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岁喝可乐被骂”成热议,父母们,该醒醒了

31岁了,在家喝个可乐还要被骂是什么体验?

看到这个热门问答时,我想到自己昨天喝了一杯冰奶茶,像犯了不可饶恕的罪似的,被妈妈唠叨了一个晚上。看网友们的回答大多也是跟我一样,在家不管做什么,父母好像都不能满意,各种要求,各种责难。

想想身边的朋友,这种充斥着父母控制欲的事例举不胜举:

上初中时,同桌的妈妈是学校老师,上课时经常看到他妈妈演谍战片似的,躲在窗户边,监视他上课有没有开小差。

闺蜜的前男友,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爸妈不同意,三分三和后,终究以分手告终。

昨天晚上朋友打游戏,被他爸臭骂,跟家里人大吵一架后去了网吧......

I

大学同学小娜,本科的专业是英语,毕业后想去日本读硕士。她的父母极力反对。他们觉得她一个女孩子,毕业后回家乡当个英语老师,生活舒适没压力。去国外那么远,一个人又辛苦,又不安全。而且觉得学英语的小娜去日本留学纯粹是浪费钱。

小娜说她其实是想圆自己的一个梦。高中时,小娜的学校举办了和日本友好学校交流学习的活动。而小娜被选中为中国学生代表之一,去日本参观学习。那一段旅程的记忆异常美好,她见识了日本干净整洁的街道和热情友好的日本人民,当时心里就许下心愿,长大后一定要去日本留学。

因为去日本留学的事,小娜都跟家里人闹的不可开交,父母明确告诉她,不会为她支付任何的留学费用。最终,小娜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前往日本。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异常辛苦,为了拿全额奖学金,争分夺秒的学习;下课后还得去小酒馆做服务员,赚取生活费。好在日本那边的时薪还不错,支撑着她读完了3年硕士。

回国后,她在家乡的一所大学找了份英语老师的工作,同时兼任学校的日语口语老师。在前两年,她还去日本读完了博士。

她说很庆幸自己当年坚持出去了,要不然自己永远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她的这一辈子值了。

《圣经》里说:“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

你看,父母最终也不过是孩子的临时保姆。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不能将孩子永远的跟自己捆在一起,更不能把自己认为的对错强加在孩子身上。

II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弗兰兹·卡夫卡,当初决定写作的时候,家里的人是反对的。特别是他的父亲,他对于儿子的兴趣完全无法理解。

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犹太商人,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来到布拉格后,经营有方,白手起家,成为了富裕的妇女时装礼品店的老板。他的父亲脾气暴躁,经常对店员和家人大加训斥。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像他一样,坚强、务实、努力工作。而写作无异于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卡夫卡还有一件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事。他的母亲有次在卡夫卡的衣袋里,发现了一封卡夫卡女友写给他的信,她偷偷拆开看了以后,竟然还写了一封信给卡夫卡的女友,让她劝告卡夫卡不要再熬夜写作了。此时的卡夫卡还没有告诉家里人他有女友的事。

女友最终告诉了卡夫卡。可想而知,他暴跳如雷,回家后跟家里人大闹了一场......

试想,如果因为父母的阻扰,卡夫卡放弃了写作,安分守己的工作。那么,西方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位光彩夺目的文学大家,也就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变形记》了。

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觉得对的,强加在孩子身上,想去控制孩子的一言一行,然后说:我这都是为你好!

其实大家所属的时代不一样,当然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不要拿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禁锢孩子的思想。你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正确。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III

记得18年看过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我家那小子》,节目中的朱雨辰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控制欲爆棚的母亲。朱雨辰,戏红人不好,演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奋斗》、《我的青春我做主》,近几年也是不温不火。

在节目中,朱妈妈一脸自豪的说自己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自己一辈子都是为儿子活。70岁还要跟随儿子一起生活,跑剧组,早上四点半起来为儿子熬梨汁,一日三餐盯着儿子吃。不让他接古装戏和武打戏,因为不想看儿子被打。不仅看朱雨辰的微博,还监控他的一言一行并抄在本子上。

而朱雨辰,因为妈妈这种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爱,对爱情消极,之前两次恋情均以分手收场。活生生将40岁的儿子控制成了五年不谈恋爱的巨婴。朱雨辰在节目现场痛哭流涕,直言:这种爱压力太大。

朱雨辰的妈妈说她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这个儿子的,说自己完全没有自我,在家里的位置是顶两个菲佣,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冰箱塞得满满当当,肉都是切成份装好。朱雨辰的每段恋情她都知晓,并且都有参与。

为什么她会这么执着的把照顾儿子当成自己的事业?试想她如果有自己的爱好,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每天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完,还会执着于照看这个四十岁的巨婴吗?

不要总是想着:“一切为了孩子”。父母需要培养自己的爱好,开拓自己的圈子。没事的时候约自己的朋友喝茶、聊天、插花、打牌。不比每天给孩子当保姆强吗?

尾声

比起控制孩子,父母们更应该去控制自己。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老一辈的父母有这种控制欲的,我们应当尽力规劝他们。如果劝不动,当然也不应该去指责,毕竟他们的行为的确也是出于对我们的“爱”。

但是我们作为在改革开放的思想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父母,万不可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我们的孩子可能还小,但是这种心理暗示一定要提前给予自己。

要知道,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就像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孩子小的时候,你管他的“吃喝拉撒”是对他负责任。但随着孩子长大,他自己能管好自己的“吃喝拉撒”了,你还要坚持去管,那就是一种变态的侵犯了。他们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你的意见就只能是建议,强行让他们接受,只会适得其反,好事办成坏事。

所以最终,我们要选择体面的转身退出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过自己的人生。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做一个潇洒豁达的新时代父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前程不需要你设计
这5种爸爸,对孩子伤害最大,第一名简直不能忍
说一句顶十句! 敢和父母顶嘴的熊孩子到底在争什么?
妈妈,别表演了好吗?真爱和“假爱”父母分得清吗?
日本妈妈竟在便当上...
看完日本妈妈给孩子做的便当,我觉得欠孩子一顿早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