外婆的粽子一样,最关键的核心秘密,是那一两个因子。

举个例子,有一种类型叫XX价值基金,XX可以是大盘中盘小盘等等定语。

客户可能以为是做价值投资,其实这类基金是做价值因子投资。

《价值投资的奥义》里已经说了价值投资三要素:

内在价值、安全边际、市场先生。

简单讲就是具有内在价值的股票,利用市场先生给出的错误报价,在具有安全边际的价格上去买,承担你愿意承担的风险,获得相应的回报。

同一只股票,它在估值低的时候比估值高的时候隐含回报率更高,这是没有问题的。

那不同的股票之间,在某个时刻一个估值低一个估值高,是不是估值低的就会回报高呢?

这个问题的理性答案只能是:不一定。好比口子窖的估值比茅台低很多,但我们知道茅台逻辑更好质地更优,而口子窖这样的地方酒有诸多瑕疵。

但是价值因子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从大样本上来说,是的。

任意一天你把股票的估值从低到高打个分,估值越低的分数越高,对价值因子的暴露就更高。

价值因子投资的做法,就是分散去买这些便宜的东西。

你听着和价值投资很像,其实是两回事情。

一个是单挑,一个是群殴。

价值投资,是同一个东西在时间序列上去做低买高卖;

价值因子投资,是同一个时间点在截面上去做低买高卖。

价值因子投资必须存在于市场环境中,它对单一股票是失效的。

这样的选手哪怕业绩再好,你如果单拎一只股票出来,问他现在20x是贵还是便宜,能不能搞,他是不晓得的。

一定要3000只股票整整齐齐摆出来,才晓得这是便宜的,那个是贵的。

【买的便宜】和【买便宜的】,天壤之别。

你可能疑惑,有句话叫便宜没好货,意思就是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便宜一定有便宜的道理,怎么能有超额收益呢?

先说结果:从统计结果上来看,A股市场的价值因子在长周期上是有显著超额收益的。

并且在所有主流市场的检验中,都支持这个结果。

至于为什么有这个结果,这是学术界去做的工作。

我的理解是,行为金融学已经证明了效用函数的非对称性,同等金额的亏损带来的负效用要强于同等金额的收益(实验数据表明为2.5倍),在此心理驱动下市场会过分高估了相对低估值股票的隐含风险。

3

我们知道了价值因子在长期是有超额收益的,那么是不是三千只股票的估值从上到下拉一遍,挑低的买就可以了呢?

如果你这么做,大概率买的都是钢铁股银行股之类的,没有道理说钢铁股的估值比白酒股低,钢铁股的回报率就会更高,因为我们都晓得这是两个不同的行业。

这就引出了行业中性这个概念。

估值/市值/成长/盈利能力/动量等等这些都可以叫风格因子(风格里还有财务/市场/技术等各种细分),而银行/地产/钢铁/白酒这些叫行业因子,一只股票身上同时承载着行业和风格因子。而当我们在说一个风格因子有没有超额收益的时候,都是在行业中性的前提下。

低估值有超额收益,是在同一个行业内的前提下。你要钢铁股跟钢铁股比,白酒股跟白酒股比,而不是3000只股票放在一起看。

由于做因子投资是讲对比指数超额收益的,你对标的是沪深300,那么就要跟着沪深300的行业比例来做基准。如果沪深300里的银行占比20%白酒占比10%,那你基金配置里就是银行20%白酒10%,然后在每个子行业里在做风格因子的挑选。

如果你只是单纯要价值因子,那就从这个行业里估值最低的开始挨个向上买,最终在做到足够分散的状态下,让自己这个行业持仓的估值显著低于这个行业平均估值。

按照上面这两步,其实一个简单的超额收益组合就搞出来了。

如果你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的话,还可以再动点脑筋。

比方说有些行业看起来便宜,但如果这个行业的ROE在历史高位而周期性又较强的话,的那么当ROE往下掉的时候还是会造成很大的杀伤力。为了对付这种情况,就应该少配一些这种行业,而多配一些在那种ROE已经在历史低位的烂板块里——前提当然也是估值在相对低位。

这么几下一搞,就是一个PB-ROE策略了,稳当当的超额收益。

用公开信息就可以进行复制,不需要去勾兑,不需要盯盘看线,也不需要猜顶猜底。

宝哥是不怎么懂量化的,实际操作当然会比我描述的更复杂,但这套武功其实搞金融工程的量化基金都会做。然而放到主动管理型基金里一比,就显得很强。

因为基金经理分两种,有套路的,瞎几把搞的。

第二种是大多数。

因子投资的心法,需要假设自己没有超额的基本面研究能力:

前面是一片笼罩着迷雾的森林,而我是一只迷路的小白兔,只看数据分位下注,不做预判。

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弱者战法。

4

既然说到弱者战法,就要用因子投资的思路来看一下冯柳大神。

以我个人片面的理解,他最主要拿的是一个“超跌因子”

用因子体系的话来说,有点像是“动量因子”反打,也叫“反转因子”。

所谓动量因子,就是在过去一段给定时间里,涨的多的得分就高,跌得多的得分就低。

然后看,涨得多的是否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表现更好。

在全球主流市场的检验中,动量因子都是在一定时间里有超额收益的。

*推荐阅读AQR的论文《A Century of Evidence on Trend-Following Investing》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规律在A股是反的,在1/3/6/12月的检验中,动量因子都具有负超额收益。

同时意味着反转因子有超额正收益,买跌得多的股票,表现会更好。

*图来自于华泰证券金工组的报告

超跌、反转、低估值,看起来是比较像的三个东西,实则又不同。

好比一只股票以前30x,后来成了B2,一路杀到15x,这个时候你开始考虑要不要买它。

过了一个月它从15x跌到12x,一个月后又涨回15x,中间也没有什么基本面变化。

看估值的选手,他们注重的是市场先生报出的价格点和他自己内心价值判断的差异,15倍就是15倍,不分左侧右侧。如果他觉得15x是低估了,前面一个15x就会买,然后被套20%。

而在冯柳的体系里,前面的15x和后面的15x是不一样的,他判断“跌不动”这件事,是要观察一个连续的演绎过程,所以他大概率是要后面一个15x才买。

这是超跌和低估值的区别。

超跌和反转的区别,在于反转是截面比较的结果。要把所有股票放在一起比,跌得多的拎出来才叫反转(动量因子最小)。而超跌是去判断一只股票在它自己时空里的位置,跟别的股票关系不大。

主流的因子框架体系里没有这么一个超跌因子,这是我自己编的名字。

它会跟负动量、估值因子有重合,也不简单是距离高点跌了多少,它是一个高维度因子。

你需要具备感受市场、理解市场、阅读市场的能力。

简称看图。

虽说看图也是来自公开信息,但把图和基本面的演绎放在一起判断,是一种对公开信息的高维度浓缩。一般人做不来也很难复制,所以超额收益会远高于单纯的反转或估值因子。

冯式武功相当于是把这个“超跌因子”修炼出来了,然后在某几个具备三威胁的行业里挑超跌因子暴露高的股票,胡椒面撒一把下去。

单挑以概率取胜,群殴以赔率取胜,所以局部判断的结果根本不用在意。

5

最后说一下因子投资的局限性。

首先所有对因子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相对收益的基础上。我们说这个因子有效那个因子无效,说的都是相对收益,并非旱涝保收只赚不赔的。

如果市场回撤很大,那么基金即便有相对收益,大概率也会回撤很大。

如果最底下的那个beta在长期很烂,那么最后你获得的绝对收益也是有限的。

而beta现在好不好,长期beta够不够强劲,这是你作为客户要自己判断的。

基金公司作为一个产品制造商,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是在货架上尽可能丰富产品线,填充各种细分需求。

比如我原来是大盘价值基金,那就是在大盘股里用估值因子做强化;现在发一个小盘价值基金,就是在小盘股里用估值因子做强化。这跟我是不是看好小盘股没有关系。

基金经理只管他用的因子是否跑赢benchmark,至于小盘股能不能比大盘股好,这是客户你自己的偏好。对基金公司来说反正不是大盘好就是小盘好,到时候总有业绩好的产品可以宣传。

如果是一个很烂beta上的alpha,这样的产品就不值得客户去买。一个例子就是2016年炒体育概念的时候,迅速推出来的那种体育休闲主题基金,beta估计都归零了。

因子投资的本质是一种统计套利,这是它的第二个局限。

比如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

假如你持有100%的指数,第一种方法是一直买入持有;第二种方法是每天收盘前以收盘价卖掉50%,第二天开盘价再买回来50%,收盘前再卖掉50%,如此一直循环。和第一种做法的区别就是满仓白天,半仓隔夜。仅仅这个做法就可以创造出相比第一种而言可观的alpha。

这个超额收益的背后意味着低开比高开多,但这是过去统计到的现象,以后会不会也这样呢?这是不一定的。

买任何一种因子都存在这个问题,即过去的规律难以重现,这是归纳法逻辑的天然缺陷。

一种可能是导致过去规律有效的逻辑发生了变化,比如小市值这种统治十年的因子界第一杀手锏,从2017年开始突然无效了,背后就有着深层次的市场制度变化;

又比如传媒板块估值杀破历史低位快三年了吧,现在还在打破记录中,背后也有深刻的基本面原因,which可能不会是均值回归的 。

更可怕的是第二种,什么错都没犯,但就是用的人多了导致套利收益的消失。

估值因子/质量因子这两年超额收益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用的人多了。

在短期,策略后来者入场会推高资产价格,使得策略先行者的短期业绩表现的很好,硬生生把一个年化15%的策略推到了一个年化25%的表现。但其实这个斜率已经超出了这个因子的长期超额收益率。

而隐含的恶果,就是往后看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变得非常之大,新申购的钱面临着很不对称的风险收益比。

第三个局限,对于死抱单因子的主动型选手,它太直达本质了,所以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假如我是个消费基金的基金经理,配置了50%仓位在白酒上。

因为我内心坚信白酒是A股最好的行业,买什么都不如买白酒,每份新进来的钱我都会顶格去买白酒因子,长期持有。

但对着外面我能这么讲吗?我肯定不能这么讲。

如果说了实话,我的核心就是白酒因子,那只有两种可能。

①客户觉得卧槽原来你是个只赌白酒的赌徒,我可不那么看好白酒,你看年轻人好像已经不怎么喝了,你看茅台现在两千块一瓶怎么喝得起啊,能靠那么简单的方法获得成功吗,blabla总之就是不信你了。

②客户觉得可以啊这个理念我很认同,白酒确实是最好的行业,就是应该长期持有。但既然核心因子就是买白酒,我为什么不找一个性价比更高的赌白酒的方式呢?你60%收益率,白酒指数基金可是80%收益率管理费还更便宜,直接拿五粮液茅台可是100%收益率还不收管理费。

所以对着外面我该怎么说呢?

我肯定是说需求侧消费升级,供给侧集中度提升,要买优秀的公司、硬核的公司、睡得着觉的公司啊。

只是碰巧在这个Moment,优秀硬核睡得着觉的,都是白酒公司呢。

(本文完)

思考题:

1、你认为估值因子有超额收益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在A股反转因子有超额收益,今后还会有这个规律吗?

3、白酒ETF哪家收费便宜,你会买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基金荣膺:频频跑赢标的 创业板成长业绩为何如此优异?
基金选择,理解茅台
【天风金工风格轮动专题报告一】风格的重新定义
连续50年获取20% 的收益,他是怎么做到的——因子投资浅析
一文带你走进Smart Beta指数的世界
基金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