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战争时,10万名山东干部南下,多人甚至终生未回家,有何隐情
userphoto

2023.11.10 黑龙江

关注

1949年,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三大战役基本结束,解放军正准备渡长江。

然而就是这个关键时刻,却发生一件堪比百万大军过江的盛况,中央决定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大量干部南下,随军充实各地方基层组织。

当时随军南下的干部数量相当多,至少分了九批,接近5万人,这些都是干部中的中流砥柱,如果再加上山东党政机关领导的其他部门,还有杂七杂八的统计在内,接近十万之众。

那当年为何要调集如此众多的干部南下?其中到底有何隐情?

一、“南下干部潮”的大背景

关于“南下干部”这个词的说法,最早认为,普遍的“干部南下”始于三大战役结束后。

当时人民解放军即将挥师南下,解放广大江南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军已经拿下中原、东北,但是对于江南地区的基层构建极为缺乏。

原因也很简单,此前抗日战争分为北方八路军和南方的新四军,北方八路军是我军的主力,而南方的新四军,更多的是由游击队的支队所组成。

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北方一直是我党的重要据点,南方相对弱小。

后来毛主席和刘少奇作出决策,集中全国力量供养东北解放军出山,抽调大部分干部去东北,然后实现从东北向全国的解放趋势。

虽说粟裕打出逆天战绩,提前结束三大战役,但我军的干部和军事力量都依旧部署在北方,南方根基非常薄弱。

于这一背景下,我党已经基本上认定解放全中国是时间问题,但是解放全中国后,对江南的管理却有着巨大压力。

要知道,江南还有着大片非红色区域,北方之所以能够打下一个地区,然后快速适应、治理,是因为北方有着大批的随军干部。

可是在南方我们缺少这个条件。于是,中央就如当年干部支援东北一般,决定调集数万干部下江南。

二、最早的南下干部队

这里得提一句,虽然“南下干部潮”普遍开始于三大战役后,但此前也有南下干部出现,早在1947年就已经有过。

而遥遥领先的这支南下干部队伍,依旧隶属于山东解放区。

——时间回到1947年,当时中央准备派华东野战军主力带着一批干部渡江南下,在国民党的后方开辟根据地。

恰好,刘邓大军正准备千里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的东兵团、西兵团有力的配合了这次作战,并且在南下时决定抽调一批地方干部去支援江北解放军。

经过华东局的挑选,1948年3月到4月初,由华东局组织部部长李林主持,大约有6000人编入了队伍南下。这些干部队伍后来被编入了随营学校,跟随校长陈毅进行政治军事培训。

到了5月,有一部分干部随着西兵团来到苏皖及豫东地区,6月,剩下的5400余名干部被编为中原支队,随军南下。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中原支队应该是南下干部中的最早代表。他们出自于山东解放区,当时这支部队的负责人包括支队长兼政委金明任,参谋长熊少南。

伴随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部队南下,中央局领导人对他们给予高度评价——胜过10万大军。

如此评价不可谓不高,而这段史料也告诉我们:党中央早就已经未雨绸缪了。最后,这些干部被分配到陕南、桐柏江汉和豫西地区。

随着渡江战役的爆发,中原局又从这些干部里面抽调400人左右,后来来到湖南地区,成为湖南地区的早期管理人员。

除了这次最早的南下干部以外,山东解放区又陆续派出大批干部,成为我们所说的南下干部中的顶梁柱。

三、山东的十万干部下江南

1948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要从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原五大佬解放军抽调5.3万名干部去往新的解放区域,构建党政军机构。

在这道命令中,特别有强调到:我们注意到,目前华中的干部特别缺乏,因此须准备干部,规定完全由山东解放区负责。

在这道命令之下,1949年3月中旬,万余名山东解放区的干部被聚集起来,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这支部队由4个支队组成。

第一支队由鲁中南区干部和华东大学生组成,第二支队由华东局直属机关及昌潍特区干部组成,第三支队由渤海区干部组成,第四支队由胶东区干部组成。

这批人马被散布到全国各地,其中第一支队的全部和第三支队的大部分被分配到了浙江,共同管理浙江各地。第二支队被分配到上海市直机关及所属各县区。

第3支队除了去浙江的,少部分则来到上海。第四支队基本上都去了苏南地区,之后又抽调了一部分干部去了福建和大西南,成为当地政权的核心圈子领导人。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

1949年2月,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冀鲁豫区党委又从全区抽调了各级干部3993人,为他们进行紧急军事训练和时事政策学习,随后将他们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南下支队。

该支队的司令员为傅家选,政治委员为徐运北,参谋长为万里。

这支部队南下到达合肥,其中有620名干部由后来著名领导人万里带着去接管南京,其余的人则来到贵州,成立贵州省委。

9月10日,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西进支队,支队长继续由傅家选担任,政治委员由徐运北担任。这支支队的规模有9331人,其中干部成员达到了5771人。

后来经过扩张,这支支队的干部人数达到了10719人,他们来到贵州,分别奔赴贵州各地的市县进行接管,建立了党政机构。

除了这支规模最大的南下部队以外,山东解放区还派出很多支队。

例如冀南南下干部支队——这支部队初期有3500名干部,于1949年3月随军南下。其中有600多名干部去了湖北地区,有3400多名干部去了湖南地区。

山东南下公安干部大队,这支部队是人民卫士,于1949年5月被抽调,由社会部副部长梁国兵等人带领负责接管上海国民党警察特务机构,组建人民公安机关。

这批人员包括1400余名干部,他们大部分接管的上海的公安系统,另外还有60人来到福建,30人去了西南接管重庆,还有一部分则奔赴徐州 。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干部非常重要,他们构成了当地的公安保卫部门的骨干力量,是当地治安和建设的重要捍卫者。

青州总队,出于对上海的重视,除了派遣公安领导部队南下以外,华东局又从各部门抽调了2000名财经干部,组成了青州总队。

——其中顾准担任总队长,下设财政银行,外贸,商业,工业,交通,公用事务等10余个大队,分别接管上海的财经各部门。

他们和公安支队有力的稳住了上海局面,进而巩固了全国的金融体系。

华东随军服务团,这支部队也很特殊,他们被称之为“学生军”。

和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不同,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向叶飞和韦国清下达命令,为解决干部不足的问题,决定在上海等地招收3000名知识青年和职工,组成华东随军服务团。

服务团由张鼎丞担任团长,全团一共有3000多人,其中包括老干部200多人,上海知识青年2400多人,另外还有300多名医务警卫和通讯人员。

这批学生军于1949年6月南下到达福建后,很快被分配到各大学和公安厅以及第十兵团司令部,积极的投身于土地改革和剿匪运动中,为福建的秩序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二野西南服务团,这支部队成立于1949年9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为了解决38000名干部的需求,决定在宁和沪等地招收青年知识分子青年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到西南工作。

服务团成员分别由4800余人的上海团和3000余人的南京团,以及1000余人的苏南团等共计1万名学生青年组成。

在6000余名老干部的带领下,他们一部分去了苏南,皖南,浙江和赣东4个前方办事处,另外一部分则去了云南和四川。

因为派往云南和四川的服务团,历经艰难险阻,所以也被邓小平同志称之为“小长征”,这支部队也被称之为“小长征战士”。

综上所述,山东解放区前后派出的干部几乎覆盖了南方每一个地区,西南与江浙沪一带重点区域尤为多。西南是由于更加动荡,而江浙沪则关乎到经济命脉。

四、南下干部团的历史贡献

这些南下干部长途跋涉、背井离乡,做出了很大牺牲。

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北方人,而当时南方局势又极为不稳定,所以有的死于水土不服,有的则牺牲在岗位上。总之受制于条件,终生没能再和亲人见面。

毫无疑问,他们的南下任务的确无异于是一场“新长征”,目的是为构建一个伟大的新中国。不过虽然牺牲是惨烈的的,但目的还是实现了。

1、接管城市,建立政权

仅仅以1949年3月南下的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为例,这些干部配备了一套中央局级,5套区党委级,30套地委级,以及151套县区委级的干部班子。

靠着这些干部班子,他们快速在国民党的统治核心地区,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并快速恢复了当地生产,将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改造成新中国的重要基石。

而且因为这些干部中有不少年轻人、学生,他们表现出异于国民党圈子的朝气和热血,有力的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尤其是大批年轻干部不辞劳苦,穿梭于山林,与当地百姓同吃同劳作,也迅速建立起基层与百姓的亲密关系。而这些经过刻苦锻炼的知识分子,随着时间推移,又成为中央高级干部,是新中国的储备人才。

2、剿匪的斗争

在《林海雪原》中,我们看到杨子荣等人的剿匪作战,然而电视剧的演绎还是太保守,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土匪的凶残和危险性要大很多。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国民党大批残余势力还留在中国,他们和土匪勾结,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和威胁性。

面对这些凶残的土匪,南下干部们虽然不是身经百战、上过前线的战士,但他们却依旧选择与敌人血战,并且为之付出巨大牺牲。

——以西南服务团为例,他们有400余人在剿匪作战中壮烈牺牲,如今能够查明的有194人,有200多人没有留下名字。

3、恢复生产,建立经济秩序

在前文提到,山东地区派出了青州总队,这些队伍就是专门负责搞经济建设的,其中包含大量的优秀人才。

根据记载,当时上海遭到国民党的掠夺,不仅物价飞涨,财政也十分紧张。但在青州总队的帮助下,他们采取一系列的税收措施,很快就稳住上海的财政,为全国经济的恢复作出重大贡献。

除了青州总队以外,其他的南下队伍也在积极发动群众搞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破坏的国民经济得以恢复。

而且在南下干部的政治宣传之下,老百姓自觉开始拥护共产党,和共产党一起打击投机倒把和囤积居奇行为,使得老百姓能够得到安居乐业。

4、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

这里还是得提到上海,上海当时是一个十分发达,但却“极为堕落”的城市,这里有数不清的妓女,灾民、游民以及黑社会更是随地可见。

面对这一困境,公安支队的成员严格打击黑社会组织,还上海一个朗朗乾坤。

而其他的南下干部也在积极调查和改造妓女人数,在毛主席的指导下,花费重金帮助妓女治好了性病,共同走向独立自强。

以上海为例,南下干部带来新思想、新风尚,一个介乎于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氛围正在诞生,为毛主席后来的社会主义大改造奠定坚实基础。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南下干部的目的何在?他们有且只有一个任务——稳定秩序,恢复经济,实现从国统区到解放区的平稳过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雨彩虹下江南——山东日照南下干部接管浙江进军大西南
千里大“输血”——新中国干部南下
1949年6月11日——党中央决策,抽调三万八千名干部南下
解放时期的青州:华东局南下干部的“娘家”
永恒的历史瞬间:10兵团挺进福建
《薛城文史★第十辑》入选作品(86)丨南下——八千山东干部接管浙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