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平脉法--阴阳脉法

选自吴雄志著《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二.阴阳脉法

接下来我们讲《伤寒论》的阴阳

下来我们讲《伤寒论》的阴阳脉法、五行脉法和气运脉法。《伤寒论·平脉法》中讲到“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阴阳是怎么定的在《伤寒论》里,第一用脉位来定,寸是阳脉,尺是阴脉。第二用脉性来定,《伤寒论·辨脉法》里讲“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伤寒论·平脉法》有言“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这是在用脉性来定阴阳,主要有三种状况第一是阴阳虚,第二是阴阳结,第三是阴阳搏。

1.阴阳虚

1.1 以脉位定阴阳虚

先看怎样用脉位去定阴阳虚。寸为阳脉,尺为阴脉。《伤寒论辨脉法》中讲“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何谓阳不足“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即寸脉微,阳气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阳不足,阴气从尺脉上入阳,发生恶寒。何谓阴不足“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这是讲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阴不足就发热。阳不足是阳虚,阴不足是阴虚,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内热。这就是聚类法辨病发于阴、病发于阳的脉理。

《伤寒论平脉法》中讲“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就是说如果只能摸到寸脉、关脉,关脉以下摸不着了,或者只能摸到尺脉、关脉以上摸不着了。前者是阳绝,后者是阴绝,都死不治。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在寸为格,吐逆,不能进食尺脉浮大为关,小便不利。例如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来治脱发、失眠,如平脉尺脉浮大,就可知不只是脱发、失眠,患者更需要治疗的是小便不利。这种患者初为早泄,久为阳瘘,

且导致输精管道炎症,也可能不育。目前男性卫生做得较好,大部分泌尿系统感染都是性病。很多人来找我看病,说有失眠、脱发、疲乏等,实际上他是下身潮湿,阴囊汗出如油,臭气难闻,早泄,性功能异常,这种人以前有过泌尿系统感染。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中讲:“师日: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浮者在前就是寸脉浮的在表,尺脉浮的在里。尺脉浮的怎么样?“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穴位定在哪里?腰痛的穴位是腰阳关穴。

《伤寒论·平脉法》中讲:“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日:沉为纯阴,翕为正阳”,翕就是我们讲的浮。忽然之间浮,忽然之间沉,名为滑。沉是阴脉,浮是阳脉,阴阳和合,故令脉滑。浮和沉搅在一起,就像一个球在转动。“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即阴囊潮湿,汗出臭垢。

《伤寒论。平脉法》说:“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显损多汗,阴常在,绝不见阳也。”因尺脉是阴脉,寸脉是阳脉,寸脉微故虚损多汗。

1.2以脉性定阳阳虚

我们再讲怎样以脉性定阴阳。《伤寒论。辨脉法》上说:“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前者在三阳,后者在三阴。弦是指弦而无力的脉,病在厥阴经。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见阴脉者死。”为什么呢?如果在三阳经见到细脉,都是正虚,不见得是死脉。比如说太阳病,脉当浮,如果脉沉,叫脉反沉,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此即太少两感证。

《伤寒论·辨脉法》也讲了阳气微与阴气微的特点。“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就是摸着像肥肉一样无力,书中认为这是阳虚。“脉蒙蒙如蜘蛛丝者”,这是细脉,书中认为这是阴气衰。所以“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微是阳微,“脉瞥瞥如羹上肥者”;细是阴细,“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阴气衰也。

2.阴阳结

《伤寒论·辨脉法》上说“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阳结是阳明阳结,大承气汤主之,阴结是少阴阴结,大黄附子汤主之。所以大承气汤证脉浮大数,能食,不大便。而少阴阴结,脉沉迟,不能食,大便反硬。《伤寒论辨脉法》中讲“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阴阳结脉象的区别,阳结的脉是大脉,“脉蔼蔼如车盖”,“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阴结的脉是细脉,“脉累累如循长竿”,即“少阴之为病,脉微细”,是沉细脉。如果伴有疼痛,就可以出现弦脉或紧脉,这就是大黄附子汤有细辛的原因。

最后简单谈一下促脉和结脉。“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3.阴阳搏

《伤寒论辨脉法》中讲“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关脉在指下晃来晃去,如一个豆子,或者说像有头一样,这就是动脉,叫阴阳搏,实际上这是肿瘤的独特脉象。

综上所述,阴阳脉主要是辨阴阳虚、阴阳结、阴阳搏。第一是阴阳虚,阳微阴细,寸微尺弱。在脉位上是寸微尺弱,寸是阳脉,尺是阴脉。在脉性上阳微阴细,微是阳虚,细是阴虚。“少阴之为病,脉微细”,微是阳微,细是阴细,阳微阴细,寸微尺弱。但是细脉有时也主阳虚,寒性收引,如当归四逆汤证的脉细欲绝。欲绝之脉在厥阴经,除此之外就是阳微阴细。第二是阴阳结,浮大数脉,是大承气汤证的。脉沉细弦脉,是大黄附子汤证的脉。最后一个是阴阳搏———动脉,形冷恶寒,“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这是肿瘤的独特脉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十六42,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平脉法篇
《内经发挥·阴阳》阴阳论治
伤寒论平脉法中有一句话令人望而生畏: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
《伤寒论》脉象概略类析
启迪问答式学习伤寒论录(一)
徐汝奇先生脉学精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