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迷惑

近期听课,也帮助朋友设计课,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在精疲力竭忙碌的背后,却总是感到非常的困惑: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堂课,要花费好长时间来设计。从本课的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一直到课件设计,每一个步骤都要再三考虑,再三分析。如此这般设计出的一节课,其主要成果也就是一个教学设计而已,其教学实际效果还要到课堂实施中去检验。于是,讲课教师又借用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讲,并在试讲过程中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得不说,这种教学对于锻炼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也有一些弊端:


01

什么是有效的学情分析?

我们所做的学情分析,是根据讲课人本人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的学情而做出的。换用别的班级的学生,这个学情分析是否符合,值得商榷。每一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些个性倾向非常鲜明的学生,如果引导得当的话,还会有个性鲜明的小组。换了班级,教师不熟悉所教的学生,是不是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年龄段(例如八年级)的学情分析不是没有必要,作为教师,了解某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总体心理特征,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所做的学情分析全部都是对于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的话,是否有失偏颇?例如,八年级的学生,个性特征如何如何,学习动机如何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所谓学情分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学情分析,对于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的学生而言,都是适合的。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的一个学情分析,必要欠缺具体,欠缺针对性。

 

再说,一个有效的学情分析,必须包括对于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前期准备的分析。如果说所教的学生是自己的学生,那么,自己应该是很熟悉这些内容的:他们所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中,有哪些是有益于本课的教学的,等等。如果换了班级,自己还会了解吗?即使向这个班级的学生做了解,我们能够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了解的较为细致吗?

 

所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意识到,只有教自己的学生,只有与自己的学生长期的日夕相处,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进行有效教学。借班上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于教师教学设计的检验上。

 

笔者看到,到任课教师经过数次试讲以后,对于所教内容,对于教学流程,已经有了一个非常熟悉的把握以后,对于学情的关心越来越少,而对于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每一个环节所用的时间)的把握已经精益求精,也即教师开始只顾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通过自己的教学,大多数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教内容。

 

如果是不顾学情分析的教学,那么,这种教学,能说是有效教学吗?

02

教学的效果到底由谁来衡量?

边听课,边认真做着记录,以便在听课完成后,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情况向任课教师提出建议。然而,笔者所能够观察到的情况毕竟有限(我无法观察到整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结果),那么我据此提出的建议,是否符合实际呢?

 

笔者听课的时候,只要情况允许,是坐在学生中间,并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但是这样做,肯定会影响老师的上课,因为有不少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太好。平常教学很好的老师,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并且,当感觉到由于自己的存在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有一丝歉疚。

 

而在一些全国级别的优质课比赛上,评委离讲课教师和学生都很远,只能看到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难看到。而一节课的教学成果,不是由教师的教学,而是由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决定的。

 

而学生的学习结果,又由什么来体现?一个学习内容,经过书面检测(例如用短文填空的形式),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但是口头呢、写作文呢?

03

教育教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在和朋友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花费这么多精力,对于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其意义何在?我们是否有必要在一节课上把一个教学内容全面、完整、彻底地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全部掌握?

 

例如,英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难题之一。之所以是难题,是因为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学生们在做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时候,能够做对,但是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依然错误连篇。

 

并且,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些方面,可能教出善于考试的学生,但是我们的教学仅仅在此吗?

 

现在的英语教学,把一些语言现象,尤其是一些语法现象,已经上升到类似于“科学研究”的程度。科学家对于自然现象的科学研究,可能会揭示出自然规律,从而有利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我们对于某一语法现象的这种“科学研究”,其意义又在哪里?

 

可能在升学考试的时候,学生们由于一个第三人称单数写错,失掉关键的一分而导致其升不上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到了国外,即使完成不会用第三人称单数,又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何种影响?如果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到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我们现在的英语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区别性考试。

04

教师上课紧张怎么办?

通过培训和引导,老师们对于学生学情,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但是正如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一名教师,也是如此。在听一位平时讲课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她的声音在颤抖。我敢说,她平时上课不是这样的。而她的心理素质也严重影响了她的教学效果。那么,仅凭这样的一节课来评价她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意义吗?

 

并且,和老师们的切身利益关系极大的优质课评比,其选手主要是一些心理素质,尤其是其表现力过强、有着先天的表演才能的老师。当然,他们也有着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这样就有一个问题,这些能力,对于平常的教学有用吗?我们的日常教学,需要这么多的表演吗?优质课上的好的老师,平时教学就一定水平高,工作就一定努力吗?

 

如果说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千差万别的话,优质课,尤其是高级别优质课执教者的选拔,实际上限定在极少的一部分教师之间的。

 

领导也有难处。据青海省教研员张小海老师说,为了保证省优质课的质量,他不得不制订了一个选拔标准:

(1)年轻,有活力。

(2)心理素质过硬,表演能力强。

3)不用太高的业务水平。

05

什么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上好一节课(尤其是原生态的课)的前提条件,不是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更不是其超人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能力,而是亲密的师生关系(要靠长期培养)。经常在进入教室,看到老师和学生们的随意交流后,我便会估测随后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师对于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以及民主、和善的师生交往上。

以上针对课堂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我本人感到迷惑的地方,提出了几个问题,又谈了几点看法,算是一个总结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眼中的一堂好课
教师线上教学感悟3篇
一节好课须五“精”
“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是否合适?
慢下来,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