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词人苏轼唯美的咏物词

咏物词并非创始于苏轼,花间词人就已开始尝试。最早写咏物词的可能是牛峤,有《梦江南》二首分别咏双燕、咏鸳鸯: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惟有主人怜。堪羡好姻缘。(其一)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其二)

咏鸳鸯

这里借咏双燕鸳鸯表达痴情女子对“薄情郎”的相思哀怨,重在情态而不描摩物象,堪称“咏物而不滞于物”。至北宋,开其先声者要算柳永和张先。柳永有《木兰花》三首,分咏杏花、海棠、柳枝。张先有《汉宫春》一首咏腊梅。但当时的“热门儿弦歌”只是男女艳情、伤离怨别,柳永张先的咏物词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后来章质夫作了一首咏杨花的《水龙吟》词,引起了苏轼的重视,他和了一首,一时传唱,咏物词于是被词人们开始“发现”而重视了起来,大家一方面比较章、苏二词的优劣,一方面开始摹拟写作,咏物词的风气从此开始形成。

咏杨花

苏东坡的咏物词以“咏杨花”为其代表作品,其实,他还有一些咏物词也是写得很好的,主要有《算子》(缺月挂疏桐)咏孤鸿,《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咏石榴,《洞仙歌》江南腊尽)咏柳,《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咏梅,《定风波》好睡慵开)咏红梅,如此等等。唐玲玲先生指出:东坡咏物词共有三十多首,她进一步分析说:“苏轼咏物词内容是广泛的,诸如咏季候、海潮、月色、雪、凌霄花、红棉花、鸿雁、红梅、青桔、琴、茶、荷、海棠……等等,所写的物景,从草木、花卉、禽鸟、天象,无所不包,词境空灵蕴藉,表现了他的胸襟见识、感情兴趣,托意高远,是《东坡乐府》中的优秀之作。”

红梅

比之柳永、张先,东坡以词咏物更具有明确的自觉性,这是他把诗文革新的精神引入词域的一种尝试,也是他“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的实践。对于诗的咏物,苏轼是有其明确看法的。这在他元祐3年12月6日写给儿子苏过的一段话里表述得非常清楚,他说: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花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中体也。

红梅

这虽是讲诗的咏物,但诗词一理,也是苏轼用之于咏物词的艺术方法。苏轼所强调的“写物之功”,首先应当是抓住物态的神韵,其次是寄深情妙理于物象。验之以其杨花词,正是如此。其对杨花的物态神韵的描写曲尽其妙,先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凌空振起;然后写杨花随风飘落,历尽危苦;结尾“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两句呼应,点明寄意。全词构成一种迷离恍惝、若隐若现、不即不离、物亦人的意境。关于此词的审美价值,钟树梁先生有一段甚为精彩的分析,他比较章质夫和苏东坡二词之优劣后说:“苏词境界甚高,寄托很深,感慨淋漓,苍茫横绝;小题目,小篇幅而能出之以大笔,托之以奇思,是言情也是讽世;以小寓大,赋比兼行,辞必能达,意常有余,斯为美耳!”这里所分析的三点,对杨花词是如此,对苏轼的其他咏物词也是较为合适的。举其《算子》来看,也符合钟树梁的这三点评价。

杨花

《算子》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孤鸿缥缈无依,茫然无着,其意态已自传神。但作者并不就孤鸿而赋孤鸿,而在孤鸿的身影里,已经渗透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风格和个性,完全成为诗人的化身。诗人此时被贬黄州,孤寂无聊,虽泥途困顿却不肯苟合世俗,他有诗自嘲曰:“形容虽似丧家狗,未肯弥人争投骨”,此“丧家狗”的精神品格也与这“孤鸿”心气相通,就是诗人自己。在《卜算子》中,句句写鸿雁,形态逼真,飞动伟神,但又是句句写人。和其杨花词一样,化情思入物象,浑化无迹,物我为一。全空际转换、含蓄蕴藉,亦如水中着盐,不见其色而有其味。王国维说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既有“生气”,又有“高致”,可谓深得咏物之妙谛。

咏物词意境

然咏物亦有高下之别。其高者能不失物象之特征,能自然而真实地浸入所托之深意,物情一体,妙合无垠。陈廷焯在论及沉郁时指出:“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又复缠绵,终不须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石榴花

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妙境。其下者则勉强粘贴,物我游离,几无可观。前引石曼卿咏梅诗只是滞于表面,既无神韵,又无个性,东坡讥其“至陋”,一点也不屈他。他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下片是咏石榴花的,与前举之咏杨花、咏孤鸿手眼相同,摹写物态,曲尽物态之神韵,又不拘泥物态,自然移情,寄托遥深,表现出孤寂而高洁的个性品格。试读之: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咏石榴花

此词上片写“佳人”的高雅玉洁却孤寂失意;下片则借石榴花以写佳人。一是突出了榴花自甘幽独、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孤高秉赋,二是传达榴花芳心蹙束、压抑沉重;三是恐怕榴花被西风吹落,惨遭凋零。“共粉泪,两簌簌”六字是将“佳人”与榴花同遭冷落的命运紧密相联,并为其命运的悲惨而忧伤。这里的“佳人”、榴花、自己,三个意象是完全融合为一了,表现出作者孤高却不为世所识用、志远却不能一展其心的苦闷心情。综合上述分析,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特征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是所写之物形象鲜明生动,富有典型特征和意义。第二,遗貌取神,在摹写物象时弃其表形而取神韵,对其一二动态着力刻画,使之生动传神,并伴随以心理活动的表露。

石榴花

第三,有寄托,化己为物,以物为己。所寄托之情不是零散地沾附于物象,而注重整体性,从外形、品格、内心不同层次加以刻画,使主题形象更加鲜明。第四,其形象往往是遭遇坎坷,孤寂幽独,但又具有孤傲不群,不与流俗苟合的清高品格。重品格气质而轻名利,为追求人格的尽善尽美,而不在乎屈沉下僚,甚至于备受摧残也在所不顾。借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来形容他这种精神,是比较恰当的。然而,北宋的咏物词只是为宋代咏物词的发展开辟了健康的道路,周邦彦继有嗣响,而其真正的发扬光大却是在南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像往事一样悠远耐磨,苏轼看到初夏的石榴花,写下一首婉约词,美到让人心醉
五首宋代榴花诗词,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苏轼、陆游、文天祥在端午这一天,写下了怎样的诗句
苏轼《定风波·红梅》赏析
苏轼《红梅》诗赏析
石榴花开红五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