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物有类 其格无別

 作者/三木秉凤

​就宇宙构成而言,最简单的分类,就是能量与物质。能量是无形之态,中国古人称之谓“气”。物质是有形之状,中国古人称之谓“五行”。

能量聚合则生为物质,物质散失则化为能量,这就是宇宙能量恒定理论。由此观之,宇宙万象没有生灭,只有转化,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是故,在万物眼中,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天地眼里,物格无别,皆为其平等子民矣。

人伦社会来于天地自然,必秉承自然之性,其人格平等,故其人权平等,此为西方“天赋人权”之理论依据。若依次推论,人格平等则人权平等;人权平等则民族与民族之族权平等;族权平等则国家与国家之国权平等。而平等的前提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享有充分的自由。自由必依其相对之序,所以在一定规律性秩序支配下的自由运动,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所求。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的所有斗争,不过是人性崇尚自然大道的一种阻力排除而已。所以一定秩序下的自由,是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基本追求!

   人类社会是宇宙万物的一个类引起的分支,绝难逃脱宇宙规律的支配。人间虽有贫富夭寿,这是现象,但万物之本质物格并无他别!《道德经》二章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五章复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上文之意为,圣人对待世间缤纷万象,如善恶、长短、高下等,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没有分别之心。

   孔子提倡世间之人应当泛爱,体现出天地之精神,“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而孟子亦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家认为:诸佛与众生平等。万象平等,其实是世界顶峰思想的共性理念的基础中的基础!


       平等之对面就是分别。分别就是外界事物在我们内心产生虚像对立。分别心从何而来?大千世界纷纭繁杂,五彩斑斓,我们接触外部事物时,会不自觉地根据个人喜好在内心世界进行感性划分,如:美与丑,远与近,爱和恨,大与小,高尚与鄙陋,快乐与痛苦等等,正是这些内心感觉出现差异,导致了世间万象参差不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之律被世间凡俗所破。有人认为,分别心是宗教之概念,超越了世俗。其实道法自然,人类社会本该超越私欲,回归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入世与出世本是同世,平等与分别本无二心。我们不去对宇宙现象做出人为的“取类比象”,也即达到了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般没有偏爱、也没有私恨,皆一视同仁之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物格平等”的状态。

2018-2-4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人,工作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及战略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携手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万年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不可思议的四大智慧
霞光语录 • 光芒遍照(中)
与人无爱亦无嗔,天地不仁斯公正 ——《道德经》解第五
用爱连结宇宙万物
宇宙和自然孕育着万物的能量和万物之灵的修行
【助力抗疫】放不下,不可能证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