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上)

报告作者:

张苏华 上海交大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

郭惊涛 《看医界》传媒总编辑

报告联合出品方:

上海交大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研究所 

《看医界》传媒

引言


2018年是中国医生集团业态爆发的一年,医生集团企业的工商注册数量迎来了新一轮高峰,医生集团数量已经超过千家。

医生集团的涌现,医生资源的流动和利用效率正在加速和提高,医院“机场化”、医生集团“航空公司化”,正在改变现有医生与医院的传统雇佣模式及医疗机构的发展模式。

本报告撰写由上海交大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研究所研究团队和《看医界》传媒采编团队合作完成,以上海、北京等地区典型医生集团案例为重点研究对象,以了解中国医生集团的相关政策、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为目标,资料来源为检索CNKI、万方、搜索引擎、工商资料查询平台等医生集团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文件资料;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医生集团自媒体、官网发布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医生集团负责人,医生集团执业医生,平台型医疗机构负责人,卫生官员及学者的访谈资料。

未来3-5年,中国医生集团数量还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并或将呈现实体化、小型化、专科化、全科化、区域化、互联网化、及跨专科协作(MDT)化七大发展趋势。

中国医生集团的萌发和涌现,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必然的产物,在国家促进医生流动、推动分级诊疗、促进社会办医的政策背景下,医生组团走向市场兼职、全职创业正成为一大趋势,并成为促进社会办医发展和医疗业变革中的生力军。


一、中国医生集团的起源


医生集团来源于国外,英文名为“Medical Group”,在国外是医生主要的执业方式之一,2014年被引入国内后被翻译为“医生集团”,一般指由2名及以上医生合伙发起,以医疗服务为核心业务,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管理的法人实体。

1998年,心血管医生万峰成立万兆开心公司,是国内医生集团公司的雏形,但并未引起业界关注。

在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放开医生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的大背景下,一批公立医院医生开始主动走向市场探寻自由执业路径。

2014年7月1日,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强在上海宣布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迅速引起业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2015年3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发起成立国内第一家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

医生集团两大主要形式基本形成:体制外医生集团和体制内医生集团。

体制外医生集团的主要特征是,医生完全脱离体制,加入医生集团,医生集团和医生之间是全职雇佣关系,由医生集团与合作医疗机构签约,派遣医生到医疗机构执业;医院和医生集团之间进行财务结算,医生通过医生集团获取收入。

体制外医生集团的代表有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泓心医生集团、上海壹博医生集团等。

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主要特征是,医生不离开医院的情况下,业余时间多点执业。医生与医生集团签订兼职合作协议,由医生集团与合作医疗机构签约,派遣医生到医疗机构执业,医院和医生集团之间进行财务结算,医生通过医生集团获取兼职收入。

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代表有大家医联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夙呈麻醉医生集团等。

其中,目前体制内医生集团的数量大于体制外医生集团,并呈现体制内外医生合伙创办医生集团的交融趋势。

医生集团的出现,获得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2016年3月,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林锋、谢汝石医生宣布在深圳获得国内第一张医生集团工商企业注册营业执照,迅速掀起了医生集团公司注册潮。

随着上千家医生集团的快速涌现,医生集团、共享医疗业态也迎来快速发展。


二、中国医生集团发展现状

2.1政策引领:


2018年是中国医生集团业态爆发的一年,医生集团企业的工商注册数量迎来了新一轮高峰,医生集团数量已经超过千家。医改政策究竟对于解放医生和医生集团业态意味着什么?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从医生集团业态的出现和发展,到大批医生走向市场,加入和创办医生集团,都离不开新医改以来一系列国家和地方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

医生集团相关重大政策年表

A、医生集团孕育阶段(2009-2014)

2009年被称为新医改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文件,明确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同一年,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但规定,医师受聘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应当经所在单位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在《医师执业证书》中增加执业地点。

2011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人才流动。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人才充分有序流动的机制。

期间,包括张强、宋冬雷、林锋等在内的一批中国医生集团领军人物探索医生多点、自由执业,持续宽松的社会办医政策环境成为了医生集团孕育的良好温床。

B、医生集团萌发阶段(2014-2016)

2014年12月,《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颁布 ,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允许所聘医师在法定工作日可安排一天用于多点执业, 并探索副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重点或紧缺专业医技人员的自由执业。 这也是政府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医生自由执业”的表述,引发业界震动。

2015年1月,原卫计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落款时间是2014年11月5日,联署部门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保监会。

2015年7月,深圳市卫计委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全面放开医师执业注册地点的限制,推行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实行网上注册和多点执业报备管理。深圳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医生区域注册制的地区。此后深圳进一步简化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网上备案程序,鼓励深圳市外的注册医师来该市多点执业。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70号)出台,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C、医生集团爆发阶段(2016-至今)

2016年3月,深圳放开医生集团公司的工商注册,允许以“医生集团”字样进行企业工商注册。

2016年9月,《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出台,宣布2016年10月起,实行全省区域注册,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应当支持医师多点执业,建立全职和兼职聘用制度,完善医师岗位管理。广东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实现医生省级行政区域注册的地区。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这是“医生集团”、“医生自由执业”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政策文件中。

2016年11月,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出台《医师区域注册暂行规定》:11月20日起,医师经注册后,在其他执业机构执业,不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天津成为了第一个实现医生区域注册的直辖市。

2017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删除“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这一限制。

2017年3月,人社部出台《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离岗创业。

2017年4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医师执业地点由过去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修改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所在地的省级或者县级行政区划”,实现“一次注册、区域有效”。 医生确定一家主要执业机构进行注册后,其他执业机构进行备案,执业机构数量不受限制。修改后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医师跨执业地点增加执业机构,应当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增加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只能注册一个执业地点。

至此,在政策法规层面,中国医生基本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多点执业的权利。


2.2工商注册情况



根据企查查工商注册资料查询,截至2018年11月11日,全国(除港澳台)已有20个省、市、自治区允许医生集团以“医生集团”字样进行工商注册,分别是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重庆、辽宁、山西、吉林,共有1092家“医生集团”企业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可见,目前“医生集团”的工商注册已经在全国多数省份解冻。

在已经放开医生集团工商注册的地区,深圳的医生集团工商注册政策最为开放,截至2018年11月11日,有697家医生集团企业在深圳注册,其中2018年进行医生集团工商注册的数量为368家, 2018年前11个月深圳注册医生集团数量超过了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总和,医生集团的工商注册数量还在井喷。

在697家医生集团中,有401家医生集团企业的注册地址为同一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大多数医生集团的注册地址为挂靠地址。

在医生集团企业工商注册的营业范围方面,深圳也是较为开放的,以一家在深圳注册的医生集团为例,其营业范围就明确为“为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执业、职业发展等人力资源服务;组织医务人员在合法的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

在营业范围方面目前较为开放的地区还有广州、海南、济南等省市。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允许进行“医生集团”工商注册的地区,其营业范围方面还基本没有放开,经营范围还限于“医疗管理、医疗投资、医疗技术研发”等内容。据调研,目前包括上海等地在内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放开医生集团的工商注册。


附:2018全国各省医生集团工商注册分布地图

(数据调研时间:截至2018年11月11日)


2.3医生集团管理层分析



医生集团作为医生合伙创办的企业,医生创始人对于医生集团的经营和发展往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报告通过对医生集团核心创始医生背景、经历的梳理,一探中国医生集团创始人情况。

根据对2018中国医生集团品牌100强中的上海壹博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泓心医生集团、英华医生集团、永春男士整形医生集团、伦琴医生集团、善夷医生集团、夙呈麻醉医生集团、天方腋谭医生集团10家样本医生集团创始人背景的统计显示:样本中的10家医生集团,有8家医生集团的创始人来自三甲医院,占比为80%;这些核心创始医生均为专科医生;核心创始医生高级职称比例为80%;60%的样本医生集团创始人具有管理经验;80%的医生集团核心创始医生为辞职创业。

来自北京的2018中国医生集团品牌100强中的哈特瑞姆医生集团、沃医妇产名医集团、大家医联医生集团、医美梦之队医生集团、宝宝眼医生集团、万峰医生集团、顾氏君安医生集团、胡大一医生集团、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秀中皮肤科医生集团10家样本医生集团创始人的经历资料统计显示:10家医生集团核心创始医生均来自三甲医院,且均为高级职称,均具有管理经验,均为专科医生,辞职创业的比例为20%。

综合北京上海20家样本医生集团的情况,样本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多为三甲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专科医生,且多具有管理经验。但在是否辞职创业方面,北京和上海差异较大,上海样本医生集团创始医生的辞职创业率明显高于北京。关于这一状况的原因,据调研,或与上海医生辞职创业的决心及北京医生较好的兼职创业环境等因素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海10家样本医生集团的主要运营管理者(CEO)统计为例,有80%的医生集团CEO为核心创始医生兼任,北京由核心创始医生任CEO的比例也超过半数,可见目前医生集团运营管理中由创始医生兼任CEO的情况较为普遍。

关于核心创始医生兼任CEO的原因,据调研,一是有些医生集团创始人希望转型管理岗位,主动放弃或减少了诊疗工作,专注于医生集团的运营管理,并有不少医生集团创始人主动学习运营管理课程;二是比较难以找到合适的医生集团CEO,核心创始医生不得不兼任;三是一些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医生集团职务分工并未细化;四是一些医生集团核心创始医生希望主动把控医生集团的运营管理和发展方向。

2.4医生集团的商业模式


医生集团的两大形态

医生集团进入中国大陆后,医疗界人士很快进行了新形式的探索,目前中国医生集团主要呈现两大形态:1、体制内医生集团 2、体制外医生集团。

据调研,目前,在国家鼓励医生兼职创业的政策引导下,医生集团以体制内形式为主,医生在不脱离体制的情况下合伙成立医生集团多点执业或创办实体医疗机构等。根据《看医界》2018中国医生集团品牌100强入选医生集团的统计数据,过半入选的医生集团为体制内医生集团。其中北京地区较为典型,第一家体制内医生集团诞生于北京,北京地区体制内医生集团比例也较高。

而且体制内与体制外医生集团的形式开始走向交叉形态,一些医生集团发起人主要是体制内医生,但逐步全职招募一些医生加盟;一些医生集团由医生辞职创办,但其医生集团的主要力量是来自体制内的兼职医生团队;只有个别医生集团要求医生加入医生集团必须全职加盟。

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优势在于创业代价小,数量多等,劣势在于大多组织松散,一些合伙医生精力不足等;体制外医生集团的优势在于创业者决心坚定、精力足等,缺点在于创业者面临的压力和阻力较大等。

医生集团主要商业模式

1医生集团的多点执业模式

多点执业是目前大多数医生集团的商业模式之一,以上海10家典型医生集团样本为例,有9家医生集团目前执业点在2个或2个以上,且均组织医生进行跨省域多点执业;北京的10家医生集团样本也均进行多点执业,个别医生集团的执业点超过10个。

而且,对于初始成立的医生集团,一般会选择多点执业形式。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海的10家医生集团样本为例,半数医生集团在同城的执业点数量在2个及以上;和不同类型(高端私立医院、普通私立医院、公立医院、诊所等)的医疗机构合作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

2医生集团的技术帮扶及专科、学科共建模式

由于第一批医生集团主要诞生于医疗资源比较发达的北上广等地,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及合伙人多为大三甲医院背景,因此除诊疗技术的输出外,专科、学科共建也是一种发展模式,一些医生集团与区域医院签订学科、专科帮扶合作协议,帮助提升科室的学术、临床技能水平及管理水平。

以上海壹博医生集团为例,就与江西、辽宁等地的医院建立专科共建合作协议,帮助合作医院培训医生手术水平,并定期到合作医院指导手术。

在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大背景下,医生集团自发推进的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在提高区域医疗技术水平和便捷区域患者就诊的同时,一批医生集团也获得了生存和发展新机遇。

3医生集团创办或托管运营医疗机构模式

此外,一些医生集团开始创办、运营管理一些实体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和连锁诊所等。在国家放开社会办医准入的大背景下,医生集团创办的一批实体医疗机构快速涌现。优势在于医生集团具有优质的医生资源,劣势主要在于运营管理、市场推广的经验不足。


2.5医生集团与平台机构的合作


根据对上海和北京两地20家样本医生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的样本医生集团进行了跨省区域多点执业,即使在同一城市,一些医生集团也进行了多个执业点的布局。说明医生集团具有非常典型的多点执业特征。

在选择多点执业点方面,私立医院成为首先合作对象,部分医生集团的执业点私立和公立医院均有,例如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泓心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等。

近年来,一系列相关政策利好频出,诊所、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社会办医迎来快速发展,年新增民营医院2000多家,为医生的多点、自由执业,以及医生集团的发展源源不断提供落地合作平台。

医生集团与平台医院合作的形式目前主要有几种:第一种是多点手术、诊疗,第二种是技术培训帮扶和学科建设;还有一种就是科室托管运营。目前医生集团与平台医院的主流合作方式是第一种。

合作优势

医生集团作为组织优质医生资源进行多点执业的便捷载体,能够快速帮助平台医院解决优质医生资源短缺难题,提高医院的诊疗量、诊疗技术水平、营业收入、医院声誉等;同时为医生集团提供了落地 “机场”,提高了优质医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多点执业医生及医生集团带来合理的营收回报。【2】

据调研,以上海浦南医院为例,与28家医生集团合作,快速提升了医院的专科水平、诊疗量、营业收入等,同时为医生集团提供优良的孵化器。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选择向平台转型,积极争取与医生集团开展合作。

合作面临的问题

据调研,目前医生集团与公立平台医院合作最大的困难在于政策的限制,不能进行科室托管,在向医生集团支付劳务报酬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

医生集团与私立平台医院合作是目前的主要合作模式,劳务费用支付不存在障碍,但合作的持续性面临一定的挑战:医生集团与平台医院的合作谈判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谈判周期长达数月;医生集团医生与平台的磨合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一些综合性私立医院面临着引入专科医生集团合作,及发展自建专科团队的两难选择;一些平台医院在软硬件方面往往难以满足一些医生集团的要求;一些医生集团也会从自身的利益,主动放弃与部分平台医院的合作。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医生集团与平台医疗机构的合作不能够长期维持,平台医疗机构的包容性和医生集团的成熟度都有待提高。

收入分配

在收入分配方面,收入分配一般包含诊金、手术费、药品耗材检测等费用,分配比例与医生集团的品牌、是否自带患者,医生集团是否为医生购买医师个人责任险等等因素有关。据调调研,10家上海样本医生集团在上海的多点执业基本以自带患者为主,而且一些医生集团还为医生购买了医师个人责任险。


2.6医生集团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医生集团的核心优势在于医疗技术,但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关乎医生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医疗市场上的新群体,医生集团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推广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优劣势分析

首先,由于在公立医院医生往往重视品牌建设和患者维护,医生一旦走向市场,大医院的光环并不能在离开后有效地转化为患者流量,自带流量的医生数量很少,病源严重缺乏,医生及医生集团的品牌大多需要从零开始。

其次,传统民营医疗散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市场口碑不佳,重建私立医疗的信任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新兴的医生集团往往难以接受使用传统民营医疗的一些市场推广方式和营销手段,比如搜索引擎的广告投放,以及渠道患者的高比例返提成等。

不仅如此,对于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无论是传统还是新模式和手段,不少医生集团创始人及运营管理者都缺乏了解,甚至持排斥态度,上述因素都造成了一些医生集团创业者走向市场后步履维艰,错失市场机遇,甚至难以生存只能返回公立医院,或加入民营医院。

此外,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人才引进方面,目前面临着优秀人才较为紧缺的困境,人才竞争较为激烈。

风险提示:医生集团品牌建设和市场运营不同于传统游医,一旦出现重大舆情危机,或将直接导致医生集团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很难重新再进行医生集团创业,因此爱惜自身品牌和声誉尤为重要,理性处理潜在的危机事件非常关键。

优势方面,患者更容易信赖大医院“正规军”医生;民众对于优质私立医疗的需求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为医生集团留下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尤其重要的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医生集团开辟了新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平台,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医生集团较为适合的互联网平台包括微信、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微医、好大夫在线等。

传统快消品行业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已经较为成熟,可供借鉴,及通过引进相关行业人才,加强市场营销力量。

目前,一些医生集团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值得新进入市场的医生集团创业者借鉴,例如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川派疼痛医生集团、上海壹博医生集团等。

医生集团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前提是清晰、精准的市场定位;一些只有技术,不懂市场运营的医生集团正在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出局。


2.7医生集团的人才培养


优质医疗人才是医生集团的核心资源,如何让优质医生资源不断壮大,涉及医疗人才培养的问题。

其中,青年医生培养尤其值得关注,而且不仅仅是医生集团面临的难题,作为传统的青年医生培养机构——三甲医院,青年医生的培养也面临诸多困境。比如,住院医和不少青年主治医得到的手术实践机会很少;其次在医患沟通、品牌建设、患者维护等诸多方面,传统医生培养体系往往是缺失或不足的。因此,青年医生加入医生集团后的培训、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


据调研,目前虽然在医生集团有从住院医到培养成主诊专科医生的成功案例,但大多数医生集团更愿意接受主治医及以上级别的医生进行培养。

值得关注的是,在医生集团的培训体系下,青年医生的学习欲望非常强烈,而且能够获得较为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医生集团核心医生也更愿意将技术传授给青年医生,因此青年成长的速度往往更快。以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为例,建立了自己的青年医生培训体系,并迅速培养出了一批骨干青年医生。

不过,目前医生集团的培养还存在职称晋升、科研等不少困境,公立三甲医院作为医疗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医生集团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解放医生政策的持续出台,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走向市场,为医生集团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8医生集团的投融资


到2018年11月初,已经在工商注册的医生集团数量超过了1100家。根据截止到10月底的融资信息显示,医疗健康依然是2018投资热点,但是和医疗服务相关的比例依然很低,而与医生集团相关的融资项目则更少。

以本报告调研的上海10家医生集团样本为例,有3家医生集团进行过融资,有一家医生集团进行了第二轮融资,70%的医生集团样本没有进行过融资;根据对北京10家样本医生集团的调研,有4家医生集团完成过融资,半数以上的医生集团尚未融资。

根据《看医界》与医森资本联合举办的第二、第三届中国医生集团联盟大会投融资路演专场的情况看,参与路演的医生集团项目,经营模式日趋成熟,发展迅速,轻资产创业项目很多在半年内达到了现金流的盈亏平衡点,而资产较重的投资项目也基本在一年左右实现了平衡。

由于大部分医生集团创业的时间都低于两年,因此经营规模还普遍较小,营业收入基本集中在几百万的区间,超过一千万的也属于凤毛麟角。受限于经营规模,使得大部分投资机构只能处于观望阶段。专注医疗服务天使阶段的基金极其少,因此医生集团需要内生成长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机会获得资本助力,进入快速成长的通道。

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下,医生集团要获得发展,就意味着业务体系需要创新和互补。所以部分医生集团的业务将重心集中在院前院后以预防和康复为核心的消费类医疗服务,而另一部分医生集团则聚焦在高精尖的外科手术上。有些医生集团则根据当地缺医少药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而原因在于医保覆盖的增加,刚性医疗服务的核心在于医保的支付能力而非个人的消费能力。

从目前医生集团的业务发展看,在未来的1-2年内,将有部分医生集团年营收达到千万和数千万级的规模,他们将获得与资本合作的机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投融资章节由看医界-医森资本联合创始人洪浩淼执笔)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火爆投资的医生集团研究报告(上、中、下)
“医生集团”的名字终于给注册下来了!
北京公立医院医生试水“体制内创业”
“华南首家医生集团”名医汇康:国内首家美式直营诊所将落地深圳
医改缩影:看不见的围墙,被划分的医生
卫计委首推自由执业,医生大流动时代要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